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基建的一些想法

說到新基建,就不得不談及傳統基建,傳統基建指的是鐵路、公路、城市軌道建設、橋樑、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而新基建,則是在數據時代,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就如同傳統的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一樣,將信息化、科技化的基礎夯實。新基建主要是包括了七個方面:

一、5G基建

二、特高壓

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五、數據中心

六、人工智能

七、工業互聯網

這七個方面,分別奠定了各個方向的科技發展基礎,也為各個方向科技的發展鋪平道路。5G技術作為中國參與的有主導權的科技,未來無論在物聯網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將帶來革新性質的轉變,快只是一個方面,而萬物皆聯才是本質。萬物皆聯的前提下,對於數據處理的要求就級數加大,這也是第五點發展數據中心的原因。數據中心需要有強大電力做支撐,而且要求傳輸效率高,損耗少,同時數據中心的降溫要求也需要大量的能耗做基礎。這樣特高壓就成了不二之選。在數據中心的基礎上,人工智能也就有了學習的標本,人工智能說到底,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這過程中需要有大數據做支撐,才能根據數據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做學習的樣本。5G時代,萬物皆聯,這樣,工業互聯網也就有了用武之處,也保證了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安全。在這些發展的同時,作為最關鍵的主體-人,這時候的出行需求必然增加,也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消費方,同時,特高壓電力的發展,也促進了充電樁的建設和實施,為實現出行的電力化更進一步保障。

所以新基建其實就是一個大循環,用這樣的一個循環,充分地發揮人腦這一最終決定競爭優勢的器官特性,來實現持續地發展,並且實現在一些方面的超越。

歷史上,在1929到1933的大蕭條過程中,美國曾經依靠傳統基建,實現了谷底的爬坡,1929到1930年的時候,單單美國就在投資和消費上減少了140億美元,而如果這些資金沉澱著不實現流通,那整個經濟就是一盤死水。傳統基建,就是通過將死水攪動,將基建的投資,最終轉化為個人手上可取得的貨幣,同時提高各個相關產業的資金流動,來實現投資和消費的再發動,也就是這樣,才讓美國從大蕭條這一泥淖中走出。

這個時代提新基建,也就是看到新基建將在未來的經濟和生活中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將這一作用盡量放大,讓資金在各個產業中流動,在增值的同時,也實現個人消費的提升。

新基建雖然是個大循環,但在世界分工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有些分工是需要提前搶佔高位,提前佈局。比如高端醫療器械,比如光刻機,比如芯片,比如高精機床等等,這些在新基建中更基礎性的分工,中國要通過新基建這一波的投資和發展,來實現分工的利己化和優勢化。只有將命脈掌握在國內,技術和生產放在國內,才能不受制於人,真正實現新基建對於投資和消費的作用,提高科技水平,最終實現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都能齊頭並進,也真正地實現經濟高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