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四點告訴你

秦始皇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邯鄲,後回到秦國,十三歲就繼承王位,整頓秦國使其由弱變強,接著一掃六合,完成華夏大一統。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四點告訴你

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始皇帝十一年(前236),秦始皇在解決內部的政治鬥爭後,任用能臣,開始正式推進了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戰略。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在秦國的大軍之下,六國之一的韓國滅亡,到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齊國被滅,至此六國全部被殲滅。

秦始皇耗時10年左右的時間,陸續兼併六國,結束戰亂,完成統一大業,使得中華大地進入大帝國時代。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四點告訴你

開疆拓土,揚中華民族之威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也沒有停止開疆拓土的腳步。首先南征百越之地,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期間由於秦軍不熟悉地形,糧道被斷,主帥屠睢被殺,戰爭一度進入僵持階段,前後相持3年之久,為了扭轉兵力不足、糧草供給的困難局面,前217年,秦始皇命監御史史祿在廣西興安縣境內開鑿溝通湘水和灕水的靈渠。由於靈渠總長僅34公里,工程的勞動量不大,秦軍很快就完成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軍的糧餉能夠絡繹不絕地運到嶺南,為秦始皇完成嶺南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2018年,靈渠被列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四點告訴你

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用丞相李斯"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的建議,統一小篆為書體,車的軌度,計量物體的標準。這一制度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統一了思想,形成了統一的核心價值觀,為之後中國站在世界之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四點告訴你

修建長城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