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資那麼高,消費又那麼低價,為什麼會沒有節餘,難以想象?

秋哥174005467


這跟美國人的消費方式有關。

這不僅僅是個人喜好問題。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可能會發生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消費習慣。

美國勞工部發布了更新的數據,估算了幾種不同支出的消費者支出。以下是針對較大支出領域的一些主要趨勢的摘要。

醫療支出

美國人已經將越來越多的錢花在醫療保健上,而最新的聯邦數據表明,去年的支出出現了大幅增長。消費者單位去年平均花費近4,300美元,扣除通脹因素後比2013年增長16%。

對此最明顯的解釋是,《可負擔醫療法案》規定要求大多數人都必須獲得健康保險。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主要警告是,勞工部也對其方法進行了更改。為了提高準確性,該機構開始計算每個季度的消費者支付額,而不是依靠調查對象的保險賬單來支付,從而影響了與前幾年的可比性。

該圖表顯示了每個消費者單位的平均醫療保健支出,包括保險,醫療服務,用品和藥品:

房屋所有權,租金支出

住房成本是支出的另一個主要領域。數據中突出顯示的一種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在許多市場,住房存量無法滿足租賃需求,從而推高了房價。同時,自2007年以來,房主的成本一直持續穩定下降。

請注意,上面顯示的支出類別包括抵押貸款利息,財產稅,保險和維修費用。它們不包括公用事業,家用電器和傢俱或與設備有關的費用。

運輸支出

去年,美國人在與交通有關的所有費用上平均花費了9,073美元。在經濟衰退期間有所下降之後,這一數字有所回升,但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仍低於經濟衰退前的水平。

分解數據可以進一步顯示各種運輸費用的支出如何波動。

教育支出

在過去40年中,大學學費價格已大幅上漲。但是,勞工部有關教育支出的數據(其中也包括小學和中學的支出)並未描繪出穩定的上升曲線。部分原因可以由以下事實解釋:沒有教育費用的家庭被包括在平均值中(大多數家庭在大學裡沒有孩子)。美國大學理事會的研究還指出,在考慮到補助金,稅收優惠和其他援助之後,學生實際上大學所支付的學費漲幅沒有公佈的學費漲幅高。

此圖表顯示了有子女的已婚夫婦(不分年齡)的支出變化:

退休支出

最後,退休金和人壽保險金佔消費者支出的另一大領域。社會保障繳費和向僱員養老金系統支付的款項佔該類別支出的絕大部分。在過去的10年中,該領域的實際支出下降了5%以上。

數據說明

消費者支出調查估計每個消費者單位的平均年度支出,這個定義類似於一個家庭。並非所有消費者單位都購買給定類別的商品。因此,僅購買汽車的消費者單位的車輛購買和教育程度等類別的平均值明顯較高。另外,一些支出可能來自與工作無關的收入,例如禮物。


走進伊拉克


我來講一個澳大利亞的故事吧,都是西方國家,消費習慣差不多的。

東西方的不同儲蓄觀

(臨時客)

澳大利亞的9號電視臺有一個非常受觀眾喜愛的節目,叫做:“Who wants to be millionaire?”,譯成中文就是:“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意思,其實就是相當於中央電視臺的開心辭典之類的綜藝節目。不過就是獎金額度大很多而已,大概是連續答對15個問題就可以贏得百萬澳元的規則吧。當然,百萬澳元也不是那麼好掙的,越是到後面、題目就越難;此外,如果一題答錯,就會前功盡棄,這樣的遊戲規則也嚇退了很多本來有希望奪取大獎的人。

有一次,這個節目上來了一個很厲害的挑戰者,他是澳大利亞的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悉尼歌劇院的簽約歌手,他的名字我不大記得了,但顯然他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因為觀眾基本上都認識他,其地位大致相當於我們中國的蔣大為、李雙江之類的角色。而且,他每答對一題,都要放聲高唱一曲,聲音宏亮優美。歌唱家的出現,使得整個節目高潮迭起,掌聲不斷。老實說,這位歌唱家確實是一位見多識廣的人物,題題答對、一路過關,他甚至能答對:“當今活著的達賴喇嘛是第十幾世?”這樣高難度的問題,我想:這問題就是放到中國,也不見得有幾個人能答得上來。更何況他是一個澳大利亞人!但歌唱家確實是知識淵博,令人不得不服。於是,他就不斷的放聲歌唱,一路高歌猛進,一連答對14題,贏得50萬澳元了,只剩下最後一個百萬澳元的問題了,但最後這個題目實在太難了,他選擇了放棄,保住了到手的50萬澳元。

