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定得要房子吗?

陶宝一家人


还是要尽量买的,毕竟现今中国的租房远没有国外规范.比如国外规定房租不得随意涨价,每年涨幅都有限制,有些国家还规定租户承租中不得卖房除非租户到期不想续租.中国还远做不到啊.

比如,我在北京,我对屋子的装修很介意,放眼一个小区无论是新老小区,装修好的房子很少,基本都只是最差的装修,最便宜的家具,这样生活质量难以保障,如果自己装修又不知道能租几年,怕被随时赶出.

所以有自己的房子很重要,无论大小,可以慢慢置换,但不能放弃买房.


飘雪-86


90后不一定要买房子,甚至可以说完全没必要买房子!

首先得先说明,现在所谓的买房子就是去市区买一套有房产证的房子,我说,没必要!

我就是90后,90年出生的,如今30岁,工作6年左右,和我一样正常上班的,一个月工资5000左右,除去所有开支,假如一个月能存2000,那么一年存2万多,6年存10多万,我就问了,怎么买房?

三线城市的房子动辄一百多万?恐怕正常上班族一辈子都存不了那么多钱!

那为什么还有人买呢?花光父母的养老钱,然后再透支完自己的信用卡,不够再问亲戚朋友借,才能付清首付,住上百万豪宅!

呵呵,首付买房,一辈子还房贷,我觉得不正常,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背负一辈子的房贷,何其的可悲!生命的意义仅此而已吗?

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如此待遇,我花了十几万在镇上买了房,虽然没有房产证,我也不需要这张证,镇上的生态系统很完善,学校,医院,超市应有尽有,离市区很近,比一些郊区近多了。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平常人就老老实实的生活,非得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当你看透了一些东西,就不会再上当了。



懂哥日志


凡事没有绝对,也就谈不上一定~

作为一个普通大学毕业,普通收入的91年打工仔,分享一下我对于我买房这件事的全过程。

对于出身普通家庭我来说,买房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事情,这个想法最初萌发于2014年我到上海工作的第二年。

那时候都是租房住,也就多次体会了搬家的滋味,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奔波劳碌,更是内心居无定所的一种苦楚。

我自认还是一个俗人,对房子的看法虽不至于非要不可,但也能有更好!

那时,我就告诉自己“在30岁前要在老家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不管多小。”

2019年我带着东拼西凑的房款,回老家买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小窝。

虽然目前生活在吉隆坡,也很少回去住。但房子就在那,什么时候都不会变。做事也大胆了,“大不了回去也有房子住”这个想法给我很多的安全感。

过几年再存一些钱,就可以把它换成吉隆坡的公寓了。也许老了可以过上包租婆的生活[钱]

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买房计划真的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憨笑]

我没什么投资头脑,存款也没什么更好的用处。那就买房吧~



成成在大马


我儿子99年出生的,在读大三。19年3月份我用他的名字给他首付买了一套房子,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就该交房了。一个字:累,房贷目前由我夫妻二人的收入供着,加上儿子读大学的各种费用。今年又出现的疫情,各种房价要暴跌的自媒体评述。让我心力憔悴啊😱,有时我也会后悔不该买房,又怕将来他丈母娘不答应啊[笑哭]


小河水浅


说说我大学毕业后感受,我每天晚上都会在出租屋的窗台边望着旁边的高楼大厦,我真的真希望这个小单间就是我自己的房子一样。没有房子就像秋风中的枯叶,它很美,可是摇摇晃晃的背后总有一丝悲意。不是自己的总是不安定的!

90后大多在老家父母都有房,甚至还有那种像小别墅的大房子。可是我们的生活轨迹仿佛惊人的相似,读书,读书,读书,去了大城市。你会喜欢大城市。不管哪里消费如果高,可是你还是会留恋它给你色彩,那是家里没有过的。

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也许都买不了房,可是有房子也许就是我们一辈子的心愿。在这个大城市有自己小小窝!


小么的生活


没有什么该不该买,请根据自己需求而定

我刚读初中那会,到处房价都非常便宜2 3千一平,那个时候我就非常希望父母买房,因为那样我们就有一个固定,并且好看有面儿的家了……然而并没有实现,导致这个成了我心里的梗!

