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彷彿一夜間

社區團購突然

就覆蓋了北京各個小區、單位

而且異常火爆

這究竟是一樁什麼樣的生意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社區團購遍地開花

一個單位就有十幾個群

在北京某報社工作的小云一手拎著四個一袋的黑美人西瓜,一手拎著一袋5斤裝的香蜜葡萄,雖然氣喘吁吁卻仍不忘向記者“炫耀”:“我加入了一個社區團購群,每週三準時準點地送來水果和蔬菜,全是綠色食品。”

小云購買西瓜的這個團名叫“海總內購直銷食品群”,團員主要來自北京航天橋附近的單位和居民小區。“除了這個團,我還加入了另外3個團,有單位附近的,也有我們小區的。”小云告訴記者,現在她加入的社區團有賣水果蔬菜的,有賣海鮮水產品的,有賣牛羊肉的,也有賣日用百貨的,基本上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同小云一樣,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小倩也加入了單位和小區的多個團購群。小倩告訴記者,他們單位有1000多人,各種團購群多達十幾個,她加入了5個,主要是水果、蔬菜、海鮮等生鮮產品團購群。“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基本沒時間去逛市場,而且也擔心水果蔬菜之類的生鮮產品是否綠色健康。”小倩說,她加入的社區團購群所賣的產品都能進行產地和供應鏈回溯,讓人比較放心。記者查看了小倩加入的一個叫“某某優選”的團購群,該群主要銷售南方水果,所有產品都是團長經過實地考察確定的無汙染產品,產品的產地、儲存和運輸整個過程都在群裡進行呈現。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火爆的社區團購群人數一般都有上百人,有的甚至達數百人,基本上是以單位或小區為中心,團員由熟人推薦入群,團長定期在群中推薦產品,團員直接在群裡下單,然後由團長彙總並聯系相關公司送貨到單位或小區。由於從團長到團員都是熟人,可信度比較高,糾紛也相對較少。而且即便出現糾紛,解決起來也比較容易。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張毅在北京市豐臺區某小區經營一家便利店,剛開始生意很好,可是後來小區周邊開了好幾家超市,生意就黯淡下來了。張毅幾經努力都沒有多大起色,今年初,他和一家電商合作,開始轉型做社區團購,生意一下就火了。“剛開始我拉起了一個海鮮團購群,因為小區的人大都認識我,所以一下就做起來了。我發現社區團購非常適應小區居民的需要,就以小店為基地,先後建起了3個團,涉及水果、蔬菜、海鮮、牛羊肉等多種產品。”張毅對記者表示,現在他發團前會貨比三家,哪家商品優惠活動多、產品好,而且給團長分成多,他就賣哪家的產品。一般佣金在銷售額的10%到15%之間,月收入多則上萬元,少則四五千元。


  

團長爭奪戰很激烈

有平臺給出百萬元獎勵


社區團購的火爆也吸引了資本的競相介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社區團購領域已獲得超40億元融資,成為風口上的行業。鄰鄰壹、你我您、松鼠拼拼、蟲媽鄰里團等平臺相繼興起並不斷壯大。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在社區團購中,團長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人,是核心“銷售”,團長能左右訂單量和交易額,甚至直接影響平臺的發展。因此,如何找到並培養有號召力的團長是社區團購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些平臺會選擇專職帶孩子的寶媽,也有平臺願意發展社區店老闆、微商。 

北京退休職工田女士有一家社區小店,今年5月有人找到她做團長。目前她已是所在社區松鼠拼拼、美家買菜、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管理著3個社區群,不過,這3個群的用戶基本是同一批,這樣就可以給鄰居更多選擇和比較的空間,也更有利於她之後工作的開展。但這也是平臺最為忌諱的。田女士告訴記者,知道她跨平臺之後,有銷售人員過來跟她打聽競爭對手的情況,也有人跟她提過是否可以關掉其他平臺只做自己一家,但她拒絕了,她坦言:“我沒指著這個掙錢,給鄰居提供個方便,買東西貨比三家很正常,哪家好大家就買哪家的,銷售人員不能限制我,否則我也會失去小區居民的信任

但對平臺來講,團長“不忠誠”是個大問題。櫻桃家相關負責人說,考慮到寶媽時間有限,他們一般都找微商和社區店的店主合作,但是有能力的團長稀缺,越是小的地方越容易被爭搶,很難保證團長的忠誠度,一般而言,正常團長佣金為10%,但一旦有競爭對手介入,或團長交易額很高,為了留住團長就會在佣金上給出激勵,達到15%甚至20%。此前,在櫻桃家,雙方合作時會強制規定,不允許跨平臺。美家買菜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團長很難管理,一旦有平臺給出更高的價格,團長就很容易倒戈,而且找團長多半靠運氣,找到之後還要讓團長認同自身的平臺併發揮積極性,保持群內活躍度和粉絲黏性。為了激勵團長,平臺會給有能力的團長更多佣金,同時也會對訂單不達標的團長進行淘汰,重新在該區域尋找團長。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記者瞭解到,為鼓勵團長,目前美家買菜上線了“星火百萬計劃”,第一個年收入破百萬元的團長可獎勵100萬元,此外鼓勵團長發展“下線”,即團長可拉團長,雙方利益綁定。據悉,松鼠拼拼也鼓勵現有團長發展新團長。

記者調查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刷單、貨源不明現象不容忽視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社區團購多是自發組織的,管理難度很大。而且競爭激烈,價格戰在所難免。為了保證利潤,一些社區團購群有時會在產品質量上做文章,而且為了激發團員的購買慾,甚至會採用刷單等手段來偽造購買人數。


社區團購火了,誰當“團長”是個問題?

  

事實上,在社區團購中,消費者雖然看重低價但更看重品質。北京海淀區某小區的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之前被鄰居邀請進入一個團購群,由於被群內“接龍訂單”刷屏,她的購物慾望也被激發出來,先後嘗試過倫晚橙子、黑金剛蓮霧等3種之前不熟悉的水果,質量非常好,但後來她在京東上也看到了同一產地、同一品種的水果,價格類似甚至更優惠,便很少在群裡購買了。劉女士坦言,出於食品安全,除了偶爾會在社區團購群裡購買水果和蔬菜外,基本不會在社區群裡購買海鮮和肉製品。


 

在採訪中,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曾在社區團購群裡買到過鄰居自制的麵包、蛋糕、果醬、餅乾、酸奶等“三無產品”,並曾因此出現過腹瀉情況。不僅僅是食品,還有消費者買到了宣稱是迪士尼工廠貨的玩具,價格便宜一半,但拿到手後卻發現沒有任何生產廠家、日期等信息。
  

對於社區團購的商品質量,從事社交團購的“某某生態圈”團長珠珠坦言並不樂觀,在她看來,社區團購涉及的環節太多,尤其是小平臺,物流倉儲等各個體系都不完善,就生鮮產品來講,如何保證不變質就是很大的問題。社區團購和微商差不多,所賣商品有些是利潤低很難進商超的,也有些是市場上賣不動的,主要是在價格上有優勢。
  

由於社區團購的檻並不高,企業和個人都能做,從而導致行業魚龍混雜。而社區團購這種靠情感紐帶建立的信任,一旦出現問題就幾乎是崩塌式的危機。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社區團購目前正處於野蠻生長和粗放式發展的時期,但仍是電商深耕線下的一個重要端口,市場潛力巨大,社區團購的未來爭奪戰已經蓄勢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