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一、

陶姓溯源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唐堯,

陶姓,中華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曆史,得姓始祖為上古聖帝之一唐堯,唐堯又稱陶唐氏,其後一支便以陶為姓。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位,如今,在以姓氏人口為依據的百家姓排名中排第83位,人口兩百八十餘萬。歷史上,陶姓名人輩出,為豐富和燦爛中華文化做出重要貢獻,並將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得姓始祖唐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勳,號陶唐,諡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故史稱唐堯。在其擔任部落首領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製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元和姓纂》

源流一:源於伊耆氏,出自遠古時期堯帝衍居地陶,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記載,遠古時期的堯帝,生於伊,嗣後耆,故稱伊耆氏。堯帝初居於陶(古濟陰,今山東定陶),以製作陶器為業,官名“陶正”,其地被後世稱為陶丘。後封於唐,為唐侯,故稱陶唐氏。在堯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原居地為姓氏者,稱陶唐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陶氏、唐氏,皆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讀音作táo。陶氏族人尊奉唐堯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亦出自唐堯。據《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於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於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顓頊

源流三:出自虞舜。據《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後子孫以官為氏

源流四: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篡》、《風俗通》等的記載,商王朝時期,有七個著名的氏族,分別為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都是以陶冶為職業者。陶冶,即指陶器製作工匠與窯工,原為掌握此項專業技術,役使奴隸進行生產的低級貴族。其時,該七族中即有以職業為姓氏者,稱陶氏。到春秋時期以後,凡在從事陶器製作業的職業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為姓氏者,稱陶氏。

源流五:源於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唐谷避帝諱而改姓,屬於因諡改姓為氏。據史籍《宋史本傳》、《東都事略·陶谷傳》等記載: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實,邠州新平人(今陝西彬縣),原姓唐,為避石敬瑭名諱,改姓為陶,稱陶谷。

源流六:源於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屬於封邑名稱以為氏。昆吾,原是上古時期一個地名,今史學界一般認為其地最終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南一帶,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這位陶正以邑為命,稱昆吾。在典籍《詩經·商頌·長髮》中記載:“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在史籍《路史·後紀》中也記載:“顓頊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勝濆。昆吾者,顓頊之後也。”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滿族陶佳氏、託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錫伯爾族託庫爾氏漢姓均為陶;今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源流八: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陶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另說堯帝少年智慧,十三歲時就助其兄摯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歲時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稱陶唐氏。堯開創了禪讓制,死後把帝位禪讓給了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舜。堯賢明民主,為世所敬重。後世子孫或以技藝為氏,或以封地為氏,稱陶姓。他們尊唐堯為陶姓的得姓始祖。