故事到這裡,本來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了。沒想到,兩個星期之後的節目裡,又一次見到了這位歌唱家。主持人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又來了?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自從上次贏得50萬元大獎之後,到他家來催債的人和公司不斷,但這邊的獎金又遲遲不能落實,家裡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所以,就只好厚著臉皮來催要獎金了。歌唱家的話不僅讓觀眾們吃驚,主持人也嚇了一跳,因為像他這麼出名的歌唱家,收入肯定不會很低,怎麼會借一堆的債?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於是,主持人代表大家向歌唱家問了幾個好奇的問題:

問:“你今年多大了?”

答:“50歲。”

問:“你出名多久了?”

答:“20年。”

問:“夫人有工作嗎?”

答:“有。”

問:“你們有幾個孩子?”

答:“兩個。”

問:“迄今為止,你們夫婦有多少錢的積蓄?”

答:“50萬零7元6角。”

問:“如果不算此次大獎的獎金,那麼你們夫婦的總存款額是多少?”

答:“7元6角。”

歌唱家老老實實的回答把大夥兒逗得鬨堂大笑,難怪獎金不發的話,家裡就揭不開鍋了,確實是沒錢了。這位歌唱家的家庭生活方式在澳大利亞很有代表性,就是典型的卯吃寅糧、借錢過日子的那種家庭,先大花未來錢,過好眼前的日子要緊。這種情況在澳大利亞還是很普遍的,西方人的儲蓄觀念很差,倒是透支能力很強,動不動就大刷信用卡,也不管將來還債時有多難。這也難怪,因為澳大利亞的福利還是很好的,老了有退休金、政府有老年人補貼費、有老年公寓、醫療免費、養老院也是免費的,所以,洋人們對未來的前景還是很有信心的,儲蓄防老的觀念是很淡薄的,關鍵還是過好眼前的每一天。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不能想象,像這位歌唱家這樣的高收入家庭,到了50歲的時候,還清了欠債之外,居然只有7.6元的存款總額!

我們華人就過的是截然相反的一種生活,寧可委曲求全地、節衣縮食地過每天的日常生活,放棄許多的生活樂趣,也要儘量多地存錢,因為錢是華人的膽,有了錢才有安全感,才會對未來有信心。正如華人決不滿足租房是一樣的道理,按照中國的傳統想法,有房子可以居住是絕對不夠的,必須是將這房子買下來,居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才有安全感。而西方人則比較少有這樣的觀念,他們是絕不會節衣縮食去買什麼房子的,只要有地方住、並且住得舒服,是買、是租又有什麼關係呢?



臨時客


美國人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美國人沒有儲蓄的習慣。儘管美國人的工資很高,但他們都要把綠票票週週花光。有些東西雖然價格低廉,但只要自己喜歡,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購買。

第二:美國人一般都不買房,喜歡租房居住。租房付完房租後,剩餘的都吃喝玩樂了。美國人是典型的享樂型,只要今天快樂就足夠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

第三:美國人倡導信用消費。美國人從小就灌輸信用消費,基本沒有儲蓄,今天消費明天的錢。所以工資雖高,交完房租,還完信用卡,基本就所剩無幾。

綜上所述,美國人雖然工資高,加上沒有儲蓄,消費任性又頻繁,雖然物價低,也會捉襟見肘的。


Lily生活藝術


美國消費不低,消費不只是買車買手機。

美國高等教育的學費非常貴,一般來說一個大學需要100萬到200萬人民幣,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等於免費的,美國助學貸款的總額是1.5萬億美元,學生貸款讀大學是普遍現象,越好的大學越貴,中國基本不存在考上好大學讀不起的現象,窮人基本都能拿到補助。

中國如果大學完全商業化,985學費20萬一年還是有人趨之若鶩,還能增加GDP,但是這麼做的話窮人基本永世不能翻身了。中國人累是因為向上的通道沒有關閉,通過努力還是可以實現階級跨越的。

美國的人工非常貴,理髮人民幣200塊,修下水道人民幣幾千塊,裝寬帶人工費1000塊(中國免費)

美國的醫療是全世界臭名昭著的,人均年醫療支出超過萬美元(需要自己付錢,美國沒有免費醫療),超過中國20倍以上就算按照收入比也遠超中國,關鍵是美國人均壽命比中國還低


