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前言: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前辈,他创作的诗歌在美学观上对中国诗人戴望舒早期诗品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里由戴望舒早期诗歌作品的特点开始,经由分析《雨巷》一诗,自魏尔伦同戴望舒诗歌美学观共同具备的相似性里四个方面(即语言的音乐美、意象的平淡美、意境的朦胧美及情感的忧郁美)来分析前者对于后者产生影响,并经由代背景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魏尔伦是怎样影响戴望舒的。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中国诗人戴望舒

一、戴望舒早期诗艺

戴望舒于190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他是我国现代派中典型象征性诗人及翻译家。戴望舒曾经依次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中发表了三篇小说,分别为:《债》、《卖艺童子》及《母爱》。他一度跟杜衡、施蛰存及张天翼等数人成立名谓"兰社"的小型文学团体,并创办名为《兰友》的旬刊。戴望舒于1950在北京病逝,享年仅45岁。

文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即爱好看书与买书,戴望舒亦是如此,嗜书如命。通常情况下,爱书的文化人,纵然囊中羞涩而无钱买书,仅去看一看或摸一摸,亦将由此感受到其乐无穷。戴望舒平生爱好就是福彩逛塞纳河左岸上的书摊,他曾讲过:"就算去摩挲观赏后一回空手而返,心中亦十分满足,何况薄暮的塞纳河又是这等窈窕多姿!"戴望舒在留学于法国的时候,虽衣食无着,但他人在异乡,但凡手上有钱,总是会量力买书,如此长期积累,最终买得不少好书。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我国现代派中典型象征性诗人及翻译家戴望舒

施蛰存是他的好友,对他买好书艳羡得很,因此给他写信道:"听闻你有许多书运回来,很想快些见到。"施蛰存亦时常委托他买书,他们两面对好书之时,始终有不可遏止的冲动,要想去拥有它。施蛰存谈到戴望舒于信中讲述的巴黎书业盛况之时,总是可怜兮兮地叹息道:"只恨我无钱,不然就寄你三四百元买回大批新书来看看。珍秘书之嗜好到如今未消除,希望继续物色,虽没有书寄来,有目录也好。"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施蛰存

戴望舒创作的诗歌里,忧郁情思中蕴含有古典意味之生命的感受。

首先,他创作出的爱情诗针对表达爱情隐私性和表达爱情当中喜欢运用女性意象方面受晚唐诗人影响二分显著,从大的角度上尤其能够讲这是针对于温、李诗歌里那些相思主题所进行的现代连释。与此同时,爱情内容由此变成了作者进行人生体验所针对的一项主导性内容,这就表达出戴望舒诗作所具备的强烈现代情感。总而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其次,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

最后,戴望舒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是一种传统的人间情怀的流露,深具东方诗的神韵,而漂泊的、倦行的旅人形象

不仅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羁旅者形象的影响,同时寻梦者与夜行人形象又明显地带有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构成了一个带有现代性意味的创作母题。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戴望舒积极寻找中西诗歌艺术的融合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现代诗。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戴望舒诗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生涯约始于1922年到1924年间,他写诗是为了把真实隐藏在想象的空间里

,他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诗论零札》十四),他写诗的动机是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戴望舒的诗的确是表现了他的真情实感,但它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想象缓缓道出,其早期诗歌多是以艺术想象为主要特色的抒情诗。

《可知》是戴望舒于1926年首次以该笔名发表的作品,注重押韵,但保留了旧体诗的身影;意象选取没有好的典型,导致意境有点虚无缥缈。总的来说,戴望舒的早期诗歌多以哀怨、感伤为基调,诗歌意象和现实生活有所联系。基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他接通了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联系,诗歌创作也突出了象征派重暗示、重音乐性的特点。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戴望舒诗作《雨巷》

二、戴望舒与魏尔伦诗歌美学观的相似性

《雨巷》作为戴望舒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一首优秀的象征派抒情诗,诗里流露着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那抑郁忧伤的调子和富于暗示的艺术技巧。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

1、语言的音乐美

这是戴望舒诗歌语言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他曾说:"诗的情绪不是用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而"巧妙的笔触",即充满乐感的诗歌语言。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手稿

