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拉大?

真实生活2017


表妹年前刚参加了同学会,回来和我说,以后再也不想去参加同学会了。

为什么呢?

她的同学中,有些赚钱很厉害的,已经自己买车买房了。表妹所在的城市是沿海,所以同学在一毕业就开了一家海鲜面,据说还开了好几家连锁店,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百万以上,对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人来说,这样赚钱真的是很让人羡慕的。


还有一个同学,毕业就考入了事业单位,一年少说也有二十来万,生活还是很舒适的。

当然,绝大部分同学都混得很一般,虽然不愁吃穿,但生活也没有过得多么好。


表妹说做生意的人都比较有头脑,比如她那个同学,在上学的时候,就各种赚钱,比如会从网上批发一点东西,去摆地摊,也会去摆地摊。上学那会,表妹还觉得她这个同学家境不太好,所以才会去摆地摊赚学费,谁知道人家爸爸是船长,一年上百万的收入。


所以人和人之间真的不能比,太气人了。


但毕业三四年后,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感

比如表妹的那个做生意的同学,从入校第一天开始,她就对自己说,“大学的学费要赚回来,以后要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大家都觉得她想钱想疯了,不过之后确实她赚了挺多钱的,也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又比如那个考上事业单位的同学,他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学霸,他说他就是想找一份稳当当的工作做着。所以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赶紧找工作,而他不紧不慢的准备着考试。当然,考上事业单位对他来说,真的是太轻松了。


有明确的目标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上学的时候,要想着考上大学先,考上大学以后,也不知道要找一份工作,所以浑浑噩噩。


等到几年以后,那些有着明确目标的同学渐渐地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些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同学还是在混日子。



二,有没有安身立命的技能?

表妹上大学的时候,就不是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她大学每天就是各种玩,专业课学得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临近毕业的时候,问她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她也说不出所以然。她觉得只要是份工作,双休,给多少薪资是可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赚钱的技能,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



表妹那个做生意的同学,她在大学四年里面,以前靠各种摆摊,做海鲜微商,已经赚了小几十万了,一毕业她就找了一家店,从刚开始小打小闹,到现在开连锁店。这个就是因为她做生意的头脑,再加上她有优质的海鲜货源,生意不火也难。


再说回那个事业单位的同学,他有过目不忘的技能,考试基本上每门功课都第一,所以国考也是轻轻松松拿下。


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势能,并且依靠自己的技能自己赚钱,这是拉开差距的原因。


三,有没有让生活变好的勇气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让自己变得好一点,“反正我就这样,不好也这样过,好也是一样。”


曾经我也是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日子嘛,岁月静好就可以了。其实我明明可以很努力,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让自己更有选择的权利。


回首过去的职业生涯,我付出的努力不比别人少,我也并不比别人差,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我想让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自己的目标,并时刻在提升自己。


写在最后:


不要害怕生活,打败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们试着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厉害,甩开别人,让自己越活越好。


作者:燕妮在职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经济师,国家劳动管理协调师,资深职场人士。

写文是兴趣,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燕妮在职场


“太爷,我自认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是毕业已经五年了,眼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在职位上有了不小的进步,可我自己扔感觉前途渺茫,踏实肯干,真的有用吗?”

嗯,踏实肯干总是没错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看到两个起点相近的人,在工作几年之后,成长速度却截然不同?

当然有别的原因。先听太爷给你讲个故事吧。

小A和小B是同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同学,两人关系不错,成绩也差不多,毕业之后一同进入了某个部门。

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熟悉相关的业务需要一段不断的时间,而业务本身也并不是什么轻巧的工作。小A和小B初出茅庐,都不愿久居人下,于是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毋庸讳言,这段时间里,他们两个都得到了飞速的成长。

过了大概四五个月,两人开始熟稔业务工作流程,日子变得也没那么艰难了。有单位的老同志看这俩小伙子都不错,便点拨他们说,有些活儿费力不讨好,其实只需要糊弄一下就可以了,从考评上看毫无破绽,根本没人发现得了,这算是行内的一个潜规则。

