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负责任,工作兢兢业业,推行赏识教育的教师,因成绩不突出被谴责宠坏了学生?你咋看?

佳思佑语文


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

何其多多,百花齐放。

然而,

教育,到底什么是教育?到底怎样才是教育?

教是手段,育是目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育人?是要让孩子成长为追求真善美的人。

孩子少不更事,分不清真善美,所以才需要教育。

故此,在育人的过程中,作为师者长者一定要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并引导其改正。如果只一味的赞赏,信奉快乐,我们的孩子还能分得清真善美吗?分不清真善美,又怎么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人?没有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人,育的目的算成功了吗?


天下良苍


看到了上面的内容,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执教时曾经历过类似的事儿。巧合的是我也是王老师,同样教数学。

那个时候把所有的事儿想的特别简单,每天和孩子们走的挺近,没事时也愿意和他们一起踢球,跑步… 在孩子心目中,我仿佛就是他们的大哥哥一般,孩子们特别愿意上我的课,我也很少批评他们,师生关系相当和谐。

因为所教班级不突出,所以每次考试压力也不大。后来发现校长总在表扬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组其他老师,处于好奇特意向年组一位老教师请教,方知是因为自己所教班级成绩不佳,导致在领导面前留下了不好印象,怪不得每次安排的班级都不是好班,而有的年轻老师分的却是好班,当时还怪自己的运气不好呢。

学生喜欢的老师,家长未必就喜欢,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孩子的成绩!有家长到学校反应情况,校长自然不悦了,只怪自己当时太单纯了,赏识教育可以一时,但不可以长期坚持!

当老师兢兢业业没问题,实施赏识教育也没问题,但从自己当年所走过的一段弯路来看,上课对学生还是严格要求好一些,对学生听课是一种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课上和课下要有所区别,成绩保证了,家长也没啥说了,课上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再开展下去,也就顺利多了。

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但赏识教育的前提是要确保孩子的学习质量,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老师把赏识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去牺牲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能把俩种情况有机结合,既对孩子高标准严格管理,又能确保把赏识教育开展下去,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极佳效果!



滴水老师


感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使我从王老师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

我以前就是王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里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也不凶。但是呢,成绩一直不好。这能使我也很郁闷。

我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发现他们的课上得并不好,但是人家的成绩就是比我强,为啥呢?作业多,然后管理严格,对学生特凶。

这学期呢,我也进行了调整。我希望我的成绩也能好一些,毕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里,成绩不好的老师,总是让人感觉抬不起头。

但是呢,从王老师的遭遇中,我也看到了现在教育的畸形,那就是急功近利,甚至有些变态。

这个大环境,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老师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适应现在的考试制度。

咱不要求成绩最好,永当第一。但咱起码可以保证成绩不要最差。这样的一方面让家长、同事、学生觉得放心,另一方面也不太违背自己的良心。

有时候,我从内心也不喜欢那些很狠的老师。我觉得是他们破坏了现在的教育环境。但是没办法,别人只看结果。我们的校长就在大会上明着讲,我只要成绩,有成绩的老师可以在学校里说话,没成绩的老师,你就闭嘴。

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吧。

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九哥朱建文


王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吗?

  • 是。因为他很负责任,工作兢兢业业,批改作业非常认真,推行赏识教育。
  • 不是。因为会宠坏孩子,学生松散,没有突出的教学成绩。

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如图:

从这个标准来看,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那么,为什么很多班主任不愿意与王老师搭班?

