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她發誓要和君子白頭到老,頭上插滿了步搖和玉簪。舉止優雅雍容自得,穩重如山深沉似河,華貴的禮服也很合體。誰知她德行醜惡汙穢,不知怎麼評價她才好!

“子之不淑”是《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裡對宣姜辛辣的諷刺,幾個字就將她牢牢釘在了“禍水”的恥辱柱上長達千年。因為先聘子又嫁父再嫁子,雖然有著與唐朝楊玉環相似的宿命,卻沒有大唐貴妃被世人同情的運氣。兩千年來,史家指罵她不淑無德,可是仔細看看《左傳》記載的前因後果,哪裡是她不淑,分明是可憐的宣姜遇人不淑啊!

宣姜,姓姜,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君主齊僖公的大女兒,“宣”字表示她嫁給了衛國國君衛宣公,是衛宣公的夫人。宣姜生年不詳、卒年不詳、名字不詳,就是這麼一個連身份記載都不詳盡的女人,卻成為了史學家筆下臭名昭著的紅顏禍水。

那麼宣姜究竟是如何背上這罵名的?人們對她的這些指責屬實嗎?她有沒有冤屈?她給後世帶來了什麼影響?今天我就從《詩經》裡的幾篇《國風》淺顯分析一下,宣姜的悲劇人生!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1.無可奈何的坎坷命運

①最初的最初,她也是一個灼灼其華的爛漫女子。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詩經·邶風·新臺》

新臺修建的明麗又輝煌,黃河水洋洋一直流淌。本想求個如意郎君夫婦和好,卻嫁了一個貌醜駝背的老人。新臺修建的高大又峻麗,黃河水漫漫向東流去。本想求個如意郎君夫婦和好,卻嫁了個癩蛤蟆一樣醜陋的人。

公元前718年夏天,對衛國人來說有一個無比歡喜的好消息,那就是年方十五的齊國公主宣姜,在父親齊僖公的主持下,答應了他們太子的求婚。

衛國太子名叫姬伋,長得英俊瀟灑,溫潤儒雅,品貌享譽列國;齊國公主宣姜明豔動人,國色天香,美貌在諸國間也是極負盛名的。更何況由於姬伋祖母莊姜的關係,兩人屬於親上加親,門當戶對,男才女貌,簡直是十全十美的天作之合。

這年,宣姜15歲,姬伋16歲。年少及笄的公主,憑著父親定的一紙婚約踏上了去往衛國的路,少女出嫁的她雖心裡忐忑,卻也期待著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

然而世事難料,變數就出在一個求親的使臣身上。這使臣是個急功近利的小人,看著衛宣公身板還硬朗,想著太子不知何年才能繼位,不如直接討好現在的國君要緊。於是回到衛國後,他立即向宣公稟報:齊國公主擁有絕世美貌,太子年紀尚小不解風情,不如您自己娶了吧!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米鐵增老師在《東周列國》裡飾演衛宣公

衛宣公本就是個荒淫無道的好色之徒,當年沒有即位的時候,就勾引他的庶母,生下了姬伋,可見德行之卑劣,如今聽說宣姜容貌出眾,美豔如花,自然讓老色鬼為之傾心,於是衛宣公毫不顧及禮義廉恥,決定將未來的兒媳婦納為自己的夫人。

可是,姬伋那裡、齊國那裡、列國諸侯那裡,要怎麼解釋呢?怎麼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眾口呢?他想了一個三全其美的法子:一方面以為姬伋迎親為藉口,在淇河的河畔修建一座華麗而又精緻的高臺;一方面在婚期將至之時,把姬伋支走,派他去宋國當外交使節;最後讓自己的心腹去往齊國迎親,然後在迎親當天,直接把宣姜迎上了新臺,這就是著名的“新臺納媳”。

可憐的宣姜毫不知情,她以為自己嫁的是風度翩翩的有為公子,卻莫名其妙的成了糟老頭子。她大吃一驚,卻也無可奈何,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她一個獨在異國的弱女子,只能接受命運的擺佈。

之後衛宣公更是無恥的對外宣佈:宣姜與我情投意合,我們已在新臺山盟海誓結為夫婦了。

這樁父娶子媳的醜聞,鬧得沸沸揚揚,齊僖公異常憤怒,差一點出兵衛國,但轉念一想,女兒提前當上了王后,於他是有政治之利的,於是他默許了這件醜事。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②誤信讒言,她再也不見去年人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詩經·邶風·二子乘舟》

你們倆乘著船走了,船兒飄飄遠去。深深的思念你啊,我的心中越來越憂慮不安。你們倆乘船走了,船影漸遠漸沒。深深的思念你啊,希望千萬不要遭遇災禍!

姬伋回國再見宣姜的時候,他們的身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是太子一個是國母,縱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恭身見禮,面目平然。何況宣姜已有身孕,茫茫眾生認命吧!

