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四)

刘裕收到的消息很短,却触目惊心:卢循再反,何无忌战死。


建康朝廷已经乱成一团,京城戒严。甚至商议迁都,往下邳去依靠刘裕。后来听说卢循的军队在休整,才没有带安帝渡江。


而刘裕抛下军队后,单船渡江,至京口后并未休息,直奔建康。四月,刘裕入京,朝廷众人这才有了主心骨,宣布京城解严。由此可见,在面对征伐之事时,刘裕已经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袖。


刘毅很不服,他一直觉得刘裕只是运气好,之前卢循击败何无忌后,他由于生病,所以没有出征,但是朝廷众人似乎并不因为他还在豫州,就不害怕卢循。这让刘毅更想证明自己。

刘裕知道刘毅想要独自出战,赶快派随自己征南燕的刘毅之弟刘藩去姑孰劝说,并且带去了自己的一封信: “我从前多次与卢循的军队交手,不能轻视,等北伐的军队归来,我们合兵,出征。”


然而站在刘毅的角度解读一下这封信 ,‘多 次与卢循交手’,可是谁不知道你刘裕正是因为多次击败孙恩、卢循才崭露头角;‘不能轻视’的意思就是我如果单独出征就打不过卢循。听听这说的是人话么!所以刘毅对弟弟刘藩说:“之前我让着刘裕,所以你就真以为我不如他吗!”这句话不仅是对刘藩所说,也是对朝廷众臣的。


刘毅也学刘裕征南燕的行为,抗表出征。率两万军队,从姑孰迎击卢循。


卢循刚刚击败了荆州刺史刘道规的军队,便迎来豫州刺史刘毅的二万精兵。义熙六年

(410年) 5月,两军于桑落洲(今安徽宿松)爆发战斗。结果证明了卢循之前屡次失败,不是卢循太弱,而是刘裕太强。


刘毅军队全军覆没,舟船全毁,辎重尽丧。刘毅在亲兵的掩护下步行逃离战场,奔回建康。


这一战后,建康群臣彻底慌了神,因为赖以支撑的江州何无忌,荆州刘道规、豫州刘毅分别败于卢循,而北府的军队刚刚征讨完南燕,返回建康的士兵伤兵满营,京城几乎无兵驻守。更有败兵为了掩饰失败,向建康中人描述卢循军队有战士十余万,运粮草的车百里不绝。绝望情绪笼罩了建康的每一一个人。


东晋朝廷为何如此惧怕卢循的军队?因为他们算是狂热的宗教分子。

事情要从孙泰说起。孙家世奉五斗米教,孙泰以道术聚集了一大批次等士族出身的官员,他们皆以孙泰马首是瞻。甚至执政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也很信奉他。孙泰的活动本质上是集结了东晋的一些次等士族,妄图夺取权力。这使得一些高门门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感到了威胁。不久,会稽内史谢蝤(音you,二声)举报孙泰图谋不轨,司马道子将孙泰诛杀。但是孙泰的侄子孙恩却逃往海上,没有被抓捕归案。

后来司马元显执政,为了对抗桓玄,增加军事力量,发客为兵(即征发士族门阀名下的农民为士兵,受朝廷管辖),引起了三吴士族豪强的不满,孙恩趁机登陆会稽,以五斗米教的名义起义。无论是被司马元显侵犯了利益的地方士族,还是底层信奉五斗米教的教众都汇集到了孙恩的旗下,一时之间有数十万人。义军们攻城掠地,凡是不信奉五斗米教的,皆遭到诛杀,婴儿也不曾放过。甚至随军的家属,如果携带婴儿,不利于行军的,就将婴儿投入水中,宣称是“贺汝先登仙堂, 我寻后就汝。”后来孙恩被刘裕连续击败,走投无路下跳海自杀。义军余众推孙恩的妹夫卢循为领导,继续在三吴地区攻略郡县,当时赶上桓玄与朝廷开战,双方便都对卢循采取怀柔政策,以广州刺史的名义安抚他。


双方心知肚明,一旦朝廷缓过来,肯定会再次爆发战争。所以趁刘裕远征,卢循从广州进军。一路先后击败何无忌、刘道规,现在又大破刘毅,距离攻破建康只有一线之隔了。


如果卢循攻进了建康,那这些高门大族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双方不存在和平的可能,这也是朝廷众臣如此恐慌的原因所在。


