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門當戶對很重要?

一隻特立獨行的鬼


當我上大學後,接觸的人多了起來,身邊的朋友也逐漸多了起來。我見到的別人的愛情也多了起來。以前小的時候總覺得只要喜歡就夠了。直到長大後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才知道現實沒有那麼簡單。

我有一個朋友家庭條件很好(在我看來),在二線城市有幾處房子,還有一處等著拆遷,家裡還有個某品牌衛生巾的廠子。家庭收入應該在幾百萬。她交的男朋友不是富二代就是自己有公司。遇到她以前我沒見過這麼有錢的家庭(因為我家比較窮),當然她買的東西用的東西也都是我沒見過或者買不起的。當時還年輕,她有一階段交了很多男朋友,而有一天她突然和我說不想和某某接著處了,我問為什麼,她說他錢太少。

我當時一愣,我知道的這個男生為了和她玩遊戲幾千幾千的往遊戲裡充錢。時不時的再給她買一些零食什麼的。就連親密付都隨時開通著。我不知道為什麼還說他沒有錢。後來我想通了,她本來也不缺這些,如果和她的家庭經濟情況比起來那個男生確實不是很有錢。

那我自己來說,本來我的家庭條件就不好,自身條件也不是很優秀。可能我對另一半的要求就是很簡單。不用他多有錢,只要他真心對我好,對我家裡人好,當然說的現實一點家裡的老人們最好有退休金為了以後可能負擔不是太大。如果真的讓我找一個家裡資產幾百萬動不動甩給我一張卡讓我快花錢的我可能也覺得自己在做夢😂。

所以說人要現實一點認清自己的地位,特別是愛情,門當戶對可能壓力就小一些,相處起來也就更開心一些。


原野青風F


自己親生經歷跟你們分享。以前談朋友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最看中的是感覺他對我好,一有空主動找你聊天,知道你喜歡吃的下班回去帶回去,一起做飯,他主動去洗碗,晚上你渴了想去喝水,他會主動去接水給你,你去玩有時也會去接你,他會在意、照顧到你的情緒。反正就感覺他把我看得很重,所以即使父母周圍親戚不同意,沒學歷高中沒畢業,沒好的工作,家庭也不好,還是把他對我好放在首位,一天沉浸在幸福中。但是時間久了,很多東西變了,你會發現,他不在關注你朋友圈不再主動找你聊天和接你了,管你生氣或者哭泣,人家都不搭理你,種種,我感覺不到我在他心中原來那種地位了。甚至經常爭吵,我漸漸的發現,我們的觀念都有不同,他覺得他們男的做某些事是正常男人做的,而我就不那麼認為了。結婚那天,當晚他們一家人和他舅舅就跟我要彩禮拿出來去還債,給父母兩萬,我兩萬,為這些錢爭執了很久,最後我心涼了,我的錢讓出來了,給父母的兩萬留著給父母(爸媽最開始沒要,給我了的)。說了這麼多,我就想說姑娘們找男朋友和老公,要綜合考慮,要考慮他也要考慮一下家庭。


胖子有點二


你好,我是郭不染。我是從結婚後開始覺得門當戶對有多重要。一樣的家世,一樣的學歷,共同的圈子。

家世上,你家不會力壓我家一頭,不會讓我逐漸覺得我不如,不會在親朋好友間讓人覺得我高攀了你。所以凡事我得低聲下氣,努力做出討好狀。反之,亦是如此。

學歷上,你不會和我錯個天壤之別,你的視野,你的知識面,你的高談闊論顯得我如文盲一般。沒有共同話題,三觀不合。久而久之,你嫌棄我不懂你,我埋怨你驕傲自大。

圈子上,你如魚得水的圈子和我平靜安逸的圈子沒有一個共同的交集。大家各自歡喜。

門當戶對,讓你我一個平面上歲月靜好。同一起跑線大家才能舉案齊眉。


郭不染


在談戀愛的時候,那全是感覺。

等到結完婚以後,那才回到現實。

所以門當戶對的事情,千萬不要跟談戀愛人說因為那時候他們憑的全是感覺沒有現實的東西。

因為我是過來人,所以我定門方戶對這個事,還是有很多體會的。所以現在年輕人談戀愛的時候還是多參考一下父母的意見,畢竟這個人一旦牽手,是要共同生活一輩子的,父母親說門當戶對你總是聽聽就過了因你未經歷過,也不可能有這方面的體會,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以原諒的,但是,今天我就跟你說說,我對門當戶對的理解,而且門當戶對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東西?