小A脑子活络,早就发现了其中的门道,听前辈们这么一说,自然乐得轻松。小B却依旧踏踏实实干业务,不愿意偷这个懒。

又过了几个月,部门接了一个新业务,准备一个准新人去开拓一下,于是领导便打算从小A和小B之间选一个担任负责人。其实领导是倾向派小A去的,但小A私下里问了几位老同志,老同志纷纷表示这个业务前景不是很明朗,就算当了负责人,也未必能干出什么来。小A权衡了一下利弊,觉得现在的工作蛮轻松,没必要去找罪受,便婉言推辞了。

就在领导挠头之际,小B主动找领导谈心,想要去做这个新业务。正愁没人去,天上掉下个林黛玉,领导大笔一挥,安排小B当了新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对于小B而言,这个新的领域并不好拓展,想要干出成绩,自己就不得不像刚入行时一样,每日早五晚十,周末无休。

累吗?累。

小B累死累活做了大半年,最终还是将这个领域做出了一些规模。领导看在眼里,觉得这个领域大有发展空间,便陆续继续投入人力和资源。小B的个人能力在这种不断磨练之下也变得越来越强,慢慢成了业务骨干,领导眼中的红人。

而这时的小A,还在原部门做着重复无味的工作,虽然轻松,但是离小B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Tip1:不要待在舒适区

我见过很多同龄人,在工作数年之后,毕业时身上的那些锐气早已被磨得一干二净,只学会了在日复一日的安稳日子里自我麻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磨合之后,变得熟悉、轻松。

这意味着,他们进入了“舒适区”。

在这个区间里,他们不需要学习更多东西,就完全可以满足眼前工作的需求,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再去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成长就停止了。

如今这个社会,大多数行业都已有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分工体系,每个人只需要做自己所需要做的那一份工作就行了。这种体系从工业角度来讲无懈可击,因为它能够确保在人员变动后,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另外一个人填补空缺,有效减少了损失。说句大白话,就是没了谁,地球也照样转。

但是对于个人来讲,这种成熟的分工体系,有时候是致命的。

如果运气好,行业稳定,能够混到退休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产业格局猛然间发生剧变(从近十年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而且发生概率不小),那么只擅长自己一小块业务的“螺丝钉”,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接着讲上面的故事。

面对这样的局面,小A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是不服气,他不断反思从前的工作经历,他问自己:如果当时自己去了新部门,能不能像小B一样干得风生水起?

最终,他得出的答案是:不能。

苦也好,累也好,都不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并非小A真正热爱并擅长的。待得越久,他反而会越痛苦。

从朋友圈里,小A看到了小B分享的各种心得和感悟,那些热情和坚持,是他所不具备的。

小A决定从头再来,在自己所热爱的行业里拼搏一番。

于是,小A辞职了。

在随后的一年里,小A参加各种课程,每天学习到深夜,但是他一点都没感到疲惫,反而乐在其中。这时候的他,终于理解了当初小B的状态。

几年多过去,小A在新的行业领域里,也逐渐有了位置。

Tip2:兴趣是最好的助推力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但事实上,往往是“爱一行干一行”。

每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无疑都是对这个行业具备着极高兴趣的人。

正因如此,他们才愿意不计回报地更加努力工作,花费再多精力也不怨声载道。他们能够主动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且花心思把事情做到最好。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懈怠和不屑。他们就像徐庶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干着自己本不想干的事情,很是痛苦。

这两种态度,就决定了两种人发展轨迹的不同。

在面临相同的挫折和障碍时,总有些人会做得更好,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们更加热爱他们所做的事。

记住一点,你永远不可能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变得牛逼。

整个故事看上去是不是很鸡汤?

好,那么我告诉你,故事里的小A就是我,小B则是跟我非常要好的一位同学。时至今日,仍在体制内的他已经提升到了副处级。

那么你来告诉我,我和他,谁的成长速度更快一些?