有一颗好心,还要有好办法。否则,可能是好心办不了好事!我当班主任时间不是很长,就19年,遇到过王老师这样的老师。

  • 王老师很负责,兢兢业业,认真改作业,赏识教育,问题出在教师做这么好,效果呢?如果学生没有学到扎实的知识,王老师的认真是无效的。工作是不得法的。有些人,上班不做事,下班忙加班,加完班到深夜,明早来看事情还是做得不好。一是,能力问题;二是,假认真,真做样子给别人看;三是,方法不当。
    作为王老师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为什么不出成绩?
  • 以学生的喜欢程度来判断一个老师是否负责人是片面的。学生的认知度是有限的,家长的认知度也有限。所以,在了解了学生、家长对王老师的评价基础上,其它老师,搭班班主任的评价也是一个角度。从多角度了解,让我们在对王老师判断时更准确。
  • 说王老师“宠孩子”,是照顾同事的情感的。言下之意,课堂管理松散,只教书不育人。教书也不负责任,自己课堂纪律都管不好,还怎么教书。这些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 “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严格是件好事。而王老师对待学生学习与情感交流上理不清。学生学习任务没完成,没成绩,也宠。这样的老师教学课堂一个字“乱”;组织活动一个字“闹”。这样的老师不仅教不出学生,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意识,态度。好的课堂应该是活跃而有序的。王老师的课堂很显然没做到。

这样看来,王老师至少不算一个优秀的老师!


思无邪55157851


很负责任,工作兢兢业业,推行赏识教育的老师,因成绩不突出被谴责宠坏了学生。

这样的老师,现实中是很多的。首先,这样的老师并未被当前的唯分数、唯升学而失去了老师的本性,依然从学生本身出发,按教育规律施教,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教师在负重前行,在维持一个教育者的初心!

题主已经说过,这个教师仅仅是成绩不突出,对于不突出,我的理解是,成绩绝对不差,只是不是第一、第二罢了!

不知何时,应试教育越来越有些疯狂,学校领导也是只按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成绩不好,就被贯之以不是好老师,从而被领导、同事瞧不起,甚至让领导认为“没有争第一”的思想!是在工作中,不出力的表现!连同事也不愿意一块儿教同一个班,怕“惯坏了孩子”!这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只为了学生考试分数,而失去教育者立德树人的初心,对孩子“横眉冷对”,还美其名曰“为孩子着想”,对学生要求严格!你们不觉得可笑吗?都把孩子当作考试机器了,还为了孩子,为了教育,这我是不认可的。

当然,如果该教师因为“赏识教育”,从而放任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为所欲为,或者因此而使学生成绩很差,这样也是不对的。教师应该就是本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不为名利所动,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从而赏识,也应该看到学生的缺点能予以提醒批评,始终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奋然前行,这才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这个群体,并非是纯然一色,单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赏识教育,成绩不突出”就不愿意,共同工作也确有些可悲。在教育上,一切唯分数、升学为目的,则尤为可悲!


瑞丰131


这种情况是不同教育观在碰撞。王老师很负责任,工作兢兢业业,推行赏识教育,成绩不突出……不如对桌的对学生很凶的老师,因此很多班主任不愿意跟王老师搭班,是说他宠坏了学生,让学生很难管。

我有点质疑题主描述的现象是否真实。在我的观察中,很凶的老师大多也很负责,学生怕他畏他,对他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如果犯了什么错,可能被吼被罚站或被受其他处罚。结果学生成绩很不错。这种老师实质上也是很敬业的,只是表现方式上更“冷酷”一些。

而王老师可能和颜悦色,喜欢亲近学生。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时候,处理很柔,学生对他不是很惧怕,也可能在改错上打折扣,长期如此,出现成绩不突出也实属正常。

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按教育规律实施教育方式手段,赏识教育不排斥教师对学生“很凶”,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也是基于高度理智的。

如果赏识教育是表面的一片叫好点赞,对学生管理表现出宽松软,那是脱离了赏识的本质。

“严是爱,松是害”。王老师这种现象需要反思:为什么我班的成绩不突出?


肖嘉鸿


很负责任,工作兢兢业业,推行赏识教育的老师,因成绩不突出被谴责宠坏了学生,你咋看?就这个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随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给予肯定,放大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赞美,让学生从心里到脸面都获得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多做好事的兴趣和动力。

有一个女老师接管一个班后,推行的就是赏识教育。班里只要考六十分以上的,她都给予表扬,还给发本子作为奖励,只要做好事的,不论大小,她都表扬,比如,有个女学生把自己的圆珠笔借给别的同学用了,她都会把这件事上升到为人处世的高度来表扬这个学生。在比如,一个学生上次考六十分,这次考六十点五分,她也会大肆表扬,为了多出来的零点五分,她也会奖励一个本子。

