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她发誓要和君子白头到老,头上插满了步摇和玉簪。举止优雅雍容自得,稳重如山深沉似河,华贵的礼服也很合体。谁知她德行丑恶污秽,不知怎么评价她才好!

“子之不淑”是《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里对宣姜辛辣的讽刺,几个字就将她牢牢钉在了“祸水”的耻辱柱上长达千年。因为先聘子又嫁父再嫁子,虽然有着与唐朝杨玉环相似的宿命,却没有大唐贵妃被世人同情的运气。两千年来,史家指骂她不淑无德,可是仔细看看《左传》记载的前因后果,哪里是她不淑,分明是可怜的宣姜遇人不淑啊!

宣姜,姓姜,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君主齐僖公的大女儿,“宣”字表示她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宣公,是卫宣公的夫人。宣姜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名字不详,就是这么一个连身份记载都不详尽的女人,却成为了史学家笔下臭名昭著的红颜祸水。

那么宣姜究竟是如何背上这骂名的?人们对她的这些指责属实吗?她有没有冤屈?她给后世带来了什么影响?今天我就从《诗经》里的几篇《国风》浅显分析一下,宣姜的悲剧人生!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1.无可奈何的坎坷命运

①最初的最初,她也是一个灼灼其华的烂漫女子。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修建的明丽又辉煌,黄河水洋洋一直流淌。本想求个如意郎君夫妇和好,却嫁了一个貌丑驼背的老人。新台修建的高大又峻丽,黄河水漫漫向东流去。本想求个如意郎君夫妇和好,却嫁了个癞蛤蟆一样丑陋的人。

公元前718年夏天,对卫国人来说有一个无比欢喜的好消息,那就是年方十五的齐国公主宣姜,在父亲齐僖公的主持下,答应了他们太子的求婚。

卫国太子名叫姬伋,长得英俊潇洒,温润儒雅,品貌享誉列国;齐国公主宣姜明艳动人,国色天香,美貌在诸国间也是极负盛名的。更何况由于姬伋祖母庄姜的关系,两人属于亲上加亲,门当户对,男才女貌,简直是十全十美的天作之合。

这年,宣姜15岁,姬伋16岁。年少及笄的公主,凭着父亲定的一纸婚约踏上了去往卫国的路,少女出嫁的她虽心里忐忑,却也期待着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

然而世事难料,变数就出在一个求亲的使臣身上。这使臣是个急功近利的小人,看着卫宣公身板还硬朗,想着太子不知何年才能继位,不如直接讨好现在的国君要紧。于是回到卫国后,他立即向宣公禀报:齐国公主拥有绝世美貌,太子年纪尚小不解风情,不如您自己娶了吧!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米铁增老师在《东周列国》里饰演卫宣公

卫宣公本就是个荒淫无道的好色之徒,当年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勾引他的庶母,生下了姬伋,可见德行之卑劣,如今听说宣姜容貌出众,美艳如花,自然让老色鬼为之倾心,于是卫宣公毫不顾及礼义廉耻,决定将未来的儿媳妇纳为自己的夫人。

可是,姬伋那里、齐国那里、列国诸侯那里,要怎么解释呢?怎么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呢?他想了一个三全其美的法子:一方面以为姬伋迎亲为借口,在淇河的河畔修建一座华丽而又精致的高台;一方面在婚期将至之时,把姬伋支走,派他去宋国当外交使节;最后让自己的心腹去往齐国迎亲,然后在迎亲当天,直接把宣姜迎上了新台,这就是著名的“新台纳媳”。

可怜的宣姜毫不知情,她以为自己嫁的是风度翩翩的有为公子,却莫名其妙的成了糟老头子。她大吃一惊,却也无可奈何,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她一个独在异国的弱女子,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

之后卫宣公更是无耻的对外宣布:宣姜与我情投意合,我们已在新台山盟海誓结为夫妇了。

这桩父娶子媳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齐僖公异常愤怒,差一点出兵卫国,但转念一想,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于他是有政治之利的,于是他默许了这件丑事。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②误信谗言,她再也不见去年人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你们俩乘着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深深的思念你啊,我的心中越来越忧虑不安。你们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深深的思念你啊,希望千万不要遭遇灾祸!

姬伋回国再见宣姜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国母,纵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恭身见礼,面目平然。何况宣姜已有身孕,茫茫众生认命吧!

