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1972年3月24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联手马龙·白兰度,给全球的观者们带来了《教父》,它以浪漫下的血雨风腥,黑帮下的庞大帝国,吸引着每一个观者。即便是已经过去了48年,我们也依旧身处一个人人都想成为了马龙·白兰度的时代。马丁斯科塞斯也对《教父》表达了自己的欣赏与认可,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个观点:黑帮不神秘也并不浪漫。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如果是影评人这般评价,或会遭到科波拉众多高级Fan的攻击,但他是马丁斯科塞斯,一个对美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导演。如果斯科塞斯都没有批评的话语权,难以想象谁能够在此类黑帮类型片之中,谁还能够掌握重量级的话语权。

1942年斯科塞斯出生于美国的皇后区,他们家于1910年前后搬到纽约皇后区定居,随着意大利移民的不断到来,原本的街区也逐渐有了“小意大利”的氛围,走在街道上仿佛就跟走在西西里的村庄一样。不过这并不是像我们唐人街那样,它并没有想到那么自由,街区之间的势力划分十分明确且严格,形成了类似于香港九龙城寨的“城中之城”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他们并不是不想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而是美国的主流社会也把他们排挤在外。

第一, 美国的公民有着潜意识上的等级意识,英裔白人所构成的是美国的主流人群,而意大利裔移民尽管比黑人地位要高,但他们也始终属于社会的底层,第91届斩获奥斯卡的《绿皮书》正是讲述的是黑人和意大利后裔的旅途故事。

第二, 最早一批的美国移民是信仰基督中的清教信仰,而意大利裔美国人不是,他们信仰罗马天主教会,并且他们有着浓烈的家族观念的意识,这也使得不愿意接纳外界的渗透。这种浓烈的个人奋斗和家族荣誉感,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之上,就会引发巨大的犯罪。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斯科塞斯自己也曾坦言:在这个地方,居民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法律。我们不会理会什么政府、什么政界显要、什么警察,我们觉得这样子是天经地义的。

斯科塞斯并没有参与到这群意大利佬的“争霸天下”的道路中去,他天生的哮喘让他始终待在家里,父母也总是将他保护的很好。或是源自父亲的影响,斯科塞斯从中学开始对电影有着一种痴迷的态度,成日泡电影院,收集电影海报,并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美国电影| “后教父”时代

在“后教父”的美国电影黑帮时代,斯科塞斯扛起了美国黑帮电影的大旗,他并不科波拉那样去渲染黑帮成员身上的悲壮色彩,在斯科塞斯的电影里面,这些黑帮的成员们都会有着某种病态的表现或身体。因为在斯科塞斯的认知里面,黑帮的存在,参与暴力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个人极端且病态的表现。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在《出租车司机》里面,斯科塞斯就塑造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主人公特拉斯,他在经历了越战之后无法适应美国黑暗的社会,他见证了太多的夜幕下的犯罪和交易,这也使得他从独立且反省的思考能力中不断的被社会所压迫,最终他被黑暗所彻底吞噬。

斯科塞斯的电影中的人物,他们始终是社会的边缘或者是底层人物,但是他们始终在内心之中恪守着自己的道义与理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国梦”。他关注人关注命运,在他所创造的电影之下,黑帮的电影进入了新的解构时代,斯科塞斯也独领美国电影多年。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无论是基于道德伦理还是世俗的约束,我们都没有办法让黑帮电影有一个很完美的结局,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某种代价,所以在早期的美国黑帮电影的帮派人物不是暴毙就是锒铛入狱,即使是后来浪漫主义下的《教父》也是讲述的没落的黑帮家族的故事,里昂也在西西里孤独的死去。斯科塞斯也没能并没有跳出这类约束,他电影中的人物也总是伴随着死亡而结束这悲剧性的一生。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之所以说这些人物是悲剧性的一生,是在于斯科塞斯的电影中的人物始终是社会的边缘或者是底层人物,但是那些人物在内心之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道义与理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国梦”,他们的命运有的时候并非是自己选择的,而是这个巨大的社会机器和社会的洪流推动所造成的。

20世纪30年代《人民公敌》中的,主人公之选择在黑帮中拼搏的最大动力,就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完成底层到上层之间的跨越。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文化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电影是属于上层阶级的文娱消遣品,这也使得《人民公敌》难以被当时的观众们所接受。20世纪70年代科波拉所拍摄的《教父》,除了以血缘构造的纽带,还巧妙的加入了宗教元素。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美国电影 | 天主教的元素

