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觀《金粉世家》

喜歡一句話:人有了智慧和思想,才活得有底氣。我想這句話在女性身上同樣適用。

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文章對《金粉世家》中一段對柳春江與小憐之間愛情的描述,一方面震撼於小憐雖身處卑微,可終究也得到了自己的愛情;另一方面,對他們的愛而不得又深感惋惜。特地看了小憐削髮為尼而柳春江吐血身亡的片段,我反覆重浸在這部電視劇的片尾曲中,似乎也是為他兩而作,盡是遺憾。在我十幾歲時,那時關注的重心偏向了金燕西和冷清秋,小憐的那一段在記憶中依稀留存在她最後削髮為尼那個場景,雖說他倆的愛情僅僅是其中的一段,可現在再看時也讓人回味許久。

真正讓我有足夠的理由去重溫這部劇的,是關於一個說法,這部小說作者張恨水,該小說源自於其從事新聞編輯、記者時的真實題材。若有原型,那我的好奇心就需要餵飽了。

這一次,看的就不只是冷清秋和金燕西了,看的是那個時代。那個時代裡的家庭,那個時代中對婚姻,對愛情的態度,那個時代裡女性的覺悟。

這一回看,確實有了新發現,以一個現代人眼光看,在民國時期,女性對於自己丈夫三妻四妾的包容程度讓人訝異,金燕西的姐姐和丈夫從日本回國,帶回來一個女人。一起瞞住父親,也就是她丈夫的岳丈和岳母。擱到現代,女兒遇到這事,訴苦都來不及,還幫助丈夫一起隱瞞。終於到了紙裡包不住火的時候,才跟家人解釋丈夫和這個日本女人感情很好,三人相處和睦,這是我首先的第一個不理解。第二個不理解,是金燕西父親金銓,在已經三妻四妾下,當得知還有私生子時,作為妻子,幫助丈夫解決他遺留的問題,那種鎮定和冷靜,那種寬容大度,作為身處現代社會的人,我只知道,但凡雙方互相都在乎的,這些事怎麼能夠容忍,對於現象的不理解,促使我去審視了那個時代,那是民國時期,它是封建時期的末端,看到這裡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樣,在這新舊交替的時期,正是孕育新思想的時代,不乏有主見、有文化的女性,金鶴蓀是一個吃喝玩樂的浪蕩子,他的老婆程慧廠卻是一個很有公益心的慈善人,這在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下,能有這樣的思想覺悟是很難得的。金敏之更像那個時代下的新女性,追求自由,愛憎分明。

回到小憐,帶著深深的遺憾,我回到小說本身,小憐在電視劇的結局不完滿,可在小說中,結局卻是幸福的。再考究到故事的原型,說小憐原型是張恨水第二任妻子,雖也幸福了一陣,歲月和時間總是考驗著人心,似乎還有說不盡的人生。

重溫它,也為讓自己不留遺憾,冷清秋和金燕西這一對,電視劇中清秋離開後金燕西流露的盡是對清秋的思念和回憶。可是,小說中金燕西卻是有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是早就相識的電影明星,一個善於應酬的交際花。這結局不論實際存在與否,是否也提示了你,這故事在你生活中有曾上演?

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對自己幸福的追求,它不僅僅是現代,不僅是民國時期,它還是李清照時期,是杜麗娘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