我曾经蜷缩在舒适的坭坑里,眼望着同伴渐行渐远,仿佛再也追赶不上。

后来,我从泥坑中爬了出来,看清了眼前的路,顺着另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渐渐地,我在别人眼里,也成了一骑绝尘的前辈。


高太爷


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家庭背景。其实同学之间的差距本来就很大,知识因为待在学校的时候,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住在相同的宿舍楼、在同一个校园里活动,这种短时限的区域划分让同学们“看起来”是相同的。事实上,即使是考上相同学校的同班同学,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煊赫,有的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考上来的,这些背景本来就是不同的。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有的人上大学是为了经营家族企业,有的人是为了改变命运,毕业以后的发展会一样吗?

二是个人能力。除去家庭出身不说,学校框定的小区域内,评判一个人最直观也是几乎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即一个人的考试能力(而非学习能力)。学习有两种,一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另一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而分数只能衡量后者的能力。而沟通力、理解力、顾问力等能力也同样重要,但它们在学生时代一般不被重视,进入社会以后这些能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则被放大了。

三是个人选择。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站在某个重要事件的十字路口,一次选择可能就会改变人的一生。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努力+运气的共同作用取得的成就,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理性决策、权衡利弊,对于前途发展也是同样重要的。
综上所述,毕业之后同学之间差距拉大,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即使你没背景、没关系也无妨,别人通过拼爹能拿到的,你通过努力也会得到,甚至会得到更好的。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坚定地走下去,这才是正道。

贺嘉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样子来想。

每一个大学生看似在校园里,大家都一个模样,都是上同样的课程,学习几乎一样的知识,吃同样的饭菜,有时候连作息时间都是可以复制的,外在环境的大部分相似,导致了很多人有这样的一种错觉:

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没有差距的。

可实际上呢,有些人在大学四年时间里,自律自觉地学习,风雨无阻,而有些人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抱抱佛脚,抄抄别人的读书笔记,连蒙带骗,你说同样都是能在学期末保证不挂科,结果当然是一样,可两者奋斗的过程,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点滴的积累,会演变成巨大的差距。

那些脚踏实地认真学习的人,在此期间练就的高度自律,勤勤恳恳,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在毕业以后,还能继续以惯性保存下去,而那些整天只知道打游戏,泡妞吹水,无所作为的人,毕业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社会现实,不得不从那时候开始练就自律自强的性格。

可有些人早早就已经在积累,你不但落后人家四年,而且你的加速度还没有人家快,没有差距,那才是奇怪呢!

所以啊,千万不要以为你们上同一所大学,学同样的课程,你们就是同样一个世界里的人。

说句不好听的,宿舍那个整天和你打王者荣耀的同学,他们家已经帮他铺好将来要走的路了,即使一事无成,哪怕没有毕业证,人家将来的日子,也一定会混地比你好!

而你,又有什么资本和他一起通宵达旦地玩耍呢?


曾少贤


在职场呆了十多年了,讲下自己和同学的真实故事吧!原创不易,自己都快把自己写哭了……

第一章节:

1、我大学本科阶段同宿舍有个兄弟,基本上属于不怎么上课,天天玩游戏那种类型,那时候整个宿舍的唯一一台电脑(台式的,显示器还是球面的那种),就是他买的(他家在小县城,父母是双职工)。在我印象里,他整天就是带着耳机玩《红色警戒》和CS,每次考试基本都挂科,最后是靠大补考才拿到了毕业证。

2、毕业那年,我作为动不动就拿一等奖学金的“小学霸”,手里什么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的,证书一大把。在一家大的民企,很快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两年后我又跳槽去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我当时不论工作的环境还是薪资基本都属于同专业同学中比较好的(最好不敢说,但肯定是前几名的)。

