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松》什么深意?

一绿浮芳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小诗。原文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绝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若要深刻理解一首诗的含义,要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在作这首诗时的处境和心绪。

动荡晚唐,坎坷仕途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但自安史之乱,唐王朝逐渐衰落,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吏治败坏、社会动荡。乱世之中,不乏真英雄,奈何识才之人却寥若晨星。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公元846年前后,诗人杜荀鹤出生了。此刻,距离唐王朝的覆灭只剩下短短六十年了。诗人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出生微寒。杜荀鹤早年在九华山读书求学。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多次赴都城长安应试,却屡屡不第。

后朱温为其“打点关系”杜荀鹤于公元891年得中进士。此时诗人已经45岁了。而后又因政局动荡,杜荀鹤得第后第二年,复归九华山。朱温后来授予杜荀鹤翰林学士,但杜荀鹤此时已是风烛残年,授官后不久,就去世了。

杜荀鹤才华横溢,在诗坛享有盛名,其诗自成一家。杜荀鹤对宫诗的造诣极高,除此之外,杜荀鹤的诗常常也反映了吏治败坏、人民疾苦的社会黑暗的现实。

杜荀鹤仕途坎坷,虽晚年得志,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闲居于九华山,终究是壮志未酬。这首《小松》是杜荀鹤为了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作的。

时人不识凌云木

《小松》的大意为:小松刚冒出土,小得可怜,淹没于野草之中。后来,小松渐渐地超出了蓬蒿。可世人仍不识这小松将来会长成高耸入云的之树,直到长成后才认识到这是凌云之木。

很明显,诗人是在借松写人,有两重含义。

第一,赞扬了小松顽强的精神。虽然刚出土时,比野草还微小,但仍是“刺头”,一个劲地向上生长。小松的“小”只是暂时的,它终将长成凌云之木。

第二,讽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识有才之士。许多能人志士一腔报国热情付之东流,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小松没于蓬蒿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喜欢,请点赞支持!

评论区属于你们,欢迎留言,一起讨论讨论!


追寻远方的诗


这首《小松》当作于诗人微末时,以不太起眼的松树自比,感叹目光短浅之人,不知道有朝一日小松也可成栋梁之才。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当时深深埋在草丛中的小松树,不知不觉已经比蓬蒿还要高了。世人大多没有认识到这小小的松树将来也会称为栋梁之才,直到他长成参天大树,才说它伟岸。


杜荀鹤其人

杜荀鹤(约846~906),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人。出身寒微。相传他是杜牧的儿子,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另嫁杜筠而生杜荀鹤。


早年读书于九华山,据说7岁时已露峥嵘。曾数次应考,不第。当黄巢起义后,他在家乡幽居十多年,过着耕读生活。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田頵起兵叛杨行密后,曾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受朱温器重。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但不久就死了。由于他晚节投靠朱温,有损清名。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期,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附杜荀鹤名篇《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殘陽暮里酹江月


这首诗讽刺了当时不能慧眼识珠的那些人,也歌颂了顽强的精神,是出身贫寒人才的呐喊。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的杜荀鹤,诗的名字是《小松》,原诗是: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歌写了一棵刚刚冒出头的小松,但是小松毅力顽强,拼命长大,可是无人辨别出来,而和野草一样看待,直到长成凌云之木才知道这是大财。

诗歌借物喻人,写出了人才地位若不高,很可能被埋没,也讽刺了不能识别甚至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而诗歌也赞扬了小松的生命力之顽强和不服输之精神。这也是出身地位的作者个人的写照和自白。




无心随墨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全诗为: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待高。其大概意思是:树树小时候仅能在浓密的草丛中出一点小头,如今才发现长得比蓬蒿还要出头了。世人不认识这将来会是高入云霄的参天之材,一直要等到它真正高入云霄的那一天,人们才知道称赞它长得高。

作者出身寒微,虽然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但由于种种原因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作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了这首诗,实则是通过这首诗来一个借喻,把自己此时比喻是一棵刚出蓬蒿的松树,他认为将来他必将成为高耸云天的大树,只是没有被世人发现罢了。这才是后两句诗的真正深意,表达了作者有屈才之感、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世人都是“有眼不识泰山”的世俗眼光!


覃南朝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生动逼真 ,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我承认我不再年轻


好好好,

成功了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不成功,成了阿Q式安慰。

小小少年不可量,

大大大人早晚当

现在头角才峥嵘,

豪气却己吐万丈。


默玄吟雷


世上的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此句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以松喻人,诗人虽才华横溢,但受限出身,不受赏识,报国无门,以诗抒情,表达内心的怀才不遇的愤懑,。


不长肉的大叔


一棵松籽,埋没于枯枝败叶之下,收日月之光华,经雨露之滋润,吸土石之养分,生根凝瑞,吐芽伸枝,雄视天下!

人生亦是如此,少时饱经风霜,成年必大有作为。


巧夺天工993


劝人多学,先期是黙无闻了,自小齐埋于白草矣,后期熟了,得道升矣


硬笔毛笔书法


暗喻诗人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