家庭教育上无知有多难受?

Panny-小婧


其实,不能说家庭教育无知,试问,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哪怕是乞丐,是瞎子,是聋子,所有可以列举的社会底层人物都有美好的愿望,下一代要强于老子的概念,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生为人必有生存之道才能立于世,有生存強项也有弱项,有盲区也有误区。

生来在劳动人民家庭,父母教育上就是工人阶级或农民阶层的理念,父辈对知识的缺乏就是无知,对于后辈必是难受。

生来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教育上就是文化知识占优势,但对劳动技能的缺乏就昰盲区,对于后辈也是难受。

打个比方,种田家的孩子从小在田里,知道粮食一年产几次,稻子是怎么种怎么收割,家里只能给予这个层面上的生活,小孩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对于父母的无知只能难受。

另一比方,教授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书海里,不会知道稻子是怎么出来的,对农田的无知,就如农家的孩子渴望不要种田,能够在房间里读书一样的难受。

所以,不论贫穷,富贵,有知和无知,在家庭教育上都有自己的盲区,没有不难受的人生,只有难受多少,体验不同难受的心境。

环境不同,各自家庭教育上产生的无知,对下一辈各不相同。

没有十全十美好,也没有一败涂地不好,在乎自己怎样挺过这只能依靠家庭学生时光,和不能自力时接受的家庭生活,命运的安排总会在得失中交替。



湘水情怀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进来回答。今年12月,我回国探望亲人,见到我一个23岁考研的侄女,算是认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给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看了真让人难受。

侄女的妈妈和奶奶,对孩子从小娇惯,但不是因为她家多么条件好,只能算小康,不能算有钱大户人家。所以侄女成了穷人家的大小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上了大学,也没能锻炼出来独立性。虽然读书不错,但因为大学懒散,追韩剧,保送自己学校的研究是没戏了,应届考也没考上。家里出钱养她,又学了大半年,今年作为往届生继续考,目前还不知道结果。

最让我惊讶的是年前回去见她,因为她20多岁了,也没男朋友,看她邋遢不注意形象,作为阿姨,好心和她说,稍微注意一下形象和仪态,不要驼背着,那样看起来不好看。结果人家一句我就这样了。我瞬间无语。她母亲和我说起自己如何辛苦不容易,孩子却不懂得珍惜钱,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知道给家里帮忙干点活,或者假期出去打工之类。

我当时问她为什么你让自己这样辛苦,娇惯孩子,从小不让做家务,学会珍惜钱,学会独立生存,现在养成这样,大人还不能说。真是悔当初。

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如果能通过努力解决的,还好。像孩子教育这样事情,时间过了,真的很难挽回,特别让人难受。

不知道您如何看待此事,或者有什么好建议,我能提供给姐姐的,拜托您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转告姐姐。非常感谢!

我持续分享极简生活的文章,包括健康饮食,极简穿衣搭配和节约生活等,如您有兴趣,欢迎您关注,每日更新。谢谢您:)



伊甸山梧桐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基石。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甚至害了孩子。

我一个在大专学校担任辅导员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真实而特别的悲剧:高考结束后,他接到一个家长的咨询电话,说孩子是个男生,成绩一般想报这个学校(很多大专学校的老师都有招生义务),但犹豫不决是在省内上还是出省上学,因为学生所在的省的学校没有这个省的好,很多学生会选择出省上学,但他们的孩子没有离开过父母,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大学生活。我朋友就给讲了很多例子,打消了家长顾虑。家长征求孩子意见后在成绩公布后报了这个学校并被录取。

孩子上学报到时全家开车送过来,买了一堆衣服和零食,孩子对于新的环境也很好奇,家里人呆了2天后就返回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上学3个月后就跳楼自杀了,自杀时留的遗书让人吃惊:我离开父母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和老师、同学怎么说话,上课也没有心思听课,自己不会洗衣服,买的衣服都穿遍了,不敢去澡堂洗澡,自己身上都臭了,女同学躲着我走,别的同学叫我去玩我不敢去,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活着很累。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因为中年得子,对孩子很上心,孩子上小学就在学校隔壁,上中学就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孩子除了上课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担心孩子安全不让孩子和别的孩子接触,上中学的时候同学都知道这是老师的孩子也不敢和孩子多接触。一直到高中毕业,孩子就像长在温室的花朵,没经过任何风雨。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没有任何生活技能,与社会完全脱离,进入社会怎么能生存?