二、陶氏古名人

前代列祖皇封

一封潯陽侯 諱 陶甄

一封彭澤郡侯 諱 陶延祚

一皇漢特授容州郡都督 諱 陶膺

一授河南太守 諱 陶容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謙


一授徐州郡刺史 溧陽侯 諱 陶謙

一授高祖右司馬 開封侯 諱 陶舍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青

一授西漢開封侯 御史大夫、丞相 諱 陶青

一授武昌郡太守 諱 陶茂

一皇晉封長沙公 諱 陶侃

一授安城太守 諱 陶逸

一皇晉特授彭澤縣令 諱 陶潛 字 淵明 諡 靖節 世稱五柳先生

一授桂州郡都督 諱 陶嬰

一授武城太授 諱 陶顯

一授漢陽太守晉授徵南大將軍 諱 陶洪

一授驃騎大將軍 諱 陶涼

一授唐兵部侍郎 太尉 徵南將軍 皇諡文忠 諱 陶英

一授後唐左相知平章事 諱 陶道

一授後唐御使 諱 陶通

一授後唐都司馬 封龍虎將軍 諱 陶遵

一授後唐奉直大夫 封驃騎將軍 諱 陶迪

一授後唐都察院掌堂 諱 陶近

一授後唐光祿大夫 諱 陶還

魏晉時期吳鎮南大將軍,荊州牧 諱 陶睿

陶文煥鐘山回龍臘井村人於乾隆十九年甲戌歲考取進士,奉旨榮恩一對石杆。

陶世英

鐘山高村人,貢生,欽命廣西巡撫部院贈予貢生陶世英一對石杆。

陶母廖氏老安人 公安鎮大龍山仔腳村三十八代祖諱文淵生母,欽命廣西全省提督學院為節壽陶母廖氏老安人題贈《孝慈可式》牌匾。

陶希文鐘山公安桂嶺人,進士!

1、賀州陶氏源流

南郊陶氏先祖陶英(849—931),山東省青州府諸城豬矢巷人,公進士出身,唐昭宗時立有戰功奉旨守青州,後官累至兵部左侍郎榮封太尉。唐天佑二年(905),廣西昭州一帶發生亂事,朝廷拜公為徵南大將軍,英公領旨率八萬精兵南征,前往廣西昭州(今平樂縣)平亂。評定亂事後定居於此(今平樂陽安陶村)。英公生六子:長 道、二 通、三 遵、四 迪、五 近、六 還!道居鐘山、賀縣等地;通居荔浦;遵居平樂後分居玉林廣東香港等地;迪居修仁縣、永福;還居恭城縣。

據老族譜載:英公之長子道,官居後唐左相知平章事。後因昭州龍平一帶作亂,公奉命率兵龍平平亂鎮定,留守卜居龍平(今鐘山縣公安鎮大龍高村)。

後(三房)守禮支房九世祖諱元明作詩銘石勒碑於龍平寺內為證:

其一:鎮定昭州誰敢當,陶英忠孝事初唐;

榮封太尉君恩重,職拜將軍名永揚!

豪傑降來成大業,隱身不仕卜蓮塘。

. 一生盡萃無他念,且樂安居仁壽坊!

其二:雄兵八萬入昭州,太尉軍功萬古留;

鎮定太平身不仕,蓮塘卜隱裕詒謀!

分別六子他鄉去,好合一妻百事休;

欲問佳城徵實在,山名南拱水曲流!

其三:龍平鎮定是誰功,陶道當初人馬雄;

五子不流庸碌輩,一妻獨率唱隨風。

立身既作先開創,老念還期後繼隆;

居地粵西雖美舉,猶懷一脈九江中!

據碑刻:龍平鎮定是誰功,陶道當初人馬雄;

該碑刻的意思應該是:當年的龍平發生亂事,是陶道奉命率領兵馬去平定的!

而後留守徙居鐘山繁衍生息,一千多年以來,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分居廣西、廣東、湖南、遠到香港、臺灣、歐美······

因為老族譜、古碑刻都沒有記載道公何時留守卜居龍平 。所以只能根據道公的生歿活動時間來推敲留守卜居龍平(今鐘山縣公安鎮大龍高村)的年代。

據老族譜載:道公出生於唐懿宗鹹通八年丁亥歲(公元867年)七月十九日卯時。終於後唐末帝清泰二年乙未歲(公元935年),享年六十九歲。

綜上所述,道公徙居鐘山的年代應該是公元900年“五代”初期間!

道公生五子,分五房,守字輩,長曰:守仁;次曰:守義;三曰:守禮;四曰:守智;五曰:守信!

賀州陶氏,三代分支,分別居住在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的鐘山縣珊瑚河兩岸安居生息,代代相傳,綿延至今!鐘山縣陶姓自然村有46個,二萬餘人,八步、梅花、信都等有12處,九千餘人,計有三萬多人!

長房 諱守仁 卜居表洞蓮塘(今公安的桂嶺、同古的四合一帶),現在有人口五千多人,分支的自然村有:上桂嶺,下桂嶺,木橋寨,瓦屋地,面前嶺,遊蘭寨,撐旗山,龍福島,背風塘,老埠,森洞,同古街等地!

