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是一回事嗎?它們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俗人不裝


安於現狀是不思進取,保守的思想。哲學上:從事物發展的本身來看還沒有達到飽和,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歷史上:在南北長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對峙時,毛主席賦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就是該進行到底的事,一定要進行到底。絕不能有絲毫放鬆,安於現狀。就我們現在的疫情來說,我們更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

在科學上,我們要不安於現狀,勇攀高峰,解決科學難題。

比如為什麼會發生兩次大規模的疫情?在2003年與2019年。會不會還會有第三次。關於量子力學能為我們做什麼?關於宇宙的四種力的大一統理論怎麼建立統一?

所以在科學探知上,在物質世界裡我們只要能做到更完美的改變世界,我們就可以去做。不能安於現狀。因為科學決定了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命運。生命的未來,生命的命運。

在大是大非上我們一定要不安於現狀。“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安於現狀的反面例子:大清朝康熙收復臺灣,可謂鼎盛一時。清朝晚期,科學不展。名族落後,火藥我們發明了去放煙火炮竹,歐洲人用它發明了槍。反過來,用槍炮欺侮我們。這是多大的諷刺。而我們大清帝國還自詡為泱泱大國,落後就意味著捱打。啟用人才,就意味著復興。我們不能安於現狀。

“知足常樂”指的是在個人精神修養方面不要貪得無厭,懂得取捨。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要“得饒人處且饒人”,能夠正確處理人情與原則問題。在工作中與人為善,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人的一生經歷太多的是是非非,把握住底線就好。是你的你就要,不是你的你不要取。錢只要夠花就好,人吃的飽睡得香就好。不欠別人,不虧別人。踏踏實實就好。知足常樂立足於做人,在精神生活層次,處理人際關係上要知足常樂。

總結:

在科學進取上,在原則問題上我們不能安於現狀。

在做人索取上,處理人際關係上我們要知足常樂。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知足常樂是一種生活態度,安於現狀是一種生活方式,彼此在一個人生活中有一定的交集,甚至可以和諧共生,至少我目前認為:安於現狀這個詞不存在什麼褒貶。

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安於現狀有太多的鄙視,而對知足常樂又特別地寵愛,我覺得是對這個詞有所偏見,有先入為主的成份。

舉個例子說:一個人工作是朝九晚五,生活是香車嬌妻、兒女雙全、衣食無憂、家庭和睦,他說我現在就想安於現狀了,我就知足常樂了,有毛病嗎?

再者,一個人工作毫無生氣,得過且過,隨時都面臨失業的風險,生活上是朝不保夕,或啃老度日,或方便麵充飢。他還不思改觀,一副S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美其名曰:知足常樂。就是他說得出口,我都替他害臊、甚至羞恥。

所以我認為安於現狀本沒有錯,只是因為我們經常把它用在混得很差的人身上,於是便產生厭惡之感 ,才覺得它配不上知足常樂。

對於我的文字表達能力不佳,我是可以安於現狀的,而在某些觀點上,如果與條友有相當大的偏差,甚至衝突,條友不是口誅筆伐,而是放我一馬,於我而言,就該知足常樂了。


航母5號


兩個詞的意思看上去有點相近,但本質上卻大不相同。

安於現狀: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不願改變。少了上進心和奮鬥的目標。就好比一個人或是一個企業,如果對目前的現狀已經滿足,不去改變,不去進步就容易被社會淘汰掉。含貶義,近義詞:不思進取。

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解人頤》中說到:終日奔波只為飢,剛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貪無官職被人欺;當了縣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優化取捨,擇善而行![靈光一閃]

你品,你細品~[機智]



鰻魚Mandy


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不是同一回事。

安於現狀,是指現在是什麼樣的工作、生活就過什麼樣的工作、生活,得過且過,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不度改變……

而知足常樂的人,熱情、開朗,且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改變現有的工作、生活狀況,在得不到對應回報時不會斤斤計較,拿得起放得下,冷靜、平靜、愉悅安祥……

就是這兩個不同的本質



一笑樂逍遙


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並非是同一回事,它們之間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安於現狀相對來說是帶有一定的消極情緒和心態,而知足常樂則可以是一種完全積極的態度。

首先,我們說一下所謂的“安於現狀”,其實就是說不思進取、不求改變,無論是好是壞,都自願或是被逼接受現實的一切狀況,這就是說向現實低頭、妥協;說到底,這樣的所謂“安於”,真正並不是滿足於現狀,而是受消極的心態影響,決定了做人處事的態度,失去了求變的鬥志,放棄了進取之心,這樣想或不安也難,也就說只能接受現實,這就是人們說的安於現狀了。