3、而我这个同学呢,毕业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断断续续找了半年,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不要他,又不敢跟家里说没工作,全靠我们几个接济,最悲惨的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家里让他回老家县城考公务员啥的,他打死不想回老家!最后实在耗不下去了,就去一家很小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做老师,虽然考试挂科,但好歹教个小学的数学啥的还是没问题的,一个小时的课时费是8块!(你没看错,是8元人民币)但是能保证课时量,一天起码40到60元是可以保障的。

4、他就这样在这家中小学培训机构做了两年,每个月基本在1500元。这个时候已经毕业三年了!而我那个时候已经是某世界500强企业几个省的电子产品培训经理了,工资是他好几倍,每年海外游,出差全是五星级酒店……

结论:毕业三四年将差距拉开的,一般是:

1、行业(在大发展的行业,个人发展也更快)

2、平台(大企业起薪确实高)

3、能力(对岗位能力的匹配度)


第二章节:

1、我就这样在世界500强企业里发展着,几年后,我又去了另一家世界500强,继续做培训经理,十年没有再跳槽,当然职位和薪资都在按部就班的上升。

2、我同学也拿出了他打游戏的劲头,干了几年中小学培训,竟然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后来交了一位小学英语老师(也是他那个培训机构的)做女朋友,后来又跳槽去一家大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干了几年。在2012年初,他和女友辞职,开始独立干,在一家非重点小学旁边,那个时候房租也不太贵,他们买了几张课桌就开始了,他和女友每天都是发传单、实验课,托管,什么都做!一开始也没啥生意。

3、在2013年末,一年多过去了,他开的第一家培训学校(其实也就是几间教室)开始红火起来,他一口气又开了两家学校,这个时候,他在这个城市多年教学的优势开始展现,老师资源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家长开始空前的重视补课了……

4、目前为止,他在我们这个城市有8家校区,其实就是在8个小学旁边都有他自己的培训校区,他早也不自己讲课了,他老婆主要做管理,他自己天天啥事没有,四处享受生活,面色红润,一年净利润至少200万+(他自己给我说的,我一直觉得他说少了)。而我还天天熬夜加班好吧……

结论:毕业三四年拉开的,不是真的差距!

1、长期坚持是核心竞争力

2、机遇很重要(谁知道现在补课这么疯狂呀,补习班都不够用了)


最终结论:三四年的差距取决于起跑,而十年后的差距取决于坚持和机遇。祝福大家都能坚持住自己的核心优势,等待时机,时机到来,要勇于抓住,一时的领先不算什么的。

文/穿墙学院:资深企业培训和职场教育专家,穿墙而过的社会洞察者,竭尽全力助你升职加薪,喜欢我就点我吧!


职场再出发




毕业三四年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三个:
  1. 家庭因素
  2. 选择因素
  3. 个人努力

无论怎么跳,都逃不开三者的原因。

家庭因素

大学某同班同学,父亲是省会某厅级干部,毕业前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房车,工作也准备好了。对他来说,直接按照他爸给他规划好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只要不出太大的乱子,迟早会赶上他爸的。

如今五年过去了,虽然他没有走仕途,但已经成为当地最大国企的某部门经理了,风光无限。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想让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只能靠以下两点。



选择因素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高考后选择学校和专业,毕业后选择岗位和企业,成年后选择对象和爱人。

影响我们职业发展最大的两个方面:

  1. 岗位的选择
  2. 另一半的选择
这里只谈工作,不谈找对象的事情。

比如说,毕业后有人从事文员岗位,月薪到顶就五千;有人从事技术行业,一万五是瓶颈;有人从事IT行业,三万是瓶颈;有人从事销售,注定会漂泊,工资就难说了。

不同的岗位会影响工资的涨幅和上限。




个人努力

某同学第一份工作干了五年多了,对他来说,他在这个公司兢兢业业贡献了五年的光阴,几乎每天都是部门最后一个下班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是全部门最高的,工资和职务升的也是最快的。

所有同学谈起他来都是只有佩服。

我想这就是个人的努力。

也许没有好的背景、没有好的机遇,那么只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干,也总能实现人生价值。