《雨巷》在音乐美的体现上最具说服力。全诗语言以短句为主,音节以短促、缓慢、多停留为特点。押韵方面灵活多变,如第一节和第七节押二、三、六句,第二节和第四节则是押三、六句,第三节押一、六句,而第五节和第六节押三、五、六句,这种随意性中突出情感优先与情感错综复杂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恒定:全诗自始至终都押的是鼻音"ang",给人以回环往复的节奏美感。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剧照

全诗还多次出现词汇和句子的重叠,如"悠长,悠长"、"像我一样地,像我一样地"、"走近,走近"、"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这些诗句营造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同一个声响重复再现,好似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朗诵

"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削自己的足去穿別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削足适履,比较聪明的人选择较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雨巷》便是戴望舒为自己量身打造的鞋子。

法国象征派先驱魏尔伦曾在《诗艺》里指出:"音乐性先于一切准则。""魏尔伦所说的音乐性是要发据诗句的内在音响节奏,从而加强诗歌的抒情性。"他钟情于单数音节,善于使用谐音词以及回旋韵律,使其跌宕起伏、节奏明快,以强化诗歌的音响效果,从而达到抒情效果。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法国象征派先驱魏尔伦

魏尔伦诗歌音乐性首先表现在丰富多变的韵律上,如《啊,我的心绪多低沉,多低沉》,他在诗中反复使用"低沉"、"由于"、"虽然"、"流徒"等字词,产生了一种难以挥去的幽怨情愫。但重复的排列顺序又变化不一,像咏叹调一样,主旋律循环往复。同时,押韵方式亦是如此:第一、二、五、六句押韵相同,而且第一、五句与第二、六句押韵相同:全诗是两行一韵,给人一种恒定之中带有变化的节奏美感。其次,"魏尔伦喜欢长短结合的诗行。这种句子具有舒缓的节奏,能创造种单纯明晰的境界。长短相间,既复杂多变又流动自如,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轻快,这是一种内在的音乐性"。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魏尔伦

2、意象的平淡美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指出:"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诗人的内在之意。"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诗歌里面用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之物。那么,什么是平淡美呢?"真正的'平淡'并非贫血或生命力底缺乏,而是精力弥满到极端,'反虚入浑',正如琴弦底匀整微渺的震荡到了顶点时显得寂然不动一样。"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台湾诗人余光中:《论意象》

《雨巷》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般的姑娘"、"颓圮的篱墙"等常见意象,却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比如"油纸伞",一则写实,油纸伞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二则写虚,雨打油纸伞,空气中都悬浮着若隐若现之美,与深邃的雨巷共同营造出幽静朦胧的意境,若换成雨衣,效果难以想象。而其核心意象"丁香"最具代表性,古人以丁香结本身象征苦闷愁绪,而戴望舒创造出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与人们心中希望和幻灭的情绪产生共鸣。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

魏尔伦虽是象征派的先驱,但其作品并不像其他诗歌那般晦涩难懂,反而清新扑面。他所选取的意象往往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如《秋歌》中的"秋天"、"孤寂的心"、"钟声"、"转莲"、"落叶"等,正是通过这些平平淡淡的外物抒发了作者的寂寥。再如《瓦上长天》中的"碧瓦青天"、"高树青铃"、"钟声悠悠"、"鸟儿啼怨",把作者被困狱中时的内心状态表露无遗。作者意象选择的平淡尽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美。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魏尔伦

3、意境的朦胧美

"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在诗歌作品中所创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契合的艺术境界。"《雨巷》宛若水墨画,再现了梅雨时节的江南小巷,构成了一个富有象征色彩的朦胧意境。阴雨霏霏之中,狭窄、悠长的雨巷凄清、空虚。"我"独自缓缓前行,希望能遇见"像我一样默默行着"的人儿。有丁香一般的姑娘出现了,悄悄地走近,又如梦中的丁香,消逝而去。整首诗仿佛梦境一般若隐若现、若虚若实,展现了一个飘忽不定的朦胧的艺术意境。