宗教是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日本的原始神道教正是来自于人与自然的产物,人们通过祭拜神来祈祷农耕的“风调雨顺,促进生产繁殖”,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宗教是逐渐演化成精神上的信仰,甚至权力也增添了宗教的色彩。这样的好处在于,第一使得稳定民心,给人们一个精神的逃脱的出口,第二,当权力增添上宗教的色彩,便意味着统一了劳动生产中的“神”,进一步的巩固统治,强化了生产。

在《教父》系列之中,老教父的发迹正是美国面临移民潮,人口流动复杂,制度不全的社会。在这个时候天主教信仰给予了这些人在心灵上的安慰,但是到了麦克·科里昂的时代,美国早已经告别了乱世,但宗教所串联的黑帮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之消失,依旧用以宗教仪式上的严肃感来维护着美国黑帮的最后体面。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在斯科塞斯的电影里面也有着宗教的元素,他希望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或者方式,去救赎这些黑帮成员,重构他们的梦想或者是生活的希望,因此在斯科塞斯电影中,它的话题始终会回归到宗教和原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斯科塞斯电影里面有着大量的教堂,圣母像等宗教意象,甚至他还在《穷街陋巷》中,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约翰,经常在教堂忏悔,甚至把手放到火中去求得宽恕,但是在镜头的另一面,他又是如此渴望能够在黑道中混出名堂。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斯科塞斯关心这群人,不代表他在给这些黑帮成员开脱,他在解构黑帮和黑帮成员的时候,总是极具真实和平和的和观众们讲道:从小就受到意大利移民文化影响的孩子们,从小就立志要成为黑帮一份子,要从贫民窟里面走出来,过上梦寐以前的优越和体面的生活,就必须要参与黑帮,所以即便是犯罪,过着危机四伏的生活,他们也愿意去冒这个风险,这可能是他们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美国电影 | 英雄暮年

斯科塞斯明白这些小人物,但他并不会让这些小人物去歇斯底里的呐喊悲伤,去控诉命运的不公。他把这些所有不幸都融合在了电影的空间元素里面,《穷街陋巷》里拥挤的廉价公寓;《赌场风云》里面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即便是人物离开这些地方,他们所前往的下一个地点也只会是酒吧,地下室等这些令他们颓废消极的场所。

在《出租车司机》里面,斯科塞斯甚至不断在向观众们强调,特拉维斯的出租车,对于他而言交通工具,也不是维持生计的工具,而是一座由钢铁打造的移动式的囚牢,特拉斯维被困在了里面,他看不到外面的真实世界,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困在里面,外面真实世界的黑暗一面并没有把他吞噬,反倒是保护了他。当他决定走下出租车上全世界宣传的时候,他也注定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斯科塞斯的电影总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变化的。他总是会习惯性的给大家讲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但是当你去深挖这些细节的时候,他又会给呈现出事件的另一面。所以在黑帮片的外衣下隐藏的正是斯科塞斯的人文关怀精神,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态度解剖社会的顽疾。即便如此,斯科塞斯还是不能像伍迪·艾伦那样在获奖当晚去夜总会去唱萨斯,他还是需要那个代表着全球最高荣誉度的奥斯卡的肯定。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我们都很清楚奥斯卡总是喜欢玩悬念,总重头的戏一定会在最后10分钟。在第79届奥斯卡的金像上,已经备受奥斯卡冷落多年的斯科塞斯,再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凯文·麦克唐纳的《末代独裁》在全球大放光彩咄咄逼人。斯科塞色要么成就传奇,要么再度沦为失败者。所幸在那个夜晚,斯科塞斯的《无间行者》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4大重要奖项,这一瞬间,斯科塞斯等了27年。

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

2019年斯科塞斯77岁了,但它还是拖着身躯,给观者们带来了《爱尔兰人》,他以自己方式特有的固执再度给后人们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我相信被提名最佳影片的那个晚上,斯科塞斯一定在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但是谁也不曾想到的是,《爱尔兰人》颗粒无收。

奉俊昊的《寄生虫》在那天晚上获得了大满贯,那天奉俊昊上台的第一件便是宽容的向斯科塞斯致敬,但还是难掩英雄暮年的悲凉与失落,《教父》不再,《爱尔兰人》也身处暮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