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穿著名人的"馬甲"乘虛而入

在此次疫情中,一個較為突出的現象是穿著名人“馬甲”、借名人效應傳播的謠言異常密集,尤其是被老百姓稱作“國士”的鐘南山院士,更是多次無辜躺槍。如果說前些年有關“屠呦呦雲”“馬雲說”等更多是一些戲謔、惡搞和心靈雞湯類謠言的話,疫情中借名人效應進行傳播的謠言直接關係到防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澄清和糾正,不僅會影響當事人名譽,還會誤導公眾,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總結此次疫情中偽託類謠言,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斷章取義型。例如,“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據鍾南山院士團隊闢謠稱,鹽水漱口雖然有利於清潔口腔和咽喉,對於咽喉炎有幫助,但新型冠狀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沒有辦法清潔呼吸道,且目前尚無任何研究結果顯示鹽水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殺滅作用。同樣,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也有類似之“煩惱”,如“李蘭娟院士稱喝酒能夠對抗冠狀病毒”,對此,李蘭娟院士回應稱: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確實是不爭的事實,75%的酒精是能夠殺滅這個病毒,但這與喝酒殺毒完全是兩個概念,屬於斷章取義。

  偷樑換柱型。有謠言將不同的事實要素加以糅合和“改造”,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如“1月26日晚,白巖松將邀請鍾南山院士介紹疫情”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事實上,白巖松與鍾南山院士的對話早在1月20日就已進行。這則謠言偷換了時間概念。另一起謠言如“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則是將鍾南山的“儘量不出門”的建議內容進行篡改而成。

  張冠李戴型。如鍾南山院士不戴口罩看望林正斌教授,其圖片真實來源是央視科教頻道2016年10月12日播出的《大家》欄目。另一張配文為“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陳薇院士左臂,專家組7名黨員也一同注射”的圖片在網絡流傳,其真相是陳薇院士在出徵武漢一線前,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而並非注射疫苗。

  無中生有型。如網絡流傳2張截圖,配文分別稱“鍾南山發佈多喝單樅茶對防止肺炎有重大效果”“國家衛生局發佈多吃草莓對防止肺炎有重大效果”,其真相是鍾南山院士從未提及過該信息,目前我國沒有國家衛生局這個機構,國家衛健委也未發佈過上述信息。還有謠言稱鍾南山院士說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率遠低於非菸民,對此,鍾南山團隊回覆稱,這完全是杜撰。

  為什麼某些謠言藉助名人光環後,能獲得廣泛傳播呢?事實上,偽託並不是一個新現象,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冒充名人趁熱點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被杜撰的名人名言可謂比比皆是,甚至形成“假名言滿天飛,真名言遭冷遇”的困境,折射出危機狀態下公眾心理的焦慮與信任困境。

  正如《謠言》一書作者卡普費雷所言:謠言的擴散經常顯示出一種對官方渠道消息的不信任,要改變如此狀況,須奇蹟般地找回一種人們已經丟失很久的名譽。從這次疫情的暴發來看,公眾對某些政府官員表現出來的官僚主義作風深惡痛絕,對“有限傳人”等錯誤判斷也是痛心不已。正是1月20日鍾南山院士首次通過媒體發佈消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才揭露了問題的嚴重性,拉開了抗擊疫情的序幕,鍾南山也由此成為公眾心目中的“定海神針”。所以,有關他的一言一行被放大、利用甚至神化也是在所難免。

  危機狀態下,誰擁有了公信力,誰就能夠掌握話語權,由於公眾對鍾南山院士等專業人士懷有崇拜之情,便不會去懷疑內容的真假。況且,一些杜撰的信息並非完全毫無來由,其敘事方式和故事結構也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以至於“以假亂真”。有些謠言還借名人之口揭露社會現實,批評醜惡現象,引發了公眾的情感共鳴;有些謠言借名人之口提倡真善美價值,弘揚正能量;還有些謠言借名人之口號召大家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出門。當各類謠言搭上名人效應的快車時,倘若未能得到及時澄清,有可能損害專業人士的公信力,這種後果無疑是巨大的。因為,當公眾什麼都不相信的時候,最終將會相信一切,此時,見風就是雨,謠言將會成為脫韁野馬,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