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资那么高,消费又那么低价,为什么会没有节余,难以想象?

秋哥174005467


这跟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有关。

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问题。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消费习惯。

美国劳工部发布了更新的数据,估算了几种不同支出的消费者支出。以下是针对较大支出领域的一些主要趋势的摘要。

医疗支出

美国人已经将越来越多的钱花在医疗保健上,而最新的联邦数据表明,去年的支出出现了大幅增长。消费者单位去年平均花费近4,300美元,扣除通胀因素后比2013年增长16%。

对此最明显的解释是,《可负担医疗法案》规定要求大多数人都必须获得健康保险。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主要警告是,劳工部也对其方法进行了更改。为了提高准确性,该机构开始计算每个季度的消费者支付额,而不是依靠调查对象的保险账单来支付,从而影响了与前几年的可比性。

该图表显示了每个消费者单位的平均医疗保健支出,包括保险,医疗服务,用品和药品:

房屋所有权,租金支出

住房成本是支出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数据中突出显示的一种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在许多市场,住房存量无法满足租赁需求,从而推高了房价。同时,自2007年以来,房主的成本一直持续稳定下降。

请注意,上面显示的支出类别包括抵押贷款利息,财产税,保险和维修费用。它们不包括公用事业,家用电器和家具或与设备有关的费用。

运输支出

去年,美国人在与交通有关的所有费用上平均花费了9,073美元。在经济衰退期间有所下降之后,这一数字有所回升,但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仍低于经济衰退前的水平。

分解数据可以进一步显示各种运输费用的支出如何波动。

教育支出

在过去40年中,大学学费价格已大幅上涨。但是,劳工部有关教育支出的数据(其中也包括小学和中学的支出)并未描绘出稳定的上升曲线。部分原因可以由以下事实解释:没有教育费用的家庭被包括在平均值中(大多数家庭在大学里没有孩子)。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研究还指出,在考虑到补助金,税收优惠和其他援助之后,学生实际上大学所支付的学费涨幅没有公布的学费涨幅高。

此图表显示了有子女的已婚夫妇(不分年龄)的支出变化:

退休支出

最后,退休金和人寿保险金占消费者支出的另一大领域。社会保障缴费和向雇员养老金系统支付的款项占该类别支出的绝大部分。在过去的10年中,该领域的实际支出下降了5%以上。

数据说明

消费者支出调查估计每个消费者单位的平均年度支出,这个定义类似于一个家庭。并非所有消费者单位都购买给定类别的商品。因此,仅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单位的车辆购买和教育程度等类别的平均值明显较高。另外,一些支出可能来自与工作无关的收入,例如礼物。


走进伊拉克


我来讲一个澳大利亚的故事吧,都是西方国家,消费习惯差不多的。

东西方的不同储蓄观

(临时客)

澳大利亚的9号电视台有一个非常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叫做:“Who wants to be millionaire?”,译成中文就是:“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意思,其实就是相当于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之类的综艺节目。不过就是奖金额度大很多而已,大概是连续答对15个问题就可以赢得百万澳元的规则吧。当然,百万澳元也不是那么好挣的,越是到后面、题目就越难;此外,如果一题答错,就会前功尽弃,这样的游戏规则也吓退了很多本来有希望夺取大奖的人。

有一次,这个节目上来了一个很厉害的挑战者,他是澳大利亚的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悉尼歌剧院的签约歌手,他的名字我不大记得了,但显然他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因为观众基本上都认识他,其地位大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蒋大为、李双江之类的角色。而且,他每答对一题,都要放声高唱一曲,声音宏亮优美。歌唱家的出现,使得整个节目高潮迭起,掌声不断。老实说,这位歌唱家确实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物,题题答对、一路过关,他甚至能答对:“当今活着的达赖喇嘛是第十几世?”这样高难度的问题,我想:这问题就是放到中国,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更何况他是一个澳大利亚人!但歌唱家确实是知识渊博,令人不得不服。于是,他就不断的放声歌唱,一路高歌猛进,一连答对14题,赢得50万澳元了,只剩下最后一个百万澳元的问题了,但最后这个题目实在太难了,他选择了放弃,保住了到手的50万澳元。

