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河南新鄉境內明朝潞王妃墓被盜留下了很多遺憾,有一些謎團一直沒有解開,至今成謎:張來香所盜得的兩口袋寶物,到底都是些什麼稀罕物?後來在考古清理時,從墓道中民驚訝地發現了一隨葬寶物,是進入地宮取寶的盜墓賊出逃時匆忙落下,還是有意埋贓,留日後私吞?

據當年目睹過寶物的當地老人回憶:有一頂金冠,還有不少大個頭的金銀元寶、金扣和珠寶、玉翠什麼的,但再多就說不出名堂了。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金鳳冠(皇后用)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金冠(皇帝用)

這些寶物都是從朱翊鏐次妃趙氏墓,即娘娘墓內挖出來的。但在民國年間,朱翊鏐墓也被盜了,裡面的寶物又到哪去了?據說後來還有盜墓賊光顧,他們又盜取了些什麼人?這個謎團更大。

朱翊鏐所處的時代並不是大明王朝的盛世,而是明朝末期。但他家裡所藏財寶可不是一般的多。《汲縣誌》上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朱翊鏐家裡“珍寶庫失火,及熄,金銀等熔為一”,可見其財寶之豐。

朱翊鏐死後,其子朱常淓繼襲王位。朱常淓喜歡文物,“習文翰,嗜古玩”,精於筆墨金石,自號“敬一主人”。舊王府失火之後,朱常淓索性請來匠人,將“大金餅”鑄成了一隻只仿古爐,而且逐一編號,共有360只。此即地方誌所記,“延善爐者,仿古式鑄之,得360座。用牛革裹之埋地下,取得土氣,近古意也”。

從這個記載來看,當時的文物造假很厲害,為了讓仿古爐像真的文物一樣,匠人用牛皮把爐子包好,然後埋到地下,讓其自然鏽蝕,企圖以假亂真。後來李自成起義,天下大亂,朱常淓南逃到杭州避難,這批仿古爐沒有來得及取出,“迄今竟無知其處者”。

其實,這批東西應該不是沒有人知道,而是早被人盜挖出來了,在文物市場叫“饕餮紋鼎”,俗稱“潞王爐”。如今存量稀少,相當值錢。中國歷史博物館現收藏有一隻“敬一主人”的饕餮紋鼎,鼎底刻“大明崇禎捌年潞國制拾陸器”。專家推測,應該是當年360件“潞王爐”中的第16只。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潞王爐

與朱翊鏐不同,小潞王朱常淓在民間口碑極佳。當年清軍打到杭州抓他,要屠城時,朱常淓親詣清營投降,條件是“請勿殺害人民”。杭州人避免了揚州人的災難,受其恩惠的杭州人稱朱常淓為“潞佛子”。降清後,朱常淓被押送北京,清廷於1646年(順治三年),借“金印案”為名將他與魯王等9位明朝宗室一起殺了。

最後給讀者交代一些信息,雖然朱翊鏐死後隨葬品被盜走了,情況說不清楚,但後來還是發現了一些。

1976年後,潞王墓所在的新鄉市政府便決定整修整個墓園,準備搞旅遊開發。清理時發現,潞王墓的地宮形制完全是按北京定陵地宮的形制來修建,總面積達180餘平方米,也分為前、中、後、左、右殿。據《潞王與潞王墓》所記,前殿猶如甬道,中殿置供桌、五供等,後殿有棺床。

整個地宮的建築結構也和定陵一樣,用青石砌成拱券式。地鋪方磚有石門五道,除第一道為封門外,餘者皆為能啟動、關閉自如、上有乳狀門釘的石門。石門上門釘以縱9橫9排列,共81顆,並有龍面鋪首。很可惜,石門在民間年間被盜墓賊炸毀了。

後殿是地宮的核心部位,是放棺材的地方,棺床長8米,寬4米餘。中間也有類似定陵棺床中的金井,即正中一方形小穴內填置黃土。中殿有供桌、五供。地宮內的文物,自然早被盜劫一空,現只有墓誌、篆蓋及殘碎的石門等。

不幸中的幸事,1979年2月10日,潞王墓文物管理人員王佑民等在考清理潞王墓墓道時,意外發現了一批價值巨大的文物,計有:玉器6件,金器5件,簪1件,玫瑰紅寶石1件,萬曆通寶3枚,瓷器4件。其中玉器大都是玉帶上的裝飾品,色澤精白,玉質純潔,雕刻得十分精細,造型優美生動,而且小巧玲瓏。5件金器中,4件為赤金,重達91克。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嵌寶玉杯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龍鳳紋金執壺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金瓶

明代最大藩王陵驚現寶物,是盜墓賊落下,還是埋贓私吞 ?

圖:北京明定陵出土鑲嵌紅藍寶石金簪

5件金器和1件玫瑰紅寶石,現收藏於新鄉博物館。這些寶物這不可能是原葬此處,是民國時那夥盜墓賊落下的,猜測可能當時盜墓賊從地宮盜出隨葬寶物後怕人發現,匆匆忙忙,急於逃走,結果在墓道里落下了這些寶物。

另外一種可能是,深入地宮的盜墓賊有意“埋贓”留一手,留日後取出私吞,這種現象在盜墓史上比較常見。有的盜墓賊為防同夥丟吞,要求進入墓裡取寶的人要裸身進出,如果穿衣服進去的,出來則要“淨身”。

那麼,如果真是這樣,盜墓賊後來為何一直未將私埋寶物取出?原因也可能有兩點:一是兵荒馬亂之年,一直沒有機會再下手;再是,可能埋贓的盜墓賊意外死了,就此這批寶物被考古人員發現,“撿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