家庭教育的无知是很可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就要家长潜移默化地教育和以身作则地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家庭教育上无知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放任不管、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过度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大后能健康成长的很少,“优秀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都一样,问题少年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不幸”。


周原散人


看见这个问题,心中咯噔一下,沉重了许多。因为一件事,也因为一些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想起来以前朋友告诉我的一个事情,他表弟比他小十五岁,从小他表弟就爱跟他玩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用朋友的话说他眼睛里都闪耀着好奇心的光芒。同时,朋友也很敬重表弟的爸爸,也就是他的舅舅。

突然有一天,11岁的弟弟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开了一堆的药,回到家除了网络游戏别无其它。当他再看见弟弟时,弟弟两眼无神,空洞洞的,眼下有深厚的黑眼圈。一个20多的男生瞬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掉了下来。他不敢承认眼前这个孩子是他从小带着玩儿的弟弟。

后来才知道,舅舅和舅妈双双出轨,等他们准备离婚的时候,发现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开始染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这个时候一家人开始着急了,开始想要去改变孩子的网瘾、让孩子重新开始学习。

但其实,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沉迷网络是最不坏的选择,是他的一种防御机制。孩子才11岁呀,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父母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内心害怕失去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所以选择沉迷在游戏中逃避这种无措的局面,也制造出了他生病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

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其实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结构以及其他成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当孩子心智还未成熟、还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爱就尤其重要。

而对家庭教育的无知,让很多家庭只是在不断的解决孩子呈现出来的表象问题,而并未看见家庭中深层次的矛盾。只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和家庭都良性发展。


小雨的心语世界


我说说我和我姑家表妹孩子的故事,今年我们两家孩子都上高一,当时去北京表妹家孩子才两岁,当时为了个玩具因为家里来客人没让她玩,小孩子就一直哭了一上午,很任性,但表妹夫很有耐心,当孩子终于不哭了才慢慢教育她。现高一回老家考了一中最重点高中在班上也是前十名成绩,学习认真一坐一两个小时不待多动的。我们家男孩却相反,小时候就多动,一有做不正确的事我基本上要打,说已经不听了,学习坐不住,虽然也考上了实验高中,亏他妈抓的紧。表妹家孩子没上过辅导班,我们的一直辅导。所以说孩子小时候任性不算什么,千万别打骂之类。教育方式很关键。


在水方174824369


我现在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怀疑自己,我觉得我很焦虑,很无助 ,但是我没有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你所说的话,讲了一大堆,无动于衷啊,急!这次疫情,孩子宅在家里,不上学,睡醒就是拿手机,网课一天上5节课,一节课30分钟,刚开始还认真听,现在喜欢的了就听,不喜欢的电脑放着,手机拿着玩,你一说,这个他讲的我们老师讲过,我查资料[流泪]我也没力气打她,怕出事,也不骂,伤害他的自尊,讲道理。真希望她能开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学习重视起来爱。


多宝100


非常高兴回答“家庭教育上无知有多难受”这个问题!

在说到这个问题的带来的感受以及后果之前,我需要简单的陈述一下问题的根源!

这个时代,父母因为主观的期望而激发出来的要求让孩子失去了做主的机会,既失去了长大的感受,也失去了犯错到认错的体验。啃老、拼爹、拼妈、拼车、拼房、拼钱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可拼的就变成愤青,愤世嫉俗,停留在论说的层面,愿意承担的人越来越少。

相信很多人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对于教育上简直就是一个重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成长的标准是掌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正确的借助知识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快速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什么东西都能灵活运用,一学就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导致孩子情商的缺失,学校教育上,老师把情商教育的职责转嫁到家长身上,加重了家庭教育的灾难。