故事到这里,本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没想到,两个星期之后的节目里,又一次见到了这位歌唱家。主持人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又来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从上次赢得50万元大奖之后,到他家来催债的人和公司不断,但这边的奖金又迟迟不能落实,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所以,就只好厚着脸皮来催要奖金了。歌唱家的话不仅让观众们吃惊,主持人也吓了一跳,因为像他这么出名的歌唱家,收入肯定不会很低,怎么会借一堆的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于是,主持人代表大家向歌唱家问了几个好奇的问题:

问:“你今年多大了?”

答:“50岁。”

问:“你出名多久了?”

答:“20年。”

问:“夫人有工作吗?”

答:“有。”

问:“你们有几个孩子?”

答:“两个。”

问:“迄今为止,你们夫妇有多少钱的积蓄?”

答:“50万零7元6角。”

问:“如果不算此次大奖的奖金,那么你们夫妇的总存款额是多少?”

答:“7元6角。”

歌唱家老老实实的回答把大伙儿逗得哄堂大笑,难怪奖金不发的话,家里就揭不开锅了,确实是没钱了。这位歌唱家的家庭生活方式在澳大利亚很有代表性,就是典型的卯吃寅粮、借钱过日子的那种家庭,先大花未来钱,过好眼前的日子要紧。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还是很普遍的,西方人的储蓄观念很差,倒是透支能力很强,动不动就大刷信用卡,也不管将来还债时有多难。这也难怪,因为澳大利亚的福利还是很好的,老了有退休金、政府有老年人补贴费、有老年公寓、医疗免费、养老院也是免费的,所以,洋人们对未来的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储蓄防老的观念是很淡薄的,关键还是过好眼前的每一天。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能想象,像这位歌唱家这样的高收入家庭,到了50岁的时候,还清了欠债之外,居然只有7.6元的存款总额!

我们华人就过的是截然相反的一种生活,宁可委曲求全地、节衣缩食地过每天的日常生活,放弃许多的生活乐趣,也要尽量多地存钱,因为钱是华人的胆,有了钱才有安全感,才会对未来有信心。正如华人决不满足租房是一样的道理,按照中国的传统想法,有房子可以居住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是将这房子买下来,居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才有安全感。而西方人则比较少有这样的观念,他们是绝不会节衣缩食去买什么房子的,只要有地方住、并且住得舒服,是买、是租又有什么关系呢?



临时客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尽管美国人的工资很高,但他们都要把绿票票周周花光。有些东西虽然价格低廉,但只要自己喜欢,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购买。

第二:美国人一般都不买房,喜欢租房居住。租房付完房租后,剩余的都吃喝玩乐了。美国人是典型的享乐型,只要今天快乐就足够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第三:美国人倡导信用消费。美国人从小就灌输信用消费,基本没有储蓄,今天消费明天的钱。所以工资虽高,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基本就所剩无几。

综上所述,美国人虽然工资高,加上没有储蓄,消费任性又频繁,虽然物价低,也会捉襟见肘的。


Lily生活艺术


美国消费不低,消费不只是买车买手机。

美国高等教育的学费非常贵,一般来说一个大学需要100万到200万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等于免费的,美国助学贷款的总额是1.5万亿美元,学生贷款读大学是普遍现象,越好的大学越贵,中国基本不存在考上好大学读不起的现象,穷人基本都能拿到补助。

中国如果大学完全商业化,985学费20万一年还是有人趋之若鹜,还能增加GDP,但是这么做的话穷人基本永世不能翻身了。中国人累是因为向上的通道没有关闭,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实现阶级跨越的。

美国的人工非常贵,理发人民币200块,修下水道人民币几千块,装宽带人工费1000块(中国免费)

美国的医疗是全世界臭名昭著的,人均年医疗支出超过万美元(需要自己付钱,美国没有免费医疗),超过中国20倍以上就算按照收入比也远超中国,关键是美国人均寿命比中国还低


