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去世不久,就找新老伴。为什么?作为子女不能接受对吗?

桃桃麻麻育儿经


作为子女不能接受,我认为不对!

给你说说我爷爷吧,奶奶去世那年爷爷78岁。奶奶爷爷这一生可以说从抗战年代走到今天,共同抚养了五个子女。虽然这一生奶奶都是隐忍为了家不吵不闹做只能受欺负的那个,但她还是深深地爱着所有人。

两个人共同走完一生,从啃树皮充饥,到吃苞米面天天,再到现在有吃有喝有退休金。这些年下来,已经是紧紧不能分开的两个人了。

几年前奶奶走的很匆忙,有个跟奶奶爷爷做了五十年老邻居的老人去世了,奶奶非要去送送,结果到了灵堂前一哭一激动,把血管瘤冲爆了,导致昏迷了一个下午去世了。爷爷表面很安静,其实他的内心深处是很伤悲的,奶奶走后爷爷一直郁郁寡欢,不爱说话不爱吃饭,整个人都颓废了。那段日子子孙后代都换着在他身边住,怕他有事,可我们都知道,他跟我们平辈人没有共同语言,吃啥也不香了。

从那以后,大家真的眼看着俩月爷爷苍老的不行,又不爱吃喝,目光也没了灵魂,大家决定一定要给爷爷找个伴吧!找一个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的,在一起能有话可说的。

后来找了以后,爷爷真的又精神抖擞了!虽然工资这些会给后老伴,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财产,房产不会给她就行了。她来了以后,爷爷真的全都变了,天天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那年的爷爷快要80岁了,给他找老伴真的不为了男女需求,而是为了他能有个伴侣,他还能像以前一样。

所以老人找老伴晚辈不要阻拦,他有他应该有的晚年幸福。一个人生活不是缺不缺钱,而是孤单!儿女不能常在身边,有个人,老人有点身体不适身边时刻有人,这是多好的一件事。至于那点工资,找个保姆也要给人家吧?如果老人走了,这个老伴陪伴到了最后,那么出于人道主义,我们还应该从遗产里再给人家一些!陪伴的恩情,大于一切!


小翠翠哈


老伴去世不久,甚至一二个月就开始张罗着找新老伴,个别老家伙的这种有违常理的行为,不可理喻,就连我们这些路人对其都难以理解,何况他的儿女们呢,子女们的不接受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相处相伴几十年的老伴,再没有感情也不能这些快地被遗忘,更可悲的是老伴尸骨未寒就另求新欢,难道忍耐一年两载再找就会死人吗?无情无意之人,禽兽不如也。有些旁观者还为"花心老者"高唱颂歌,什么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孤单寂寞,非也,相信正常的人家儿女在料理丧事后,都会坐下来协议,妥善安排好失伴老人的日后生活,要么到儿子家过,要么到女儿家,实在老人非要单独过,家人也会将原有的房间修饰修饰,改变其原来的摆设,免得老人见物思情和见物思人……


老伙计610322


人入晚年,还是活的现实一点吧!老伴去世了,老爷子很快就找了个新老伴,大多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对此,儿女们不理解,凭自己的感受横加指责,甚至想尽各种办法加以破坏!一个老人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伴走了,会倍感孤寂的,加之生活能力有限,且年事已高,连基本生存条件吃饭都成了问题!儿女们忙于事业或自我小家生活,无暇顾及,就是有照料之心,也是初一一趟,十五一趟!但现实是,儿女们都从自我感觉角度考虑,借母亲尸骨未寒,就弄一后妈登门为由,对父亲发泄不满,于是一个原本祥和幸福的家庭便鸡飞狗跳起来,不亦乐乎!对此,撇开现象看本质,就是钱财闹的!老人有些积蓄,还有住房,一旦撒手离世,钱财尽失,归属后老伴!如此私心作祟,完全把老人晚年生活是否健康幸福与否,抛之九霄云外!对此,让人无语无泪!奉劝几句,孩子们,还是回归现实吧!老人的生活是一种客观需要,不可改变!你们如若无心无力,还是帮助老人择一老伴,也好共同相伴生活,你们这些儿女也好放心忙于己事己家!再与老人商量,征得同意,来一婚前财产公证,岂不美哉!这才是古人所云孝顺儿女,让人羡慕起敬!





梁哥148793673


老年丧偶,选择再找新老伴,这个和感情无关,和生活有关。

我们习惯用我们的思维和立场去看事情,如果,我们是丧偶的老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事情。

假设,一位老人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假设他现在七十多岁。子女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守着房子,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老人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一日三餐,一个人,除了睡眠的五六个小时,一天剩下的十几个小时,老人怎么过?