很多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容易培养出有错拒不承认错误,还善于把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的孩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分解成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无知
眼界、知识、阅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面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判断,从而来决断产生错误,在有限的认知里容易把错误的判断认定为正确的。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人,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对周围的人或事物不具备该有的同情心,自我为中心与自私,也是有很大的区别。不理解也不尝试着换位思考,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有错则拒绝承认错误,拒绝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是自我为中心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教育上是错误的,父母本身层面不高,不注重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正确的认知与正确的指导。 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容易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会让孩子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想法上不一致,所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家里关系问题,以及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健康程度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我曾经看到一个女孩在家庭教育上的,父母的无知给这个女孩带来的影响,她说道:“父母的无知与自我为中心,让我从小到大感受到没有接受父母的任何教育,并且还有很多很多错误无知的观念深深影响我,到最后我在社会上吃亏上当被人骗,我付出真心,别人都是讲利益,到现在我根本过不好,父母也是千年不会打一个电话的,也不会珍惜你作为一个人该有的权利。他们的任务只是生了你,养大你,你好自为之,仅此而已。小时候以为仅是家境区别,长大才知道,没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极端错误的家庭教育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短板,如今我已心灰意冷。”

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出身,而是家庭教育的无知,父母的无知。而家庭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努力地站起来,挺起腰杆,让每个人变得优秀,让孩子站在你优秀品格的肩膀上,让孩子的眼睛,去观看这个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有多远,有多辽阔,有多深邃!


陈焕然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纵观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贤达名士,无不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孟母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家长之一,两千多来一直被传诵。 1)父母的知识多寡,是否是家庭教育优劣的因素。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人格和性格的培养。家长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孩子也会如此。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这些与家长的学历无绝对和必然的的关系。 2)家长要学习教育方法,系统看一些教育与心理学书籍。如今资讯发达,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满天飞,求知若渴的家长每天学习来自各方面的教育方法。每得一法,就在孩子身上试验。一天一个办法,长期以往,让孩子无所适从,家长也茫然了。这就是“纸片式”学习的弊端,故家长要系统读教育书籍。 3)幼时如刻,家庭教育不得法,不但影响孩子的未来,还会影响家庭的幸福。幸福的家庭,妻贤子孝;不幸的家庭,儿孙不肖。 家庭教育是一门既浅显,又高深的学问,应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春凯大语文


教育方法不对,累死孩子,气死家长。

教育女子不成功,孩子毁了一生,家长后半生悲催。

所以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再因无知而造成不必要的家庭悲剧。

我们中国人,生在中国,活在中国,吃着中国的饭,喝着中国的水,呼吸着中国的空气,享受着中国的福利。历代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去传统文化中找到优秀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成效。

可是各人遇缘不同,有的人就是盲目无知,眼前放着好好的东西不用,还四处寻找。就好像一个人非常饥饿,站在饭店门口饥肠辘辘,但就是不进饭店去吃饭,那你有什么办法?只能饿着。


现实中看到多少家庭,因为家长无知,不能采用正确的、适合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是凭感觉,或者跟风随别人,最后出现种种的家庭教育事故。可叹而可悲,可怜又可气啊!


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关于家庭教育,你说的多了,别人还认为你有毛病。

所以,就像毛主席无可奈何说的那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等撞到南墙了,撞一头血包,吃到苦头了,就知道回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找正确的答案了。


书香居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的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养成教育无疑是每一位家长应该掌握的教育艺术。但父母毕竟不是神,不是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家长为管教孩子发狂,有的家长为孩子辅导作业疯掉。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就是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绝望至极,于是跳河自杀,庆幸的是这位崩溃的母亲被人救起,她对警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也太难了"。真是让有同感的家长们唏嘘不已。

家庭教育无知的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比如教育孩子的观念,要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不就是"树大自然直",放羊式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行为上,也是问题多多,隔代教育、棍棒教育、软暴力、物质奖励、过度陪读等等,还有"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在很多家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脸谱式教育是千万要不得的。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大人的行为绝对是模仿的榜样,有些家长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无形中养成了孩子的坏习惯。还有把孩子考试分数当成家长的命根子,用物质刺激给予奖励,孩子长大后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更谈不上家国情怀。还有,很多孩子为才艺学习所累,父母不想让孩子输给别人,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才艺神童,但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说,播种行为,才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才可以收获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