此後的十五年裡,宣姜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姬壽,一個姬朔。

姬壽仁義敦厚,他敬愛大哥,從不對太子之位做非分之想。而姬朔卻恰恰相反,他覬覦高位已久,一直盤算著如何把姬伋除掉,他想到了利用母親宣姜。他對宣姜撒謊,說姬伋從未忘記過奪妻之恨,將來繼位後,定要將他們母子三人剷除。宣姜聽了又震驚又害怕,她帶著姬朔去找宣公,希望能夠救兒子一命,宣公聽了姬朔的讒言,非常憤怒,他把姬伋的生母喊來痛罵一頓,姬伋的母親在這天夜裡自縊了。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二子乘舟圖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衛宣公因搶宣姜,和太子姬伋早已心存芥蒂,此次姬朔的話正戳到他的痛處:他老了,而姬伋卻正值盛年。他擔心太子會日後算賬,決定斬草除根。可姬伋並無過失,衛宣公無法名正言順的處置他,於是他派姬伋出使齊國,並使用一面特別的旌旗——“白旌尾”,以此為標誌,找人半路截殺,造成意外死亡的假象遮人耳目。

宣姜沒想過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她根本不希望有人死,尤其不希望死的是姬伋,於是連忙讓自己的大兒子姬壽去給姬伋送信。姬壽找到姬伋並勸他不要再去齊國,但姬伋是個君子,認為拒絕父命是不孝的表現,而自己的生死並不重要。姬壽見大哥不聽自己的建議,就以送行的名義在酒席上把姬伋灌醉,自己拿著白旄節杖代替哥哥出發了。

當姬壽行舟河中時,殺手看見了白旄節杖,以為姬壽就是太子,當場截殺。而姬伋酒醒後終於明白事實真相,連忙追趕過去,卻發現弟弟已倒在血泊中,他十分傷心,悲痛道:“誤矣!君命殺我,壽有何罪?”那殺手見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姬伋也殺了。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兩兄弟讓人動容,人們作《二子乘舟》紀念他們。然而他們以死成全了自己的仁孝美名,卻給活著的宣姜帶來無限哀痛,明明是兒子、丈夫心狠手辣,她卻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此事之後宣姜再也沒有笑過,在命運無情的擺佈下,這個女人成了一具行屍走肉,徒具一副美麗的空殼了。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茨,也叫蒺藜

③再嫁庶子,人生長恨水長東

“牆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詩經·鄘風·牆有茨》

牆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也掃不掉。你們宮中那些私房話,實在沒法說出口。如果真要說出來,那話就難聽死啦……牆上長滿了蒺藜,沒有辦法打捆帶走。你們宮中那些私房話,實在不能對人說。如果真的傳開了,簡直就是羞辱啊。

衛宣公死後,姬朔如願以償繼位,但地位非常不穩固。太子姬伋和公子姬壽各有黨羽,他們時刻想為兩人報仇,於是發動政變,趕衛惠公下臺,立姬伋的弟弟黔牟為國君,姬朔逃到了齊國去求援,而宣姜落在了衛國左公子的手裡。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自從姬伋姬壽死後,宣姜變得沉默寡言,心如死灰,她請求左公子殺了她,但衛國的士大夫們不想得罪實力強大的齊國,此時宣姜的父親齊僖公已死,她的哥哥齊襄公是新的國君。兩方都覺得不便兵戎相見,於是為了維護齊國和衛國的關係,姬朔重新登上王位,為了安撫太子姬伋的黨羽,齊襄公作主把宣姜改嫁給姬伋一母同胞的弟弟衛昭伯姬頑。他的理由很簡單,說當初宣姜本來嫁的就是姬伋,結果被公公佔為己有,現在衛宣公已死,宣姜與姬伋的婚約仍然有效,但姬伋已經去世,作為姬伋的弟弟有必要替兄長完成婚約,況且此時姬頑的原配妻子也已經死去。

宣姜在茫然中再次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而姬頑卻拒不服從。他說是因為顧念父子之倫,實則是嫌棄居多,他身為王室公子,身邊姬妾美女眾多,何必娶一個身敗名裂的女人。大家見姬頑不從,怕齊國怪罪,便以邀請姬頑赴宴之際,將他灌醉,再將他移到宣姜的寢室。姬頑酒醒後,見事已至此,只好納宣姜為夫人了。此事《左傳》上有記載:“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男方不同意,被強行成婚了。

但不管怎樣,最終宣姜還是與姬頑在一起了,衛國人對這種穢行深惡痛絕,特作《牆有茨》來恥笑宣姜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安大簡《鶉之奔奔》

2.含冤負屈的“禍水”罵名

“鶉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鵲之彊彊,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詩經·鄘風·鶉之奔奔》

鵪鶉雙雙齊飛翔,喜鵲成對共飛奔。這人心地不善良,我竟尊他做兄長。喜鵲雙雙齊飛翔,鵪鶉成對共飛奔。這人絲毫沒良心,我竟尊他為國君。

《列女傳》把宣姜歸於“孽嬖”一類,還順水推舟地把衛國日後的悲慘命運也歸因於她——“壽乃俱死,衛果危殆,五世不寧,亂由姜起”。可這亂世真是由宣姜引起的嗎?衛宣公奪媳殺子的時候,他的弟弟甚至還作《鶉之奔奔》罵他禽獸不如枉為兄君,怎麼事情發展到後來竟成了宣姜惡毒淫亂了呢?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春秋戰國四大“妖姬”:褒姒、妺喜、妲己、驪姬