其實,我對門當戶對的理解是到了結完婚以後,孩子出生了,才慢慢地品出了門,當戶對的,真正的內涵。門當戶對並不是大家說的,雙方父母要多少錢,或者是有多少大的官?這些都不是門當戶對的,真正內涵。真正門當戶對的內涵是你們兩個人的生活經歷,學習的經歷,還有包括成長的經歷,能夠相通的,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我就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從農村出來工作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父母親也是一路節儉過來的,我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長大的。而我家的那位,他是在縣城的廠礦長大的。我們在認識之前,從來沒有共同的生活經歷。所以對事情的看法總是很難找到共同點。

比如說,購買家用電器,我總是認為以實用為主,然後兼顧廠家的質量和口碑。可他卻總是以名牌和價格作為首選。正如有句廣告詞一樣,只買貴的不選對的😁。因為在那個年代只要是工人階級家庭生活,都是還比較富裕的,想吃什麼,想用什麼,基本上還是能夠得到滿足的。可我就不一樣,很多東西連見都沒見過,別說有了,所以現在我們只要有了認為質量還過得去的東西,就可以接受。這個觀念的差異其實我到現在也真正的無法達到共同的認識,只是這麼多年下來我們互相遷就和謙讓而已。

在還有在吃的方面,我喜歡吃粗的東西,比如大塊吃肉,大碗吃飯,一下子總是很難改過來,他總是說我做事情不夠精緻,粗粗糙糙。其實我還是以實用為主,對吃的東西不是那麼講究,特別是外形,她就接受不了。所以有的時候我會偷偷的吃幾塊大大的紅燒肉,讓他知道又要給他批評了,說我又不夠斯文啊!粗魯啦!所以在他面前,我只好剋制我自己啦!還好我是屬於可塑性比較強的人,現在也已經慢慢的習慣了,其實你知道嗎,我們年輕的時候為這些瑣事,經常鬧點小矛盾,現在回想起來,這都是因為生活經歷的不同,而產生的這種分期,也就是因為這個屬於門當戶對的範疇。

當然,門當戶對也不是絕對的,有些人他天生就是可塑性很強,包容性很強,學習能力很強,對於門當戶對這檔子事,在今後的婚姻生活當中,也是能夠慢慢的融合的。既然發現了這些門當戶對的事,雙方就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修正,不斷去包容,不斷去適應,也就沒有門當戶對這檔事來說了。

這些是個人的體會,不懂會不會得到你的滿意?😊


春天的原野2020


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要門當戶對這個之前我一直都覺得只要兩個人感情好,然後彼此相互喜歡其他的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上一段感情當中,我突然明白了,門當戶對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僅代表的是經濟門當戶對,也是一個家庭的教育要門當戶對,前男友的父母是一個非常樸實的老實人年紀和我爺爺差不多大,所以他們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能省則省,這個無關對錯。而是從小家庭關係,然後變成這個樣子的,我們家就是屬於小資的家庭。我們家的教育方式就是比較自由尊重孩子。所以自己喜歡的東西,你自己能滿足都可以。導致我跟我前男友交往過程中在消費觀這一點上就非常不一樣,導致我們經常吵架。因為前男友的家庭是屬於比較傳統的,在我們有矛盾分手的時候,他父母就告訴我,你應該理解他,應該包容他,應該支持他,就覺得女生都應該讓著男生。所以我突然意識到門當戶對,真的很重要。


茶香香


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就覺得門當戶對很重要。這源於友誼開始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和一個女生玩的很好很好,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女生對我表現總是淡淡的。後來我知道了,因為我的家庭條件比他好,然後呢他心裡很難受,這我也能理解。然後時間一長,在這種心理失衡的情況下就會變成嫉妒。我做什麼事情他就都會覺得是在炫耀。其實我也並沒有去炫耀我的模樣東西。但他就會這樣覺得。然後慢慢慢慢的,我也很難受,因為我真的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種人。這種關係失衡一直持續了四個月,有一次我中有受不了了,我就和她拜拜了。