但人各有命,我们眼中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别人希望的,比如考上公务员的朋友,即便工资低也无忧无虑,至少不用整天加班到凌晨;老家国企的同学,工资不高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至少不用远离亲人。


用户69240191446


毕业后的三四年,是一个人锚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开始在事业上崭露头角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往往就是拉开学生时代同学之间差距的重要阶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其实差距很早就存在,只不过在工作中才更显现出来而已

很多人总觉得,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工作了以后才慢慢拉开的,其实我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

要说差距,学生时代就开始形成了。

我们读书的时候会评选“三好学生”,会选举班长,会做成绩的排名,这些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人和人的差距。

想起我大学时候的班长,和我一个寝室,读书时他是个品学兼优的男生,可因为大家在一个寝室,关系都不错,我们也并没有觉得他有多么特别。

到了毕业后工作那一年,正好赶上了经济不景气,许多同学都担心自己毕业即失业。可班长就是厉害,校招的时候就拿到了四五个大公司的offer,最后他还是选择去了阿里。

那时候班长还安慰我们,说他只是运气好,才找到了工作,相信我们能力都不错,很快就可以就业。

如他所言,后来我们一个个也确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班长那一句“我只是运气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三年后,开同学会,这时我才听人说班长的年收入都好几十万了!而我自己的月收入才几千,这简直是人家的几分之一啊!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班长已经那么厉害了!不,其实他一直都非常厉害,从读书时就优秀着,一直优秀到现在,并且可能还会越来越优秀。这种差距并不是工作三年才形成的,而是很早就拉开了!

因此那次同学会,很多人都开始有了危机意识,包括我也是,决心向班长看齐,努力工作争取缩小这样的差距。

二、工作以后持续的学习力,让差距更大

以前我大学时候有个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大学时所学到的知识,工作第一年只有50%会派的上用,第二年只有30%,第三年......依次往下减少。

那时候我还不怎么相信,等自己工作了两三年的时候,才认同那个教授说的话。

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太快了!

如果毕业以后,不持续地学习,不系统性学习,不深度学习,是很难支撑你职业生涯的发展。

就比如我学人力资源专业,大学里还在讲“人事管理”、“六大模块”,等毕业出来发现已经流行“三支柱”了!再后来则流行人力资本管理,什么OKR这些都冒出来。

如果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恐怕我的工作也迟早要面临被淘汰。

许多毕业后三四年时间,就很快实现事业上的突破,拉差和同龄人差距的那些人,在自我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很多。

比如我身边有个朋友,学财务的,毕业后去了会计师事务所,他一边工作还一边准备CPA考试,两年就全科过关拿到了证书,接着准备注册税务师考试,总之是不间断在学。

而这些学习到的知识,也都很好地帮助他事业上的发展,他从一个审计助理,四年时间做到了项目经理,带了一个团队,接着毕业六年左右就当上了中层经理。这个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同龄人。

三、思维方式的突破,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突破

很多时候,你会在同学会上发现,当年那个和你一起聊着武侠小说的同学,如今和你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

除了你们两人不再经常一起、圈子不同以外,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

当你还沿用着那套读书时考虑问题的逻辑时,别人已经在用职业化的思维考虑问题。

比如对待工作,你会认为是替老板在干货,能少干一点就少干点,干多了也没多给点工作,何必那么辛苦呢?

可你的同学却不这么想,他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设计了具体的行动路线,每一步都具有针对性去努力。他也明白,努力拼搏不是只为了一份工作,更重要是积累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技能,为了将来可以找个更好的平台去发展。

因为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了同学之间行动上的差异。

有人说,上帝做的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时间,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

但不同的人对时间的利用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所以三年、四年下来,你也比毕业时进步了,但是人家进步得却更大,远远超过了你的成长速度。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丁路遥知事


一、大学努力程度.