后来房子买了,算是了却了以前的小心愿。有个自己的房子真的特别爽,并不是觉得比同龄人高人一等,只是有了一个固定的避风港,房子全是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子。不用因为租房出现各种问题找不到房东解决,也避免了遇见各种奇葩房东……反正好处多多

最重要的就是,买了房子,以后孩子上学也会方便很多[大笑]


个性视频剪辑君


怎么说呢!以我这个在外租房多年的人来说,觉得不管是几零后的人有一套自己的房真的很重要!我从毕业就一直在外面租房住,期间也有一套房住了两三年,但总觉得不是自己的房子,租的房会缺很多东西,每次都头疼要不要买,不买吧,想用的时候又没有,买了又觉得浪费,毕竟搬家的时候好多东西都是带不走的,而且一般租房都是和别人合租,遇到干净、自觉的舍友还好,万一和你合租的舍友不爱干净,还总是半夜回来,真的会让你崩溃,平时上班已经够累了,回家能有个舒适的小窝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


图小兔


何止是90后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说,“女人想要写小说,首先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孙燕姿充满向往的唱着,“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林妹妹满腹诗书寄人篱下,却不敢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

你以为我是在意房子?其实,我更在意的是房子带来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我们不知不觉步入中年,工作压力大,房价高,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但是,我们认清生活,依然热爱生活,这是属于我们的勇敢。我们一直努力工作,只为买下那个属于自己的家!

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表面看似光鲜亮丽,但面对高额的房价,都会感觉自己一贫如洗。或许买房不是刚需,但想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人生大事都与房子有关房子本身不是刚需,但婚姻、孩子、教育,依然决定了房子的刚需存在。中国人传统观念将房产和婚姻绑定,学区制度将房产和教育绑定,造成房产刚需;可以说刚需是可以由观念和制度创造出来的。

没有房子,我们就很难结婚;没有房子,孩子在择校上就很无奈;没有房子,不管身在何处都没有归属。

没有房子不敢说是本地人很多人,在外地待了10年,很爱所在的城市,但因为没有房子,没有办法理直气壮说自己是本地人。对于那座城市,只能是一场单恋,住在出租屋里,很难有切切实实的归属感。

很多时候,房子就是尊严。“我比你长得好看”、“我比你学历高”、“我比你工作努力”都轻易被“可我有房”一句话打败。

买房,成了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甚至于成了择偶标准的及格线,长期霸占着各种家庭伦理剧的热门话题榜。

很早以前就有人在知乎提问:“如何靠着5000月薪,在北京买下一套500万的房子?”

一位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月薪5000,工作两年,刚在四环买了一套600万的房子,自己拿出两万,爸妈赞助了598万。”

回答是个段子,想要捧腹大笑却笑不起来,因为所有的段子背后都是对现实的刻照。

绝大多数年轻人想要在工作几年时间内买下房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啃老,要么被爸妈养着。不论怎么选,你都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在高不可攀的房价面前,即使是再怎么高喊自由的年轻人,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接受这个现实。

想想,还真是挺可悲的……


小小莉1353


大多数90后都是贷款按揭房子。在多数人眼中有了房子就有安全感,但是这些安全感的建立是在自己去背负房贷,父母的养老金基础上去实现。这样真的有安全感??首先:按揭买的房子并不是我们的资产,是属于银行的资产。其二:该房产属于我们自己的负债。

本身90后深处于互联网经济,买买已经是90后的标签。在背负着银行的贷款几十万,几百万, 上千万的我们,真的能有这么大的还款能力???例如在疫情期间的今天,公司不能正常运转,班也不能正常上班,工资自然就不能正常发放。那么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来。房贷月供还还,车贷月供也还还。孩子上学费用,家庭生活开销都一笔一笔接着来。

怎么办?贷款?信用卡?这些都是在拿未来的钱去补今天的窟窿。而且还不是能补完的窟窿。当然如果你有经济能力在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是可以的,但是东凑西凑拼的首付,建议不用当房奴。毕竟90后已经够累了,没了70后的下海和80后的机遇。





南城黎客


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非常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赚多钱然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最后准备自己的婚姻大事。但是现在房子非常贵,大家也都知道买房的困难,可是还是有很多女生在结婚前,会要求自己的男朋友,必须要有一套房子,就不嫁给他。那么现在90后事业刚起步,大部分男人都没有房子,但又面临催婚压力,女孩会愿意嫁给他?下面就看看3位女孩是怎么说出心底话得。

第一位女网友“尘世归土说”“现在结婚,确实是需要一套房子,不然漂浮不定,没有女孩愿意过着这样的生活,这句话确实是心底话。记得我跟我老公结婚的时候,他刚贷款买了房,欠了很多钱。但是我想有房子就好了啊,起码两个人结婚后不用去睡大街嘛,而且欠的钱可以两个人一起还,这样子就很好啊。现在那么久都过去了,欠的钱都还清了,我们两个人也有了一个很可爱的孩子。”

第2位女网友“小车故事”说:“其实很多时候,女人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要那一份能让自己内心安全的东西。不过很多真心相爱的,才不会管对方有没有呢。女孩子的父母要房子,其实就是想你对她的女儿好一点,万一你什么时候对她不好了,能够有一套房子做保障,那她们的女儿也不会太亏啊。”

第3位女网友“紫色的凋零”说:“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不过还没有结婚,自己之前的男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房子,而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的。不过我也不怪他,现在90后男人大部分都没有房子,只能靠家人。可是女孩青春就这么几年了,我也只好找了别人相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