她沒有褒姒的烽火戲諸侯,沒有妺喜的好聞裂帛之聲,更沒有蘇妲己剖腹剜心的蛇蠍心腸。她聽話,順從,不反抗,時刻遵循著男人要求的三從四德,可男人犯的錯,最後還是要女人來承擔。那一句“亂由姜起”,完全是男人書寫歷史推卸責任的表現!

封建社會男人道德的虛偽,展現出對女人絕對的不公。男人要求女人遵從禮教,自己卻寡廉鮮恥;要求女人忠貞不二,自己卻兩面三刀;要求女人規規矩矩,自己卻為所欲為。對於男子,史家歷來容易原諒,而對於女子,一旦被烙上印記,即使脫胎換骨也要挫骨揚灰。

宣姜實在太冤了!她一個弱女子在男人的天下,在風起雲湧權利變換的戰亂年代,又能有多大的能量去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呢?不過是男權社會的棋子而已,無辜地成為男人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從一個被公公霸佔的懵懂新婦到被迫嫁給繼子的悲情少婦,一次又一次淪為父親、哥哥、丈夫、兒子爭權奪利的籌碼,身處政治的漩渦,在不斷絕望的妥協下,至死也沒敢發出任何一聲控訴。

在一場註定的悲劇裡宣姜無力阻撓,每個事件都來得那麼急迫,不給她一絲絲反悔的機會,不給她一點點喘息的餘地,於是我們看到了她那深沉又刺骨的淒涼,還有那悲傷的、忍從的、無能為力的對宿命的屈膝。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3.宣姜的悲劇給予的現實意義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不斥宣姜之失德,而言其遭際之不幸,詩人之厚也。——王國維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宣姜被禮教的標杆戳的千瘡百孔,被道德的鐵板煎烤的體無完膚,她的人生悲劇,對於現代女性,有什麼重要啟示和影響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男尊女卑思想

①女人要有反抗的精神,絕不能逆來順受

幾千年來,女性受著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殘酷壓迫,要想打破這種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要有男女平等的意識,要敢於反抗與顛覆男性霸權。比如丈夫出軌、遭受家暴要敢於離婚、職場被性騷擾要敢於報警、敢於站出來說不。

敢於反抗的女性總是值得銘記,即使是宣姜那個時代,她的女兒許穆夫人因為敢於反抗,還在《詩經》裡獲得了讚揚的詩文,誰能想到,傾國傾城的母女二人,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卻是享譽千古。

②女人要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獨立思考是現代女性的必備要素之一,也是一種智慧力量。宣姜就是因為缺乏這種思考和判斷,才沒有辨別齣兒子的謊言,間接害死伋、壽二人。生活中,女性要努力培養、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不要聽到一些來源不明的小道消息就信以為真;不要因廣告大肆宣傳某個商品,就一直買買買,避免“從眾”的心理,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美國19世紀意象主義女詩人兼批評家洛威爾個性潑辣,我行我素,她說過:“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凡事三思而後行才不會迷失方向,縝密嚴謹的思維才會有高瞻遠矚的目光,面對困難和誘惑,要學會保持清醒。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③女人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意識

羋八子一生風流,情夫眾多;武則天嫁父嫁子,臨朝稱帝,為什麼她們如此不遵守道德禮教卻沒有被稱為“妖姬”、“禍水”呢?因為她們懂得要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甚至還要將別人的命運也掌握在自己手裡。若像宣姜那般,將命運交付給男人、老天安排擺佈,到頭來恐怕只會蹉跎一生,空留餘恨!

從古至今女性一直被賦予了弱者或依附者的角色,但女人柔弱如水是生理結構帶來的天性,並非女性內心不夠堅強剛毅。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思想上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謀求個體的社會地位,開始追求自我的人生價值,開始擁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意識。

《詩經·國風》宣姜篇|道德禮教下成為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結語:

古往今來,多少紅顏,在她們生前或者身後,有的被打造成風光旖旎的傳奇;有的被捧上高處不勝寒的神壇;有的被冠上紅顏禍水的罵名。她們的一顰一笑,一低頭一回眸,都成了活色生香的故事,沒有人關心,這浮浮沉沉的背後,她們是如何胼手胝足地撐起動盪不安的人生,是如何在波雲詭譎的命途中一日接一日地挨下去。她們的故事,成為販夫走卒茶餘飯後的閒談,經過一個個文人騷客的演繹,變的面目全非,而她們的心事,再沒有人能感同身受。

宣姜死於何年?歷史沒有記載,我只知道,一隻美麗的蝴蝶消逝在腌臢的皇權爭鬥裡,再也回不去心愛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