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高考改革组专家,在自选模式下,会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学生弃考物化?

玖抒教育


方案一,按各学科专业需要的总人次比例确定基数当分母。不限学科的每门科目都算,这样总人次会超招录的总人次的。因为不是一个专业只指定一门。但各学科对应的总人次能确定,按这个比例把报考总人数算出来,再乘以3当分母。

方案二,要求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必须指定具体三门选考科目。而且要符合教育部要求,举个例子,不能数学专业指定政史地。再是总人数的一半作为分母。浙江总人数的3/7作为分母。

这样操作简单,难学科目报名人少自然容易赋分高,社会及高校更需要人数多的科目可能报的人多,不利于高分,但毕竟上学机会多。

其实第一方案最科学合理。

估计好多网友看不懂我说的,或者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处理最合理。有些人可能看不懂为什么要乘以3或者一半人数或3/7人数做分母


新杏坛cc


目前的新高考有两种模式:

1、3+3模式,除语数外3门课程没得选择,学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程中任选3门作为高考科目。

在这种模式下,剩余的6门课程被学生选择的概率是一样的,有人担心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可能会弃考物理。

2、3+1+2模式,语数外不用选择,1是指物理或者历史任选其一,2是指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其二。

在这种模式下,选考物理的概率占到50%,化学占到25%。增加了选考物理的概率。

但是通过上海、浙江新高考运行情况和山东等省份的选考科目来看,物理并没有所想的那么不堪,反而选考物理的学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上乘之选,这似乎有杞人忧天的意思了。

看看辽宁发布的这份模考分数段情况,报考物理的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国家层面早就想好了保住物理地位的措施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用我们去操心的,国家层面早就想好了对策。

一是各高校的很多专业设置明确规定了物理为限考科目。如果不选物理的话,是没有资格报考这些专业的。全国高校及专业属于理工科的占了大多数,理工科的院校专业对物理限考的又占了绝大多数。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选考物理,很多好的院校及专业是没有资格报考的,只能从剩余的院校及专业进行选择。

二是最近推出的强基计划。为了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高校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这个强基计划与以前搞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相类似,只不过是明确了几个重点学科而已。在强基计划的引领下,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在高中就得到了加强,选考物理、化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总之,在选考模式下学生弃考物理、化学的现象会变得非常少,不用担心。


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采取措施防止弃考,足以说明疾病缠身,不可救药了!《航天•追刺骨》全考方案发表几十篇短文了,语言直白,甚至不客气,足以使相关部门高位不爽。抱歉。提问所假设的专家,具有“水”的性格,《航天•追刺骨》具有“锥子”的性格,谢绝假设。


弧菱渠立交桥


物理是理工科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理工学科。如果要填报什么大学的专业,就规定必须要考与这个专业相关的高中学科。


风起云涌899


怎么变化,选择理科的同学肯定还是最多的,主要还是体现在理科的实用性,在大学的时候展业选择的多样性,包括就业就有很大的优势,问我觉得这个就是最大的鼓励。


数学通


目前官方出台几个方向的保障措施,从效果看还是比较明显保考生基数的方法:

1,浙江省出台的物理6.5万保障机制,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将以6.5万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这样能够吸引一批“死马当活马医”,如果没有6.5万人选考,就可以占便宜的考生。

2,各大学,尤其是工科类型大学,重点院校在招生中明确要求了物理/化学科目,如果放弃物理,相当于放弃进入这些工科名牌院校的入场资格。从录取情况看,选考物理的考生具有明显优势。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考的高校专业范围最广,在浙江省达到90%以上,远高于排第二的科目。第一段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考生约占6成。在985、211高校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0%以上 ,特别是选考物理考生本科录取率突破70%,比不选考物理考生高20余个百分点。选考物理考生的总录取率也高于不选考物理考生。可见,无论是报考高水平大学,还是报考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选考物理考生都有明显优势。

3,在中学阶段推广建设中学生生涯规划。中学生排斥物理化学,是因为主观上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害怕而躲避。因为中学生的生活环境闭塞,外界信息较少,他们较难知道该选哪些科目,哪些科目对将来的大学专业会有限制作用。这对高中学校来说,是需要下大力气去推广和传播的知识,让高中学生和家长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选科对于将来填报专业有哪些影响,是否会耽误孩子的前途等。

4,第三批改革的省份,采用的3+1+2模式,要求考生在物理和历史之中先选,其实已经是强制分文理科,这有效的保障了物理的选科,但也有人诟病这是开改革的倒车,效果如何还需要继续检验。

5,在中学学校内开展个体生涯规划,采用生涯测评,兴趣岛测评,MBTI测评等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天赋,扬长避短。同时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生涯档案库,有数理逻辑天赋的同学可以在自我发觉的基础上进行选科,这样选考物理化学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



爸妈充电社


其实自选模式下孩子会出现弃选物化生的根源是孩子对大学专业不清楚,如果他知道他要报考的专业必须要修物理化学,他会不选物理化学吗?所以自选模式下加强高中生对大学专业及各专业未来就业等情况的了解才是重点,要让孩子知道他所选专业对应的必修科目。我建议在高一举报几次讲解这类问题的主题讲座并配备至少一个学科选择与专业指导的老师。在高中就开始了解专业就业情况并做好专业选择再选择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