而我們所說的“知足常樂”,則與“安於現狀”完全不同,知足常樂則是表現出人們的一種樂觀心態, 含有比較積極的性質 ,它並不是就等於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不圖改變的了,而是並非是帶著貪婪之心去爭奪,更多的積極行動都是為了他人謀,也就是說自我滿足、樂於助人的了,這種有著崇高道德品格的人,從古到今都是不少的。

所以說,“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的,一個是帶有妥協、消極的心態,一個是充滿快樂、陽光、積極的態度。


老樹時光倒流


本質區別是,安於現狀是一個靜態,事已至此,不去競爭,不去創新,不去努力,不進取。不去做積極的改變。

  • 而知足常樂是一個動態,事已至此,該做的努力和認真,回報多少坦然面對。不會貪得無厭!

知足常樂是褒義詞,安於現狀則是貶義詞。

安於現狀有點頹廢的意思。好像是在說還有很多的潛力沒有去開發出來。在經受各種錯誤的失敗後,停滯不前。或者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雖然現在過的不算太好。有點認命,有點消極。

  • 知足常樂雖然也有滿足的意味,但是知足常樂的重點是知和足。這就比如努力後能吃到一頓烤肉,而以前對於吃烤肉是奢望,盡心盡力努力到現在,也算是老天給的賞賜。不會再去計較得與失。

安於現狀還有空間可以挖,再用力一點,再用心一些,再前進一步,再改變一下策略,會比現在要好的多。

明明可以努力到吃烤肉的地步,就是差了那麼一點,然後就能做到知足常樂。可是安於現狀卻就不動了。

  • 而知足常樂卻是沒有可能再進一步的空間,已經用了全部力氣,雖然努力的結果不隨人願,有點事與願違,但是,不貪心,看的比較豁達。淡然一笑而過。

安於現狀的狀態是葛優躺,沒有外部的動力和壓力,有點浪費人生,對自己的生活不負責,小有一點成績,則知足,但是也會常樂。

但這種常樂是沒有用盡全力的。明明能扛著純淨水送到六樓,卻只是到了五樓,明明能掙一碗麻辣燙,卻只是掙了小半碗。

  • 而知足常樂卻是即使扛著純淨水水到六樓累的氣喘吁吁,雖然能掙到一碗麻辣燙,可是卻只給了半碗的錢,微微一笑略過。

其實這兩個詞積極性都不很高。

安於現狀是懶散,半碗麻辣燙不掙,不思進取。

  • 知足常樂是不爭,明明還能再多給你放點菜,可是,心滿意足!

安於現狀再努力點,也體驗下知足常樂的滋味可好?


心理情感助理L


我覺得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是同一個答案的正反面。其實他們就是同一個答案,只是看的角度不同罷了。而且運用的場景不同得到的理解也不同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

知足是褒義詞:指對某一事物感到已經足夠。可以分為精神、物質兩方面。
安於現狀是貶義詞:指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願改變,不求進取。

從評價他人來看:我們評價一個人說“那個人很容易滿足”一般會出現在: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一個人明明可以有更多的權利,或許物品,但是他只要一部分。


我們會說這個人很容易知足。或者說別人傻、笨的時候“你怎麼這麼容易滿足哦。”也就是當一個人主動放棄一些權利的時候,我們會用滿足來形容。總的來說,容易滿足,多是對一個人的正面評價!
我們評價一個人“安於現狀的時候”一般會出現在當我們感覺到某個人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不求上進的時候,我們會說“那個人沒有追求,總是安於現狀”是一個負面評價!

同內心的聯繫:容易滿足的人有度,因此能明顯的看出來,不是盲目的追崇。達到自己的目標即可,因此這類人一般都能夠正視自己,清晰的認知自己。是一個人內心積極的表現!
安於現狀的人,會更貪婪一些,內心也多半是迷茫的,多是安於現狀的人一般也是深陷習得性無助的虛無主義者(被過去的陰影籠罩的人)。是一個人內心消極的表現

成因:我想你開始安於現狀這個詞的時候,一定是在工作以後,成人以後才會去追求一些事務。在追求理想的途中,有坎坷,也有難處。有的人失敗了重新來過,有的人因此而垂頭散氣倒下。所以,安於現狀也是很多人追求目標失敗後的妥協。