紅綠鯉魚驢


1、說美國人不存錢,是個很大的誤會。在美國但凡有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會把一定比例的收入通過一種叫做401K或者IRA的方式存起來。這筆錢直到60歲才動用。藍領工人,很多時候是工會變相幫他們存錢,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由單位幫他們存一筆退休金(類似中國的情況)。

2、美國人投資的錢只有5%左右是現金,更高比例的錢用於長期國債和股市,美國人平均投資額很大。

3、美國有將近1/3的人不找工作,他們的收入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存錢。


狂飆的單車


1.奧巴馬都還了幾十年的昂貴的助學貸款,沒這玩意兒普通中產根本上不起學;

2.昂貴的醫療保險,且多是商業保險;

3.鋪張的生活方式

4.其他各種房租水電、車貸之類的日常必需品消費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全民都瘋狂消費,超前消費,一旦失業,馬上破產,關鍵時刻幾百美元都拿不出來,甚至還欠一堆賬單還不起


擼遍天下狗


這問題的回答應該簡單,出現這種現象完全基於美國人的消費觀念。

第一,美國人的工作和健康保障制度相對完善,他們不為失業和生病擔心,就沒有這方面的應急儲備。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大幅度影響生活質量。我說的問題是那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那種。

第二,美國人是生活在信用社會環境中的,這是句好聽的話,換句話說,美國人是靠信用卡消費來“保證”生活的。為什麼用保證而不是維持這個詞,因為他們各個階層有各個階層的消費品質標準。即便是有些中高收入人群也因為追求消費質量導致依靠信用生活。

第三,美國人工資水平有很大差距,從每月2000多美金到幾萬,幾十萬美金的就業者比比皆是。這就形成了消費階層,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消費理念,但能歸納出“年輕時不玩不happy老了沒機會”,大部分都是超前的(在我們看),只有少部分有節約投資的觀念。

第四,消費理念的遞增是依靠你的信用遞增的。就是說你掙的多少先不說,你能向銀行借錢再如期歸還或分期歸還,你的信用才能遞增,你才能借更多的錢!你的信用越高,銀行越樂於借貸給你。導致不管是高級白領還是一般勞動者都為了提升信貸額度,都開始使用信用卡消費。所以美國很有意思,你會看到各大超市和店鋪(當然是很大型的)都可以為你提供帶有本店標誌和優惠額度的信用卡。

所以大家看到近期美國女議員在國會討論新冠肺炎檢測費用問題時,說出普通家庭拿不出400美金,要求部長根據立法,近似於逼著部長當時說出檢測費用全免。[捂臉]

我的部分了解,和個人觀點,希望給你幫助[微笑]


王老師Jason


美國在1980年代進行了新自由主義改革,史稱里根主義,將羅斯福新政以來的凱恩斯主義政策全部顛覆。

一方面,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活力,知識經濟大發展,研發實力又上了一個臺階,醫療科技,藥品研發飛速進步。

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美國版的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從此以後,學費暴增,包括教材費都讓人難以承擔,房價騰貴,醫療費更是天價。雖然有醫療保險,但是,首先,美國目前仍有近三千萬人沒有醫保,這些人生病只能死扛,不然費用嚇死你。有保險的人,要看他買什麼樣的保險,不同保險保的範圍不同 。好的保險,保險費高,但保險範圍大;差的保險,保險範圍窄,範圍以外的部分要自費。

總之,在美國,超市可以買到的東西確實便宜,但涉及教育、醫療、還有一些人工服務,都非常昂貴,再加上他們儲蓄意識不強,沒有結餘也就順理成章了。


豪森林


一塊錢有一塊錢的活法,一百萬有一百萬的活法。

而且你的每一分錢都是商人們精心設計的,所以不可能留多少,除非自己有強大的意識。

一個個人vs 心理 經濟 社會 廣告 傳媒等無數領域的高精尖人精們設計的蜘蛛網上 個人是鬥不過的,所以錢包會越來越癟,能戰勝的辦法就是自己的賺錢能力 超過自己慾望,還有一個就是強大的意志 不受外界影響 按照自己的規劃消費。


看世界的吃貨


中美兩國消費觀念不同,文化差異。中國人都是勤儉節約以備不時之需,美國人太傲慢了覺得自己生在超級大國日子只會越來越好除了事情國家會一包到底及時行樂所以沒必要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