此后的十五年里,宣姜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姬寿,一个姬朔。

姬寿仁义敦厚,他敬爱大哥,从不对太子之位做非分之想。而姬朔却恰恰相反,他觊觎高位已久,一直盘算着如何把姬伋除掉,他想到了利用母亲宣姜。他对宣姜撒谎,说姬伋从未忘记过夺妻之恨,将来继位后,定要将他们母子三人铲除。宣姜听了又震惊又害怕,她带着姬朔去找宣公,希望能够救儿子一命,宣公听了姬朔的谗言,非常愤怒,他把姬伋的生母喊来痛骂一顿,姬伋的母亲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二子乘舟图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卫宣公因抢宣姜,和太子姬伋早已心存芥蒂,此次姬朔的话正戳到他的痛处:他老了,而姬伋却正值盛年。他担心太子会日后算账,决定斩草除根。可姬伋并无过失,卫宣公无法名正言顺的处置他,于是他派姬伋出使齐国,并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白旌尾”,以此为标志,找人半路截杀,造成意外死亡的假象遮人耳目。

宣姜没想过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希望有人死,尤其不希望死的是姬伋,于是连忙让自己的大儿子姬寿去给姬伋送信。姬寿找到姬伋并劝他不要再去齐国,但姬伋是个君子,认为拒绝父命是不孝的表现,而自己的生死并不重要。姬寿见大哥不听自己的建议,就以送行的名义在酒席上把姬伋灌醉,自己拿着白旄节杖代替哥哥出发了。

当姬寿行舟河中时,杀手看见了白旄节杖,以为姬寿就是太子,当场截杀。而姬伋酒醒后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追赶过去,却发现弟弟已倒在血泊中,他十分伤心,悲痛道:“误矣!君命杀我,寿有何罪?”那杀手见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姬伋也杀了。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两兄弟让人动容,人们作《二子乘舟》纪念他们。然而他们以死成全了自己的仁孝美名,却给活着的宣姜带来无限哀痛,明明是儿子、丈夫心狠手辣,她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此事之后宣姜再也没有笑过,在命运无情的摆布下,这个女人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徒具一副美丽的空壳了。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茨,也叫蒺藜

③再嫁庶子,人生长恨水长东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诗经·鄘风·墙有茨》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也扫不掉。你们宫中那些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带走。你们宫中那些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了,简直就是羞辱啊。

卫宣公死后,姬朔如愿以偿继位,但地位非常不稳固。太子姬伋和公子姬寿各有党羽,他们时刻想为两人报仇,于是发动政变,赶卫惠公下台,立姬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姬朔逃到了齐国去求援,而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自从姬伋姬寿死后,宣姜变得沉默寡言,心如死灰,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卫国的士大夫们不想得罪实力强大的齐国,此时宣姜的父亲齐僖公已死,她的哥哥齐襄公是新的国君。两方都觉得不便兵戎相见,于是为了维护齐国和卫国的关系,姬朔重新登上王位,为了安抚太子姬伋的党羽,齐襄公作主把宣姜改嫁给姬伋一母同胞的弟弟卫昭伯姬顽。他的理由很简单,说当初宣姜本来嫁的就是姬伋,结果被公公占为己有,现在卫宣公已死,宣姜与姬伋的婚约仍然有效,但姬伋已经去世,作为姬伋的弟弟有必要替兄长完成婚约,况且此时姬顽的原配妻子也已经死去。

宣姜在茫然中再次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而姬顽却拒不服从。他说是因为顾念父子之伦,实则是嫌弃居多,他身为王室公子,身边姬妾美女众多,何必娶一个身败名裂的女人。大家见姬顽不从,怕齐国怪罪,便以邀请姬顽赴宴之际,将他灌醉,再将他移到宣姜的寝室。姬顽酒醒后,见事已至此,只好纳宣姜为夫人了。此事《左传》上有记载:“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男方不同意,被强行成婚了。

但不管怎样,最终宣姜还是与姬顽在一起了,卫国人对这种秽行深恶痛绝,特作《墙有茨》来耻笑宣姜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安大简《鹑之奔奔》

2.含冤负屈的“祸水”骂名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经·鄘风·鹑之奔奔》

鹌鹑双双齐飞翔,喜鹊成对共飞奔。这人心地不善良,我竟尊他做兄长。喜鹊双双齐飞翔,鹌鹑成对共飞奔。这人丝毫没良心,我竟尊他为国君。

《列女传》把宣姜归于“孽嬖”一类,还顺水推舟地把卫国日后的悲惨命运也归因于她——“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可这乱世真是由宣姜引起的吗?卫宣公夺媳杀子的时候,他的弟弟甚至还作《鹑之奔奔》骂他禽兽不如枉为兄君,怎么事情发展到后来竟成了宣姜恶毒淫乱了呢?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春秋战国四大“妖姬”:褒姒、妺喜、妲己、骊姬