红绿鲤鱼驴


1、说美国人不存钱,是个很大的误会。在美国但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都会把一定比例的收入通过一种叫做401K或者IRA的方式存起来。这笔钱直到60岁才动用。蓝领工人,很多时候是工会变相帮他们存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由单位帮他们存一笔退休金(类似中国的情况)。

2、美国人投资的钱只有5%左右是现金,更高比例的钱用于长期国债和股市,美国人平均投资额很大。

3、美国有将近1/3的人不找工作,他们的收入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存钱。


狂飙的单车


1.奥巴马都还了几十年的昂贵的助学贷款,没这玩意儿普通中产根本上不起学;

2.昂贵的医疗保险,且多是商业保险;

3.铺张的生活方式

4.其他各种房租水电、车贷之类的日常必需品消费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民都疯狂消费,超前消费,一旦失业,马上破产,关键时刻几百美元都拿不出来,甚至还欠一堆账单还不起


撸遍天下狗


这问题的回答应该简单,出现这种现象完全基于美国人的消费观念。

第一,美国人的工作和健康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他们不为失业和生病担心,就没有这方面的应急储备。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大幅度影响生活质量。我说的问题是那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那种。

第二,美国人是生活在信用社会环境中的,这是句好听的话,换句话说,美国人是靠信用卡消费来“保证”生活的。为什么用保证而不是维持这个词,因为他们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消费品质标准。即便是有些中高收入人群也因为追求消费质量导致依靠信用生活。

第三,美国人工资水平有很大差距,从每月2000多美金到几万,几十万美金的就业者比比皆是。这就形成了消费阶层,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消费理念,但能归纳出“年轻时不玩不happy老了没机会”,大部分都是超前的(在我们看),只有少部分有节约投资的观念。

第四,消费理念的递增是依靠你的信用递增的。就是说你挣的多少先不说,你能向银行借钱再如期归还或分期归还,你的信用才能递增,你才能借更多的钱!你的信用越高,银行越乐于借贷给你。导致不管是高级白领还是一般劳动者都为了提升信贷额度,都开始使用信用卡消费。所以美国很有意思,你会看到各大超市和店铺(当然是很大型的)都可以为你提供带有本店标志和优惠额度的信用卡。

所以大家看到近期美国女议员在国会讨论新冠肺炎检测费用问题时,说出普通家庭拿不出400美金,要求部长根据立法,近似于逼着部长当时说出检测费用全免。[捂脸]

我的部分了解,和个人观点,希望给你帮助[微笑]


王老师Jason


美国在1980年代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史称里根主义,将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全部颠覆。

一方面,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知识经济大发展,研发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医疗科技,药品研发飞速进步。

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美国版的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从此以后,学费暴增,包括教材费都让人难以承担,房价腾贵,医疗费更是天价。虽然有医疗保险,但是,首先,美国目前仍有近三千万人没有医保,这些人生病只能死扛,不然费用吓死你。有保险的人,要看他买什么样的保险,不同保险保的范围不同 。好的保险,保险费高,但保险范围大;差的保险,保险范围窄,范围以外的部分要自费。

总之,在美国,超市可以买到的东西确实便宜,但涉及教育、医疗、还有一些人工服务,都非常昂贵,再加上他们储蓄意识不强,没有结余也就顺理成章了。


豪森林


一块钱有一块钱的活法,一百万有一百万的活法。

而且你的每一分钱都是商人们精心设计的,所以不可能留多少,除非自己有强大的意识。

一个个人vs 心理 经济 社会 广告 传媒等无数领域的高精尖人精们设计的蜘蛛网上 个人是斗不过的,所以钱包会越来越瘪,能战胜的办法就是自己的赚钱能力 超过自己欲望,还有一个就是强大的意志 不受外界影响 按照自己的规划消费。


看世界的吃货


中美两国消费观念不同,文化差异。中国人都是勤俭节约以备不时之需,美国人太傲慢了觉得自己生在超级大国日子只会越来越好除了事情国家会一包到底及时行乐所以没必要存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