面对兵临城下,朝廷出现了分歧。孟昶、诸葛长民等人认为应该奉皇帝渡江,往广陵暂避锋芒。刘裕认为一旦出京,军队一定崩溃,就算到了广陵,那也是苟延残喘。只能在建康坚守,方才有一线生机。孟昶屡次建议应赶紧逃走,刘裕终于生气了,两人大吵起来。刘裕说:“ 如果城破,我自当横尸庙门,绝对不会苟且偷生”,孟昶也极为恼火,认为必败,不如现在就杀了自己,省得到时候被卢循羞辱。刘裕愤怒的质问说:“你既然不怕死,为何不先打一仗,到时候失败了再死也不迟!”然而孟昶回府之后,觉得走到这步田地,是因为自己曾大力支持刘裕征讨南燕,所以导致京城空虚,卢循再反,他羞愧难当,上遗表将罪过揽到了自己身上:


刘裕北讨,众并不同,唯臣赞裕行计,致使强贼乘间,社稷危逼,臣之罪也。谨引咎以谢,天下!


然后仰药自杀。

孟昶的死并没有动摇刘裕的决心。他下令募民为兵,赏赐等同于随自己从京口起兵讨伐桓玄的士卒。并且亲自引军驻扎在石头城(建康之西的要塞,紧邻长江)。许多市民来看热闹,刘裕好奇的问参军张邵,张邵回答说:“如果您没有回归建康,那这些人四散奔逃都来不及,怎么还有心情看热闹呢?贼军到达后如果直接登陆,那凭着锐气一鼓而下,我们就危险了,但是如果他们到达后在对岸集结, 那就必定失败。”刘裕很赞同他的看法,于是登城遥望卢循军动向。


纵观刘裕一生,这一战最为凶险。因为这一战的主动权不在他的手里,而是在敌人的手里。所以当他看见卢循军直奔新亭而来的时候,大惊失色,但是后来卢循军不知为何,逐渐奔向了对岸, 刘裕极为开心, 知道自己即将度过这一关。


人道寄奴曾住(四)


卢循是随先头部队一起抵达建康的,他的姐夫徐道覆建议直接登陆新亭,但是卢循害怕刘裕,认为等大军集结后进攻,方才万无一失。于是回转西岸,等待大军的到来。徐道覆叹息说:“我早晚被卢循害死啊,如果使我得以在英雄手下效力,平定天下也是易如反掌。”徐道覆的叹息不是没有理由的,此次卢循从广州出兵,乃至击破刘毅,都有徐道覆出谋划策的功劳。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卢循集结完军队,刘裕这边也已经布置完善,两军数次交锋,卢循军都不曾突破晋军防线,虽然一度在登陆丹阳郡,但始终不能击破晋军,逼近建康。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军越来越强,而卢循军锐气尽失,最终于七月,返回江州的寻阳。


建康解严,刘裕立即下令孙处、沈田子率军出海,直扑广州,并且下令说:“大军十二月之交必破卢循,你们先到广州,抄他们的后路,使他们退无可退。”


建康的危机解除了,但是卢循军返回寻阳后,很快溯江而上,攻打江陵,希望占据中游,来对建康保持压力。与此同时,益州的谯纵派出桓氏余党桓谦,领兵从上游顺流而下进攻江陵。


刘道规令从襄阳来支援的鲁宗之部队守城,自己领兵出战。时任天门太守的檀道济先登陷阵,一举冲破桓谦阵势,导致桓谦军队大败,桓谦本人也被杀死。随即乘胜追击,击破卢循的部将苟林,江陵之围遂解,等徐道覆率后援三万赶到江陵时,已经只有自己一支孤军,所谓兵败如山倒,士气全无的军队再次被刘道规击破,徐道覆本人也逃回了卢循的本部。

十月,刘裕率领刘藩、刘敬宣、檀韶自建康出发,征讨卢循。正如刘裕对孙处等人所下的命令一样,甚至时间都惊人的一致。十二月,刘裕击破卢循全军,卢循、徐道覆分别逃跑,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已经被孙处、沈田子攻占的大本营,最终二人皆被诛杀。至此,持续了12年的孙恩、卢循之乱彻底被平定。


义熙七年(411年) 3月,刘裕登台辅,成为三公之一――太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