魏尔伦曾在《诗艺》中指出"要朦陇",要做到"模糊和准确彼此相连"。因此,他的诗歌也往往是一幅朦胧画。如《泪酒我心中》"飘落满城的秋"和"酒落心中的泪水"交相辉映,难以分清,不管是雨丝飘洒的小城,还是泪花萦绕的心间,都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美。而《感伤的对话》描绘的是两个幽灵从古老的公园漫步到麦田的情景,

魏尔伦未阐明二者的关系,也不曾解释其沦落至此的原因,但这模糊之中已经把凄清、哀怨的感情表露无疑。

4、情感的忧郁美

戴望舒早期的诗,常常流露出一种哀叹的情调,对人生往往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雨巷》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这首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沸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以"丁香姑娘"的"走近"与"飘过"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从中透出忧郁之美。

魏尔伦在《诗艺》中指出"灰色的诗歌最为可贵","灰色"即忧郁:但是,"这是面纱后面的秀目,这是中午烈日的颤动,这是秋高气爽的天空"这是美的忧郁。他于1866年出版的首部诗集名为《感伤集》,此后忧郁则成为他一生创作的脉络。魏尔伦所抒发的忧郁情怀、爱情的喜说、留恋幸福的悔恨、对过去不检行为的否定、精神转变等等,基本上都离不开个人的所思所想、心理变化和精神觉醒。

三、魏尔伦是如何影响戴望舒的?

1、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魏尔伦便与许多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一起走进中国诗人的视野。1920年3月开始,《少年中国》发表了《秋歌》和《他哭泣在我心底》。后来,其诗歌理论也见于报端,《少年中国》刊登了《法兰西之格律及解放》,指出了魏尔伦在诗歌格律方面所做的贡献;《文艺周刊》发表了《魏尔伦》和《魏尔伦与象征主义》等。由此,魏尔伦慢慢地走进中国诗人的内心,戴望舒也受着其潜移默化地影响。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雨巷》

2、魏尔伦诗歌中易被中国接受的元素

多数象征派诗人提倡晦涩神秘,但由于中国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其诗歌并未被大众所接受。而魏尔伦以其自然流畅、云卷云舒的特点吸引了不少中国诗人的目光。马拉美在《谈文学运动》一文中指出:"直陈其事就等于取消了诗歌四分之三的趣味,这种趣味原是要一点一点儿去领会的。暗示,才是我们的理想。一点一滴地去复活一件东西,从而展示出一种精神状态。"

魏尔伦诗歌中暗示的运用是其作品易被中国诗人接受的另一原因。因为暗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己经广泛使用,中国诗人对此并不陌生。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便是想念的暗示。

3、戴望舒自身经历

戴望舒1925年学习法语的同时,便开始接触法国的诗歌作品。

后来赴法留学时,更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法语作品的翻译,尤其是诗人魏尔伦的。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曾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知识分子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而戴望舒的《雨巷》,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燃起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此外,他还翻译了许多魏尔伦的诗歌,深受其影响。

戴望舒翻译魏尔伦诗歌与其创作《雨巷》几乎同时。卞之琳曾写道:"在这个阶段,在法国诗人当中,魏尔伦似乎对戴望舒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这位外国人诗作的亲切和含蓄的特点,恰合中国旧诗词的主要传统。"魏尔伦朦陇美、音乐美、忧郁美等诗学因素在戴望舒的作品中熠熠生辉。《雨巷》的音韵流动近似于魏尔伦的《秋》,其对音乐美的追求,直接师承魏尔伦"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秋》借"l"、"n"、"o",不断地刺激、唤起读者秋日萧萧的感觉和氛围:《雨巷》则同样以"雨巷"、"丁香"等意象的反复出现,渲染了诗人希望中的失望、失望中的寻觅及"寻梦者"一样的幻灭感受和忧郁感。

由此可以看出,魏尔伦对戴望舒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之大。

戴望舒早期诗艺创作受到法国诗人魏尔伦深厚的影响

戴望舒

结语:我们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就魏尔伦对戴望舒早期诗艺的影响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戴望舒确实受到了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诗歌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戴望舒的早期诗歌创作才能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为其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也为其诗歌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戴望舒.《诗论零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9.

郑克鲁.《法国文学史(下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梁宗岱.《诗情画意———梁宗岱散文随笔选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04.

徐有富.《诗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2.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