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胡适所言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


如何实现胡适所言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

有段朋友圈流传很广的话: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讲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正常国家;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讲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一个肮脏的国家。

——这也许是对“程序”可以超越“体制”的最生动的诠释。

体制的骤变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铁与火的洗劫。“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胡适语),可能是历史的最好选择。

如何实现胡适所言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

如何做?那就是从“程序正义”起步,少说“涵盖力大”的妄语,不惮于琐碎和平庸,去制衡“恣意的人治”,以达到法治的转变。

然而,从“清官崇拜”,到很多人高喊的“坏人该死”,甚至有些情况下,法官也会故意牺牲程序来保证某种预期的结果……

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历来重结果正义,忽视程序正义。实质上这也就是“重权力,轻权利”。在这里,人不是目的,而仅仅成为了手段。

程序正义的思维太重要了,我们又太缺乏了。中国司法中有哪些与此相背离?在生活中又该如何贯彻程序正义的意识?陈瑞华教授的 《看得见的正义》一书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陈瑞华老师是北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对中国司法改革的所思所想之著,内容无疑是大部头,写法却是短小精悍。

疫期荐读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正义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 。

如何实现胡适所言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