她没有褒姒的烽火戏诸侯,没有妺喜的好闻裂帛之声,更没有苏妲己剖腹剜心的蛇蝎心肠。她听话,顺从,不反抗,时刻遵循着男人要求的三从四德,可男人犯的错,最后还是要女人来承担。那一句“乱由姜起”,完全是男人书写历史推卸责任的表现!

封建社会男人道德的虚伪,展现出对女人绝对的不公。男人要求女人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女人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女人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对于男子,史家历来容易原谅,而对于女子,一旦被烙上印记,即使脱胎换骨也要挫骨扬灰。

宣姜实在太冤了!她一个弱女子在男人的天下,在风起云涌权利变换的战乱年代,又能有多大的能量去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不过是男权社会的棋子而已,无辜地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从一个被公公霸占的懵懂新妇到被迫嫁给继子的悲情少妇,一次又一次沦为父亲、哥哥、丈夫、儿子争权夺利的筹码,身处政治的漩涡,在不断绝望的妥协下,至死也没敢发出任何一声控诉。

在一场注定的悲剧里宣姜无力阻挠,每个事件都来得那么急迫,不给她一丝丝反悔的机会,不给她一点点喘息的余地,于是我们看到了她那深沉又刺骨的凄凉,还有那悲伤的、忍从的、无能为力的对宿命的屈膝。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3.宣姜的悲剧给予的现实意义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不斥宣姜之失德,而言其遭际之不幸,诗人之厚也。——王国维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宣姜被礼教的标杆戳的千疮百孔,被道德的铁板煎烤的体无完肤,她的人生悲剧,对于现代女性,有什么重要启示和影响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男尊女卑思想

①女人要有反抗的精神,绝不能逆来顺受

几千年来,女性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要想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要有男女平等的意识,要敢于反抗与颠覆男性霸权。比如丈夫出轨、遭受家暴要敢于离婚、职场被性骚扰要敢于报警、敢于站出来说不。

敢于反抗的女性总是值得铭记,即使是宣姜那个时代,她的女儿许穆夫人因为敢于反抗,还在《诗经》里获得了赞扬的诗文,谁能想到,倾国倾城的母女二人,一个遗臭万年,一个却是享誉千古。

②女人要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现代女性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一种智慧力量。宣姜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思考和判断,才没有辨别出儿子的谎言,间接害死伋、寿二人。生活中,女性要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不要听到一些来源不明的小道消息就信以为真;不要因广告大肆宣传某个商品,就一直买买买,避免“从众”的心理,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美国19世纪意象主义女诗人兼批评家洛威尔个性泼辣,我行我素,她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凡事三思而后行才不会迷失方向,缜密严谨的思维才会有高瞻远瞩的目光,面对困难和诱惑,要学会保持清醒。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③女人要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

芈八子一生风流,情夫众多;武则天嫁父嫁子,临朝称帝,为什么她们如此不遵守道德礼教却没有被称为“妖姬”、“祸水”呢?因为她们懂得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还要将别人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若像宣姜那般,将命运交付给男人、老天安排摆布,到头来恐怕只会蹉跎一生,空留余恨!

从古至今女性一直被赋予了弱者或依附者的角色,但女人柔弱如水是生理结构带来的天性,并非女性内心不够坚强刚毅。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思想上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谋求个体的社会地位,开始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开始拥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

《诗经·国风》宣姜篇|道德礼教下成为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结语:

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在她们生前或者身后,有的被打造成风光旖旎的传奇;有的被捧上高处不胜寒的神坛;有的被冠上红颜祸水的骂名。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低头一回眸,都成了活色生香的故事,没有人关心,这浮浮沉沉的背后,她们是如何胼手胝足地撑起动荡不安的人生,是如何在波云诡谲的命途中一日接一日地挨下去。她们的故事,成为贩夫走卒茶余饭后的闲谈,经过一个个文人骚客的演绎,变的面目全非,而她们的心事,再没有人能感同身受。

宣姜死于何年?历史没有记载,我只知道,一只美丽的蝴蝶消逝在腌臜的皇权争斗里,再也回不去心爱的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