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哪里走?

深圳东莞联手打造109平方公里科学城!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大批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各类大平台、大机构、大企业等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向

松山湖科学城集聚。

东莞突然宣布!松山湖科学城来了!

_

据东莞市政府官网消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表示,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其面积也由原来的53.3平方公里优化调整至90.52平方公里,整体涵盖松山湖和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

当前,东莞市政府正积极联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加快推进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投资超2000亿,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_

而同时,2020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称:北部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打造城市北部中心和都市田园新名片。2020年光明区政府确定:以“主阵地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位于深圳北部,是深圳未来城市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关键节点。

光明科学城vs南山科技园,图源:买房之前

光明科学城占地约99平方公里,约等于9个南山科技园,总投资额约是南山科技园的34倍,被定义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光明科学城 效果图

携手深圳,共建190平方公里科学城

_

自此,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

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一个190平方公里的科学城腾空出世

值得注意的是,据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曾在2019两会时透露,将在莞深之间打通一条隧道,让两个片区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往来更加便利,松山湖科学城将与光明科学城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子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目前已启动设计,将推进“中子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快速通道”建设,该通道规划为双向六车道,长度约12公里,建成后,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即将面临的是与过往数十年发展完全不同的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国之重器磁极效应,松湖高企与人才齐聚

_

_ _

1、“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

_ _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_ _

2、中子源“姐妹花“装置——南方先进光源

_ _

2019年9月25日,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一周年之际,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动工,选址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预计2021年完工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

南方先进光源与散裂中子源堪称国家大科学装置“姐妹花”,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散裂中子源和同步辐射光源组成大科学平台集群,将发挥‘1+1>2’的研究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_ _

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_ _

2019年12月17日,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钱学森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委员会会议暨新时代航天发展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顺利召开,并揭牌成立“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作为全省首批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2018年挂牌以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已引进18个产业化科研团队,招引了“双聘”和全职人员共390人,其中10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项目规划图

未来,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将吸引16万-18万的就业人口,12万-15万的居住人口。据初步估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约占就业总人口的80%。因此,该区域也将构建适宜创新、吸引全世界人才栖居的高品质社区,提供功能复合创新服务和生活服务,以及适于交往的公共空间和国际化的配套设施、环境品质。

2020,东莞将再一次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机会,你是否跃跃欲试,想安家松山湖?500米松山湖科学城,置业当在松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