就算学生做了错事,她也不会严厉的批评,而是把学生拉到没人的地方,耐心的说服教育,绝不会打学生一下,更不会骂一句。这样好脾气的老师,很受学生喜欢。刚开始还挺有用的,她所带的班两次获得比赛第一名,上级领导还开会还要求大家向她学习。

时间一久,问题就出来了,班里的学生都摸准了老师的好脾气,开始任性起来,她上课时,纪律很乱,她大声说着安静安静,可是学生根本没人理会她。下课了她不停的小学生谈心,说服教育,学生当时答应改,可是上课还是那样,如此循环往复,把她都给气哭了很多次。学生作业她认真批改,有错误的她会把学生找到办公室给学生讲解,别的老师作业一小时就批完了,她的需要很长时间。有的学生还说,反正错了老师又不会打我!

两年的班主任当下来,班里学生成绩都下降了,这又引起校长的不悦,校长让她写出深刻反思。

其实,对于学生要恩威并用,过份的赏识会让学生骄傲,会让学生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过份的严厉又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失去敢作敢为的勇气。

只有严慈相济,恩威并用,劳逸结合,实事求是,有奖有罚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L烟柳画桥


这是当今教育的弊端。当今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为主。什么东西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第一要素。实际教学中有很多非专业的老师教学成绩比专业的老师好,为什么呢?因为当今的考试,有毛病,题海战术、多背诵,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很多知识点根本不要深入。专业的、认真的老师往往会讲很多非考试的东西,最终下来可能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对于人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个发展来讲,这样的教育是必须的。





风中的眼睛傻乎乎


现实社会是残忍的。虽然不记得是哪个名人说过: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现实中掌握有真理的少数人又往往成了人群中的另类。

像你提起的在一起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王老师,热爱学生,推行赏识教育,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却被其他老师责怪宠坏学生,很多班主任不愿意跟王老老师搭档的情况。

据我个人分析,王老师可能在工作中不灵活,与群体同事勾通不良,表现出冷傲行为,导致大多数老师的误解。

按理,王老师推出了教育理念与现行教育思想并不冲突,也属于人性中正面教育方向,其它老师同事不应明确反对,更不会不愿意与其搭档。即使有也是个别人,不可能一大群都与王老师作对。我觉得王老师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我家湛江


在回答问题之前,说一件今天某校七年级某班发生的让人后怕的事情,一个学生带了一盒刀片分发给同学,教人自残,还好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班主任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把孩子妈妈叫来学校,妈妈只会抱着孩子哭。所以我很想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你如何赏如何识?

我一直认为,赏识教育不能单独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或者手段,有赏有罚,才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健康的发展。孔老夫子尚且会骂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何况我辈教师!

纠正孩子不当的言行,把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成绩才能稳步提升。

但对于家庭教育缺乏或至少在是非对错辨析模糊不清的孩子,赏识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如果父母都不辨是非,你的赏识在这样的孩子眼里就是软弱可欺。我以前提问过有暴力倾向的学生,通过和家长沟通,采取停课,全班检讨等惩戒措施,该生已在慢慢学会克制,现已两个星期没打过架了。

所以赏识教育因人而异,而且不能一味赏识,你得教会孩子,做错事一定会受到惩罚。学生只有先做人才能读好书。

就学习成绩而言,赏识也因人而异。对于努力刻苦的学生,赏识教育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于懒散贪玩的学生,严加管教可能效果更好。我以前有两个聪明但特别贪玩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他们来看我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你们是我用巴掌“呼”进重点高中的,现在孩子在高中比以前还努力。

所以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多啰嗦两句,现在的教师是不太敢管学生的,头上有紧箍咒呀,犯不着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受到处分,甚至是丢了饭碗。最近,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拟把教育惩戒权还给中小学教师,这于中小学教育是一幸事。

题外话:负责任,兢兢业业但教学成绩不突出的教师我也见过。其实,这时候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做的是否是无用功。我是个比较懒散的班主任,但班上的纪律可以说是最好之一,学生成绩在年级里也是数一数二。我的做法是:一、抓课堂纪律,重点盯防几个非常不自觉的学生,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这个有一定风险,所以事先要和家长沟通好)。二、抓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大部分学生要求其按质按量完成,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尽量去完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若你真心为学生付出,那么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