從此以後我真的得出了一個道理,關係真的需要勢均力敵,無論是朋友關係還是夫妻關係,真的是需要勢均力敵,這樣才會長久。


海綿寶寶2280


有個小姐妹,跟前任曾經談婚論嫁,對方條件挺匹配的,家境不差,留學海歸,國企員工,全款買房,一切都挺好。

後來,備婚過程中,可怕的矛盾才逐步顯現出來。雙方家庭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非常不同。閨蜜的佛系爸媽從來沒提出彩禮等一系列要求,結果反倒是男方因為要讓女方添置傢俱電器,爸媽送給男生的禮物是古董表不是新的,而反覆斤斤計較。而且,男生是個典型媽寶,他媽媽會因為週末沒帶著她一起出去玩而大發雷霆。媽媽有什麼想法,就原封不動地傳過來,沒有任何獨立的思考。後來,心累不堪的閨蜜,發現自己始終是一個“外人”,決定不嫁了。

從此,她才明白,原來門當戶對不是經濟能力的匹配,而是價值觀的匹配。三觀的“門當戶對”比經濟上的“門當戶對”重要太多了。


宸汐de小島


門當戶對古往今來都很重要,但也有很多衝破世俗偏見思想,獲得幸福的人,在當今,只要兩個人自己的心定了,也影響不了,更多人的還是講究門當戶對。

我們身邊就有些只要的例子,有個男生,本人很優秀,跟一個家境特別好的女生結婚,女生的父母要求住在女方,其實男方也是獨子,無奈女方母親強勢,也就妥協了,婚後小日子隨著孩子的出生就發生了小小的變化,女方要求孩子隨女方,擰不過女方家長,男方只好妥協。

但男生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自己也是父母千辛萬苦培養成才的,現在連孫子也不能隨他們姓,從此就抑鬱成疾,在他三十六歲那年,突然查出胰腺癌,離開了。

這件事,在我們的朋友圈裡成了談論門當戶對的話題,是啊!如果女方不要這麼強勢,如果男方不要有獨子該要傳宗接代的觀念,不要太大的壓力給孩子,那他或許不會生病離開。

從這個例子我覺得門當戶對還是重要的,畢竟世俗傳統都是我們根深蒂固的了。


織網的飛魚


如果單純談愛情,就跟門當戶對沒有毛關係,愛就是愛,我眼中有你,你眼中有我,我看你如桃花,你看我如春天,就足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

如果以結婚目的,我會覺得門當戶對非常重要,原因很簡單:伴侶的幸福度取決於矛盾的有效溝通和解決。

1.短期來看,伴侶之間的磨合,需要理解和信任。理解的基礎,是雙方無論從思維、語境、認知層面,有信息抵達的靈犀一悟;信任的基礎是彼此有太多的相似度,有限度有溫度的愛勝過不合常理的熾熱誓言和小心謹慎的戒備。如果門當戶對,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磨合實現相濡以沫的信任。

2.長期來看,婚姻是雙方家族的對接,是家長裡短的衡量,是油鹽醬醋的碰撞,是生活方式的融合。如果門當戶對,無論從結婚儀式到生孩子計劃,無論從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到家族中出現的糾紛,都有相對妥帖的解決之道,因為彼此在一個頻道上想問題,好多事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爭執和煩難。

所謂的門當戶對,並非通俗指雙方地位、財富、門第、學歷等方面的對等,而是說,男女雙方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契合。


烏咪愛讀書


您好! 一直覺得這觀點很重要,首先它不是迷信,這句話透著深層的東西,門當戶對,直觀上說了兩戶人家生活條件相當,不管是土豪,富二代還是普通工薪又或務農,這提現了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對方,他們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又或相似的基礎教育,這樣形成的三觀是相切合的,消費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相差不大,這樣組成的家庭在今後生活起來,溝通方便,思想大致差異少,矛盾相對變少,有利於婚姻的成長與存在,所以說這話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