二房 諱守義仍居高村,現在有人口約五千多人,分支的自然村有:高村,山仔腳,大面山,田龍村,馬山,嶺木腳,大竹衝,老鳳尾,牛廟街。

三房 諱守禮初居楊梅村,現在有人口約四千多人,分支的自然村有:老鄧塘,新鄧塘,三客塘,六峰村,銅盤村,三柄塘,西山腳,牛眠山,大橋街,黃嶺村,後裔又分支到陽朔一帶。

四房 諱守智 宋文林郎 舉人及第

勅封都督府平樂聀

五房 諱守信勅封都司官

【據族老傳說:因東家垌(今回龍一帶)龍崎巢賊匪作亂鄉村,守智、守信 二都司奉命領兵同徵龍崎巢,平亂後定居東家垌】卜居東家垌,現有人口約八千多人,分支的自然村:有:臘井 ,龍道 ,寺灣 ,星子洞,老村尾,新村尾,社仔嶺,茅慄崗,陶屋寨,新興村,大廠,木枝塘,新築塘,新裡塘,竹根廠,鐘山街,修達嶺,十八工嶺,來龍村,東井村,旱塘,石橋兒廠,大巖口廠,鳳翔街,矮山,社山腳,山背廠,羊頭紅村,公會的古地寨,大平村,黃嶺,鴨公營,城廂的同心廠,大島肚,牛背歧,龍井歌塘。由於人丁興旺,後裔又分支到賀州的梅花、信都一帶。現有人口約九千多人,分支的自然村有:步頭鎮的陶屋,(上寨、外寨、田心、新寨、同安、龍歸等六個寨)。信都鎮的象角寨,委經寨,渡南寨,塘平寨,安基寨,會靈,江平等七個寨。螺石寨,萬伍寨,裡松寨,黎屋寨,上程的馬鞍寨,廣東省連山縣永豐鎮的翰堂,陶屋,臺灣等地!

2、(1)賀州陶氏的堂號部分摘錄

五柳堂 愛菊堂 潯陽郡

(2)部分對聯摘錄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百梅品重書香遠 五柳名高世澤長

位顯九州猶運甓;門栽五柳樂歸耕:

華陽洞中諮國事;桃花源裡可耕田:

望重百梅稱韻士;名高柳傲羲皇:

一代儒臣,開奠安之偉業;八州良牧,建恢復之奇勳:

不忘先祖之風,門栽五柳;應勉後昆以學,詩詠百梅:

母賢截髮延賓,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棄官歸隱,吾家有五柳高風

(3)部分字輩排序摘錄

始祖後6代字輩排序

1、帶走之底

2、帶三點水

3、紹

4、懷

5、克

6、知

(4)世系圖表摘錄

1代 英(平樂陽安陶村)

|

————————————————————

︳ ︳ ︳ ︳ ︳ ︳

2代 還 近 迪 遵 通 道(由平樂陶村分支遷到高村定居)

︳ ︳ ︳ ︳ ︳

﹊﹊﹊﹊﹊﹊﹊﹊﹊﹊﹊﹊﹊﹉﹉﹉﹊﹊﹊﹊﹊﹊

守信 守智 守禮 守義 守仁

3代 初居東家 初居東家垌 初居楊梅村 仍居高村 初居表垌蓮塘

4代 ······ (以下由各支房宗族譜續載)

四、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氏宗祠

鐘山陶氏宗祠始建於民國十五年重建於公元2005年。

五代初,公元十世紀十年代末,陶諱道卜居高村莊,即今鐘山縣公安鎮高村。古屬昭州龍平縣轄區。陶道公系陶氏族潯陽南支始祖陶太尉英公之長子,名道,字由仁,後唐左相知平章事。生於唐懿宗鹹通八年丁亥歲(公元867年)七月十九日卯時,終於後唐末帝清泰二年乙未歲(公元935年),享壽六十有九。妣李氏,誥封夫人,生於唐懿宗鹹通九年戊子歲(公元868年)。終於後唐末帝清泰三年丙申歲(公元936年),享壽六十有九。生五子,即守仁、守義,守禮,守智、守信。