当初班上的那批学生通过高考的方式考入了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和你成了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当时你们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的,在这个起跑线上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磨砺,有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很厉害,而有的人在大学毕业后还是碌碌无为,这主要就是大学生在大学里面该如何去做。

有的大学生在大学里面是比较努力的,他们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没课的时候也利用一些时间来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这些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课的基础之上,还学习一些其他方面比较实用的东西;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面还注重自己综合实力的锻炼,他们在学校里面参加了学生会,当了班干部,虽然他们在大学里面看起来比较忙,经常要去参加一些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但是有的大学生在大学里面过得比较堕落,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面整日在宿舍里面玩游戏看视频,甚至有的连专业课都不愿意去。这样堕落的大学,四年以后他们基本上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和大一时候刚来大学时候的状态差不多。

像我们专业的那些学生,有的在大学里面学习特别的努力,最终有的在大学毕业以后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或者是考上了研究生,他们这样的学生在研究生毕业以后一般都能够找到很不错的工作。而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学生会方面的工作,在大学里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对他们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是也很有帮助的。


二、毕业后的选择.

一个班的同学在大学毕业后的不同选择,也会使得大家在毕业后的差距拉大。像我们当时班上的那些同学,在毕业以后,有的选择去做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工作,有的选择考研究生,有的选择去其他的企业里面上班。

三、家庭背景.

不得不承认一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其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影响还是挺大的。像我们那时候大学班上有一个同学,他父亲好像是某地级市银行行长,所以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就顺利的进入中央财经大学上研究生,上完研究生以后,估计还是在银行系统里面工作。




饕餮视听


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吧!当然,和这个人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坚持,吃苦,创新,心态,以及个人的性格,好多都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吧!

举个例子,我身边的某位大学生吧,现在毕业两年,据我所知,他的工作已经换了好多次咯,至于换工作的原因,说出来肯定让你们啼笑皆非。他和老板处不来,看不惯老板,然后两个人就干架,没错,员工和老板干架,完事后那肯定就被开除了啊,这样的员工谁敢要。还有就是,嫌自己的工作累,没读过书的人都可以干,总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更高的职位,所以,这个工作他也没干长,辞职再找,但如果工作一直换来换去,我想这可能不是工作的原因了,而是你自身的原因了,奈何他却没发现。

上面这个算是失败的典范了,再说一个我认为毕业几年后混的还算好的人吧!为什么他混的比较好,一是在校期间他就接触了社会,帮驾校招学生,也就是代理,帮工厂找寒暑假工,反正就是那种胆子大敢干事的人,在学校期间又去外面拉赞助一类的,就是经历比较丰富吧!所以毕业后的他工作顺风顺水,做什么都比较得心应手,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小型公司。我觉得他之所以比其他同学好,真的就是源于他的经历,经验吧!

当然了,这是毕业出去工作的,而没去工作的也有混的好的啊,我们老师,他当初选择了,考研,进而考博,现在是我们院内的书记,生活也挺美滋滋啊,所以知识也是拉大他们差距的一个原因。

最后就是另外一种人咯,毕业后回家继承家产的,我周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老爸是房地产老板,老爸是鞋厂老板,手底下一两百人,所以你看他们毕业后只需要回去打理公司就行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那要么读书,要么学会增强自己的能力,.机会来的时候,也是你做好准备的时候,慢慢的,你也会成为你同学羡慕的那个人的。


小幸福的萌萌雷


给大伙举个例子,我们寝室六人,有一哥们整天玩游戏,游戏玩的贼好,其他几个看到他不学习,也跟着他一起玩,不搞学习,整个寝室就我还算个搞学习的,偶尔也和他们一起玩但有度,后面大四准备考研,就开始成另类了,被各种攻击只好搬出去住并顺利考上了。寝室其他几个人大四就以玩游戏打发时间,毕业找工作就傻眼了,有些人的老爹给他安排了事业单位,有些回家跟老爹做生意接班,其他的只能到处投简历到处碰壁,10年富士康十四连跳,没人愿意去,后面只能选择去富士康,现在还特么呆在那里不敢出来。看上去都同样是游戏大学,但有人有资本这么干,你特么没资本就别盲目瞎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