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不能讓娃輸在起跑線上。這一觀點,讓無數家長競折腰。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看上去起跑線是多麼重要。

起跑線理論中焦慮的家長們,被逼無奈的孩子們。

無數家長在孩子的起跑線前焦慮萬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逼自己,逼孩子,不論是否合適,先學了再說。所以,家長累,孩子更累。更糟糕的是,早早的逼著孩子學習,把孩子那點學習的興趣和激情也早早的消磨殆盡了,真正該開始學習的時候,孩子已經不樂意學習了,於是家長再逼,孩子進一步厭學,到最後,家長孩子事情做了不少,卻依然一無所獲。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不要用百米賽跑的策略來跑馬拉松。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

馬拉松比賽中,前期領跑,一馬當先、一騎絕塵固然瀟灑,但一時的輸贏不代表整場比賽的最終結果,不過分糾結於起跑時的先後,科學地規劃全程、合理分配體力,才是完賽關鍵。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百米賽跑中,起跑的快慢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因為起跑的快慢往往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然而人生是馬拉松比賽,用百米賽跑的策略來跑馬拉松,可能註定是一場悲劇,即使不是失敗不是悲劇,也要考慮孩子的付出,家長的付出是否值得。

一個朋友辦了國學班,教學成績斐然。有一個家長,孩子才兩歲,非要報名,理由是現在高考注重傳統文化,注重閱讀量和閱讀能力,不早早地開始培養,怎麼領跑同齡人。朋友反覆勸阻無效,只能勉強收下。每次課,兩歲的小寶寶都是被媽媽威逼利誘著哭兮兮地來上,然而,小寶寶這麼辛苦,媽媽這麼辛苦,一期課上完,小寶寶還是基本沒學會什麼。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寶寶真的做不到。

我只想問:1、你確定十幾年後,到你的孩子高考時,導向還是這樣嗎?2、退一萬步,到孩子高考時,還是這樣的導向,你的方向也沒問題,你能確定兩歲的孩子真的能理解老師講授的知識內涵?3、兩歲的寶寶真的有必要學國學嗎?

人生的馬拉松,與其關注起跑快慢,不如關注能否跑得更久更遠

贏在起點的人,不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輸在起點的人,也往往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三字經中講“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老泉就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還有兩個名氣更大兒子:蘇轍、蘇軾,尤其是蘇軾,對中國文化影響巨大。歷史上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蘇”。蘇洵到27歲時覺得自己應該在文學上有所作為,於是開始發奮,開始讀書。他起步晚,但付出更多努力,也成就一番學業。

所以,人生成長的路很長,一時的長短、快慢,真的不能代表會一直如此。對一個人一生而言,真正起關鍵性作用的,往往是寬廣的胸懷、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氣這些伴隨人終身的品質。

人生成功與否,到了最後,往往還是看誰跑得最久、跑得最遠。所以,起跑快慢並不是決定因素,跑得久、跑得遠才是硬道理。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習慣、性格、體格、精神品質。

孩子的童年,正是人生馬拉松的起跑線。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家長們如果過早地進行智力開發,只是一味地拔苗助長,而忽視習慣、性格、體質等其他更重要因素的培養,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我們一定要明白什麼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起跑線。一個人的起跑線,絕不是孩子在童年時期學會的知識,也不是背誦了多少詩文。

一個人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學習的能力、習慣、興趣和意願,還有強健的體魄。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一個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能自律,會學習,在適合學習知識的年齡,接受知識,學會知識的速度是很快的,根本用不著在小時候那麼艱難的學習知識。

一個人如果具備強烈學習興趣和意願,有強烈的求知慾,對知識的渴求,就會不斷督促他努力學習。自己要學習,遠比家長老師逼著學更有效更快樂。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本身沒錯,關鍵點在於明白正確的做法: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樂觀的性格,正直善良的道德品質,與人和諧相處的方式,尤其是練就強健的體魄。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孩子具備這些品質,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靜待花開,芬芳自來。讓孩子在適合的時間全力奔跑,做合適的事。

還記得“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仲永之殤嗎?

所以,這時不要急,不妨靜待花開。讓孩子慢慢來,在適合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不要被一時的分數得失逼得焦慮萬分。也許正是這時的慢,促成了後面的快。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靜待花開,絕不是對孩子放任自由,不管不顧,做個佛系家長。能力、品質、習慣的培養是必須要有的。

學習是要學的,但一定不要急,慢慢來,允許孩子慢一點,做適合自己年齡段的事情。

兩歲的孩子,會寫數字,會算加減法是很苛刻的要求,但學會與家人相處,與小朋友和諧相處,如何交朋友,怎麼做遊戲,應該守規矩是有必要的。

三歲的孩子,非要學會寫多少字,背多少詩文,真的是沒有必要的;但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明白講衛生,尊重別人,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明白簡單的生命之道,還是應該的。

四歲的孩子,要求他會讀多少作品,懂多少歷史,真的有些過分;但要求做事情集中注意力,用畫筆畫一畫自己看到的,自己想到的,還是可以的。

自從學會不要急慢慢來,養娃問題瞬間恍然大悟了

孩子再大一點,學一點舞蹈、樂器、繪畫、棋類、球類等等,讓孩子有廣泛的興趣,也是無可非議的。

我們不做佛系家長,在孩子應該學習的年齡,絕不放鬆孩子的學習;但我們也不要被孩子的起跑線逼得無比焦慮。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其次要明白孩子真正應該具備的是什麼。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具備一個優秀者、成功者應該具備的學習品質、道德品質,然後,不妨靜待花開,也等待清風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