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計提折舊?點破了,就很容易

小福利,發送“317”獲取為您定製的財務日曆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收聽文章音頻

有人問我為什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計提折舊?我給出了一個可以說最接地氣的回答,我說:“那是因為以前手工記賬階段,會計制度制定者擔心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就開始計提折舊,怕會計人員算不清楚,就規定下月開始計提折舊,後來就約定俗成了。”其實,很多時候,規定就是規定,沒什麼神秘的。

謝之小謝: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開始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提折舊,學了那麼多年會計,終於記住了...MissStrawberry贊:好高尚的理由 會計制度制定者真是太富有同情心了!

在會計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這一條規定竟然神奇般地保存下來了。

下面與IAS對比一下,就知道它們之間存在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IAS 16 —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Depreciation begins when the asset is available for use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asset is derecognised, even if it is idle。

春子云集:每次有新增固定資產時我都感謝下制定者英明啊,當月計提要有多麻煩吶,原來還真是這原因。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其實這個問題我在某部會計司工作時,也思考過很久,後來,還很認真地諮詢過當時會計司最資深的會計大師莫啟歐教授,他的原話大致是:“以前沒有電算化,採用的都是手工賬,所以如果當月新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當月就要預估殘值和選擇折舊方法,再考慮不夠一個月的天數,計算起來將會相當麻煩,而留到次月,根據月初新增彙總的值再按月來計算將會方便很多。因此實務中一直採用次月提折舊的方法。而這一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制定這個規定的時候還是手工做賬的年代,並且那個年代基本上是國有企業,相對於現在的小微企業,規模都要大得多,新增固定資產月末對賬就要花費不少時間,再按對完賬後的資產計提折舊則影響整體核算進度了,因此,出於對工作的簡化、提效,固定資產當月增加就乾脆規定不計提折舊了。

小蝸Z-L:

馬老溼…那無形資產為什麼就當月新增當月計提,當月減少當月不計提呢?跟固定資產正好相反。

你問得很好!至於無形資產,基本上是改革開放後才在中國出現的會計概念。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專利法是1984年才開始實施的,至於土地買賣,也應該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在改革開放前的那個年代,無形資產很少有,即使有,基本上是不入賬的,等到要求加強無形資產核算時,都開始電算化了,就能夠算得清楚了。

因此,在會計核算上就跟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即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郭大丫:馬老師,最近在學習會計報表方面的知識,對於折舊和攤銷這兩個概念理解上還是有些困難,能請您講解一下這兩個概念該如何區分,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呢?馬靖昊:在原理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將資產損耗的價值轉入到利潤表中費用方法,固定資產是能夠看得見它慢慢變舊的,所以就叫折舊;無形資產看不到它慢慢變舊,所以就叫攤銷。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在看】或將文章【轉發至朋友圈】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小福利,發送“317”獲取為您定製的財務日曆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点破了,就很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