也许,他并不会做饭,也许他并不会洗衣服,也许他想找人说说自己这多彩的一生。再或许,他担心自己不小心摔倒了,都没有人知道,毕竟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了。

老人并不想拖累子女,知道哪个孩子都不容易,所以老人宁愿选择再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最起码家里有个人能说几句话,起码有个啥特殊情况,另一个人能打个120。

理解一下老人吧,他深爱着自己的亡妻,同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所以选择找个伴侣,这样不必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也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如果不能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那就接受老人的新老伴吧,客气地叫声阿姨,按时给老人付赡养费,让老人安享晚年。


同心圆Sun


我是刚丧偶两年的中年人,这道题我来作答

老伴去世了,不管是男人-女人找老伴都是正理-正当的,一般情况下。

儿女没有权力-没有资格反对。

但在特殊情况下,儿女的反对有她们的原因。

第一:老伴刚去世不久,你就草率地另找老伴,你对对方了解吗?你是儿女最亲的人,他们是为你超心。

第二:出于对去世的老伴的不舍,这么短的时间,别人真正的能走进你心里吗?

第三:如果在老伴还沒去世,那人住进了心里,这昰不道德的。

如果我是儿女,我一定要坚决反对。


用户鑫然心动


老伴去世不久,就找新老伴,遭儿女们反对,我看儿女们纠结的不是老人找不找老伴的问题,纠结的是财产。你想想,老人找了新老伴,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老人的房子,存款及财产怎么办?以后麻烦大了,万一让新老伴将来占有,那可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儿女们权衡自己的利弊,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坚決反对,想尽各种办法阻破坏老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试想,如果老人什么都沒有,儿女们肯定举双手赞称老人再婚,因为这样一来,减轻儿女们的许多压力,儿女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牛144548898


爹死娘嫁人,老伴走了,重先找一个搭伙过日子,无可厚非,问题是:一,在找老伴时,确实要与子女沟通,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必尽老伴去世不久,你找个陌生人到家里,子女一时难予接受,可以理解。二,婚后,要与孩子分开住,哪怕出去租房都行,这样矛盾会少很多。三,从法律层面看,最好办证结婚,成为法定夫妻,这样的话,夫妻俩有责任,亦有义务。四,夫妻俩要认真协商,明确告诉子女,婚前财产,归各自子女所有,打消子女的顾虑。五,将来百年之后,由各自子女负责处理。一般情况,经过与子女充分协商、沟通之后,他们会同意父母再婚的。但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老年人再婚,不违法,合法、合情、合理,只要你有能力、有决心,谁能奈何于你。


亮剑3549


老伴去世,这对另一半肯定是至命的打击!由于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渡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所以感情深厚,并相依为命。

古曰:少年夫妻老来伴,可见老来伴对于人生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一旦失去对方,那将是孤独,寂寞,深沉,无奈从而导致悲伤,抑郁并日渐消瘦,百病缠身。

鉴上,作为子女的要体谅老人失伴的痛苦,顺应老人的意见,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尽快成全老人再婚!且不可从中阻栏,以失孝顺!


字也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做为生活在一起多年的夫妻,忽然有一个离世,做为丈夫的这种孤苦,凄凉,是外人不能体谅的。人都是有情的,纵然生前,再性格合不来,倾刻间失去伴侣的悲恸,有如大厦般倾塌。我曾见过妻子病世后,嚎啕大哭的丈夫,性格再硬朗的男人,此刻的悲痛,也是让人非常同情旳。

我想大多数男人,自我修复的能力特别强。过些日子,这种内心的痛就会过去。可能儿女们一时不在身边,孤独吞噬了黑夜。日子必竟还要过下去,所以就有了再找个老伴的想法。

儿女们如果不能很好的照顾父亲,就要同意和理解这种想法。 但我有一个观点,纵使儿女支持,也要给儿女一个缓冲期,至少半年,让自己的儿女不至于失去母亲后,父亲立马找新老伴,而感到神伤,从心里上过不了这个坎。如果生活能够自理,这半年或一年的担当,也算对逝去的亡妻一种掉念吧。


荷锄种香人


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女不能时常陪伴老人,但应尊重老人自由生活的权力自由,横加干涉老人的生活都谓之自私自利与不孝。毕竟老人是独立的个体,不属于儿女的私有或附属,儿女也同样。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意愿去绑架干涉束缚老人,将心比心,如果老人也如此绑架干涉儿女之事,做儿女有何感想。不让老人从中选择幸福的权力,那是对老的不尊与不孝,也是对老人的极大伤害。不感恩父母与令人不耻,而剥夺老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天理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