民國十五年,先賢明橋、明萬、煥章、榕德等前輩,鑑於道公後裔遍及鐘山、賀州村落數十,人丁萬餘,必要建立合族共同的祖廟,以繩祀典,擇址建於高村之墩,民國十六年告成,曰陶氏宗祠。青磚青瓦,石門石柱,俎豆馨香,四時隆盛。然而滄桑無情,人為因素,昔之殿堂僅存殘垣片瓦矣,族人祭奠無所,無不痛心疾首。

新的世紀,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盛世修祠,人心所向。 由少斌、光申、進定、懷譽、光錫、運科、陶禕、近昭、敏昭等九人發起,於二零零四年秋致函鐘山、賀縣陶氏全族倡議於原址重建陶氏宗祠,重閃靈光。喜而合族支持,熱烈響應,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陶氏宗祠之重建工作於二零零五年大功告成。重建後的陶氏宗祠氣勢宏偉,燦爛輝煌。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氏宗祠

陶氏宗祠建築面積六百八十八平方米,分主廳、前廳、兩邊旺樓三部分。磚混結構,質量優良,裝修講究,寬敞美觀。房子頂面用金色琉璃瓦蓋面。大廳頂脊鑲嵌兩條八米長陶瓷燒製成形的雙龍,栩栩如生名為“雙龍戲珠”。雙層之間正中是“寶殿”兩個蒼勁大字,兩邊是山水人物畫,下廳頂脊鑲嵌兩隻展翅飛翔的鳳凰,名為“雙鳳朝陽”。整個宗祠有龍有鳳,故寓為“龍鳳呈祥”之意。大門額首是用長二百三十釐米、寬六十五釐米、厚二十五釐米的整塊條石雕刻的“陶氏宗祠”四個魏體大字。大門兩邊和正大廳的四根大圓柱分別鑲嵌黑色花崗岩大理石雕刻的對聯。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氏宗祠

大門的對聯是:

“門栽五柳神仙府,

位列三臺宰相祠!”

正大廳的四根大圓柱的對聯分別是:

“拜陶唐以帝為宗源齊魯而潯陽昭州衍之人文薈萃華夏,

尊太尉乃翁伊始由蓮塘及龍坪賀邑孕焉經濟活躍神州!”

“高地發祥裔嗣興旺念先祖隱德積厚流光裕後世,

村源呈瑞潤降福祉期子孫學善正心勵志振家聲!”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陶姓溯源、名人、鐘山陶氏宗祠簡介

陶氏宗祠

下廳的對聯分別是:

祖德惜分陰志復中原恆運甓

宗風高五柳官辭彭澤樂歸園

本系同根生榮枯相關以和為貴

齊飲一江水順逆與共維才是綱

外牆用粉紅色玻璃馬賽克貼面。內牆批擋後用鋼化防水膩子刮面。兩邊旺樓內鑲嵌各村各戶捐款的功德碑及本支族歷史簡略。文字統一用電腦合成,並雕刻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字體整潔,整個宗祠寬敞典雅,既具古代特色,又呈現代氣息,綻放出豐富的陶氏文化精華。

重建陶氏宗祠的宗旨在於懷古,在於創新。其目的是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知根報本,自強自立,和睦共處,相互交融,生生不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我們的祖先在開發中華文明的長河中曾起一葉輕舟的作用。有叱吒風雲者,有引領時代者。我們當沿著先人的步伐,與時俱進,奮勇前進。願吾族新英輩出,丕振家聲。

供稿:陶義平 陶進定 陶懷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