我個人的理解,“知足常樂”說的是,我們在物質上不要太去攀比,我們要知足,我們要和自己之前的物質生活相比。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境遇不同、心性不同,沒法去橫著去比,我們得和自己的以前相比,我們是不是比以前日子好多了?這樣一比,我們的幸福感覺就溢滿了嘴角。什麼是“安於現狀”?我個人的理解,這說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事。這詞兒就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目前的存在狀態已經只能這樣了,沒什麼奔頭兒了,混日子唄,生活沒有啥目標了,反正房也有了,車也有了,大不了車子換個豪華的,於是我們在工作上按部就班,兩點一線,反正就是不思進取,沒更多希望,沒想在業務上更多突破限制。我知道,這是我們失去了“我可以變得更好”的信心。我們不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加優秀或卓越。可是,我們在評選“優秀”“高級”時,卻爭得面紅耳赤。這是因為我們渴望在物質上“優秀”和“高級”,我們不怎麼渴望在行為實踐上“優秀”和“高級”。我們人啊,多數都是羨慕成功者手裡的果實的,我們從未羨慕過成功者走過的一串串腳印。我覺得這是一種狼狽的活法。我深切體驗過這種尷尬。這種爭過來爭過去的結果,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爭到手兒的,暗自慶幸,沾沾自喜。沒爭到手兒的,暗自傷心,悶悶不樂。這種明爭暗鬥還衍生出很多鬧劇、喜劇,甚至是弄虛作假的劇。


物色實驗室


安於現狀是行動的偷懶,知足常樂是精神上的安逸。

安於現狀,是不思進取,知足常樂,無過多奢望。兩者有本質區別。

字面上解釋,安於現狀指在於不願改變現在的狀態去改變;而知足常樂指在於稍微改變後就已滿足,不會再去深究。

世界有三種人,安於現狀的人、有動力卻起不了大事的人、有動力能成大事的人。

安於現狀的人,覺得自己沒有多大的能耐,覺得現在的生活已足夠,甚至有的養成了“月光族”、“啃老族”,只看當下不看未來。

而有動力卻起不了大事的人,知足常樂,有著想改變的動力,並付出了努力,等看到了一點效果後就已經滿足,不必再去最求更高的層級。

兩個本質在於是否有行動過。

歷史為何前進,社會如何進步,正如偉人曾說過的,推動歷史前進的是人民大眾,而人民群眾所以能推動歷史發展,社會進步,背後的動力又是什麼?,又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說白了是為了滿足物質和精神的需要,試想人人都安於現狀,小康社會如何實現,遠大的理想共產主義,也只好遙遙無期了。安於現狀,不僅是不思盡取,而且也是鼠目寸光,僅僅侷限於眼前的既得利益,而看不到美好的未來,可能放棄遠大理想。因此安於現狀,僅是消極的滿足,並不可取,也不提倡。

知足常樂,說明一個人通過積極努力後,並沒有過多奢望所求,是說的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正如古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試想一個胸懷寬廣,奢望不多的人,面對並不過高的期求,就有可能出現滿足感。這就恰好與一些私心重,慾望不易滿足者,行成鮮明對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又是多麼鮮明形象。因此知足常樂,只有思想境界較高的,大多數的勞苦大眾具備的正常,積極的心態。

這就是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的根本區別。



當代曹植


我認為,安於現狀與知足常樂不是一回事。區別在於安於現狀是一種選擇,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安於現狀的人從行為上表現沒有追求,得過且過,是一種懶惰的行為。知足常樂卻並不表示不求上進,知足不同於滿足,它代表的是對已經獲得東西的感恩和接受。但並不表示不去追求更好的東西。知足的反義詞應該是貪婪。安於現狀的反義詞應該是勤奮上進。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焚琴煮酒


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不是一回事,在本質上的區別是:

一、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的概念

安於現狀:是指習慣了目前的情況,不想改變,不求進取。

知足常樂:是指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且無論什麼時間、地點、總是有一個積極和快樂的心態。



二、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的不同點

1、在人的性格表現上的區別,通常安於現狀的人的性格特徵是平淡無為的,因為安於現狀便會不思進取,對周圍的人、事、物不會積極主動參與和關注,只願意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知足常樂是積極主動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對於周圍的人、事、物積極主動參與和關注,盡己所能,對任何結果都坦然接受並總是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心態來貫穿始終。

2、從能量學的角度來看,安於現狀的人他的力比多是內傾型的,也就是能量內收,而知足常樂的人他的能量是積極主動,力比多呈現外傾的狀態。

3、在對待事物的方法上安於現狀的人呈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狀態,對於事情發展的結果麻木不覺;而知足常樂會以積極解決問題為主,並且對與事物發展的結果泰然處之,沒有負面的情緒和能量。



三、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在本質上的區別

它們在本質上的根本區別就是心理狀態不同:

安於現狀呈現平淡無為,導致行事風格不同,不願意改變,看待結果的態度是無所謂的狀態,更多的是隨波逐流聽由命運的安排。

知足常樂呈現積極面對,盡己所能解決問題,看待結果熱情樂觀,積極種因,不重結果,潛意識含有我的命運我播種的心理狀態,結果就隨緣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