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離婚了的名女人,後來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

作者|梅亞男

寫在前面的話:

妮可.基德曼曾經評價當年的丈夫湯姆.克魯斯:“我為他而沉迷,他是我的毒藥。”


文章出軌後,馬伊俐發官微:“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徐志摩通知離婚時,張幼儀正身懷六甲,在異國他鄉被拋棄.....


這三位名女人,都曾經為取悅自己當年的丈夫,做著名人後面的另一半。離婚後,她們又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呢?


妮可.基德曼:從阿湯嫂,到奧斯卡實力派影后


2001年湯姆·克魯斯以“與女方有不能調解的差距”,與當時還懷有三個月身孕的妮可離婚。


化悲憤為力量,妮可沒有像個怨婦一樣整天在媒體面前哭訴,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新的作品中。


離婚的同一年,妮可拍出了自己演藝生涯的第一部代表作《紅磨坊》。她憑藉這部影片收穫第一個奧斯卡影后提名,也第二次獲得金球獎影后。


離婚後,她接受媒體採訪,開心得像個小女生,說:”我終於可以隨意穿高跟鞋了!“ 因為阿湯哥個子不高,她之前一直都穿平跟鞋。


離婚後的第二年(2002年),她出演了《時時刻刻》,與兩大影后朱麗安.摩爾及梅麗爾.斯特里普(後面出演穿Prade的女魔頭的那位),一起同臺彪演技。


為了扮演好弗吉妮婭.伍爾芙這個小說家角色,她墊假鼻子(毀掉自己的美),讀原作者的日記,模仿原型的筆跡寫字,女主的神經脆弱,她都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部影片幫助她收穫了包括奧斯卡影后、金球獎影后以及柏林電影節影后在內的多個最佳女主角獎項。她,終於從“阿湯嫂”/阿湯哥背後的美女,成為了實力派影后!


近期,對她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上映的《海王》中,51歲的妮可.基德曼扮演海王的母親,這顏值,這氣質,這身材,簡直拼過21歲的姑娘!據說她與現任丈夫鄉村歌手凱斯.厄本自結婚以來感情穩定,相處融洽,有兩個女兒,計劃再領養一個兒子。

那些離婚了的名女人,後來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

馬伊琍:從退居幕後到重回銀幕


文章出軌事件發生在2013年,懷孕的馬伊琍選擇了原諒,安心產子,身體恢復後,復出演戲。


2014到2019年五年的時間,她出演了《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國式關係》,《我的前半生》,《找到你》,《進京城》,《那些女人》,每一部都是佳作!


5年時間,馬伊琍拿下3個視後4個影后,這樣的成績在娛樂圈沒幾個比得上!


2019年7月,自我成就後的馬伊琍與文章離婚,再次發微博,“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2018年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羅子君一角摘得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這是她第一次拿下白玉蘭獎,也是她從演以來拿到的電視劇類的最高獎項。至今仍記得她的獲獎感言:

“女人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活,勇敢去愛、去奮鬥、去犯錯,但請記住,一定要成長。”

那些離婚了的名女人,後來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

張幼儀,從土包子到中國第一個女銀行家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嫁給了18歲的徐志摩,而婚前他們並不相識,更無愛情基礎。結婚之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並不好,甚至還稱她為土包子。


張幼儀18歲的時候,生下了徐志摩的第一個孩子,22歲的時候,生下了第2個孩子,但是那個時候徐志摩愛上了林徽因,向遠在德國人生地不熟的張幼儀提出離婚。


張幼儀大氣地同意了離婚,一邊上大學一邊工作,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成為中國第一個女銀行家。後來遇到一位蘇先生,相濡以沫多年,直到晚年都很幸福。


她對孫侄女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那些離婚了的名女人,後來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

她們實現職場飛躍的共同點


1、情緒穩定,不抱怨

三位名女人,丈夫出軌或提出離婚的時間,都是她們懷孕時。有別於其他孕婦的情緒激動,或者有些人被傷害後“祥林嫂似的”對外哭訴。她們採取了不抱怨,做好當下能做的,無論是接受離婚,或是暫時挽救婚姻。


在職業性格測評領域,有一個理論叫“大五人格”,其中有一類是神經質性(neuroticism):難以平衡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情緒的特質,即不具有保持情緒穩定的能力。


保持情緒穩定的能力,是職場要求的軟技能之一。這也是企業應對危機時,能夠冷靜處理渡過難關的能力之一。


2、經濟獨立

經濟獨立,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不只是女人,男人或者成年的孩子,都適用。對一個國家也適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獨立,對應的是個人的自信心、自我安全感、話語權與決策權。


3、越大度,越幸福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是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


《真實的幸福》指出:在動亂的時期,瞭解減輕痛苦的方法就會增加幸福感嗎?不會,一個什麼都失去了的,抑鬱的或者想要自殺的人,在意的不僅僅是解除痛苦而己,他更需要美德、生命目的 、正直及生命意義。而好的心理治療不僅能療傷,還能幫助人們發現並培育自己的優勢和美德!


馬丁教授給出了幸福的公式:幸福的持續度=幸福的範圍+生活環境+可以控制的因素

那些離婚了的名女人,後來是怎麼實現職場飛躍的?

馬丁教授說:“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


4、投入學習與工作

沒有一份工作,是能夠輕鬆穩定的!每一個職業,都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職場勝任力、競爭力與可遷性技能。關於“一專多能零缺陷”,詳見我的文章:


如同查理.芒格所說:“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讀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5、自我成長,自我成就

有一本書叫《成就自我:做自己的成功教練》,裡面指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一生順利、飛黃騰達、事業有成,而有些人卻坎坷一生、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異?原因在於那些昏昏度日的人沒有真正認識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要知道,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沒有認清自我,沒有去發現、發揮和利用自己的優勢並積極作出改變,從而過上理想中的生活。




歡迎關注@梅園聊職場,每週學一點職場小知識與案例分析。


✨我是梅園,從國際化市場經理人,轉為高校職業諮詢顧問,再轉為教育與職場領域的獨立講師/諮詢師,希望與大家一起,更好地成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