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三年的物業費,今天一次性補齊了

疫情之中,有排隊買口罩的,也有排隊交物業費的。作為後一種行為的踐行者,我對物業這個行業,有太多話要講。

不怕人笑話,過去我一直比較仇恨物業,誰要幫物業說話,我就看不慣誰。在我看來,中國的物業行業,是一個專門收錢不辦事的行當,無事時三天兩頭催著業主交物業費,等遇到問題請他們幫忙的時候,又推三阻四,兩副嘴臉。要我交物業費,基本上就是讓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錢打水漂,怎麼不心疼?

於是乎,物業費拖拖欠欠,就這麼過了三年。

有人就問了,櫥窗裡標價1萬5,和偶像同款的的夾克買起來不見你心疼,怎麼一說起交物業費,心裡就捨不得了呢?

這樣比較,後一種行為的確顯得有些滑稽。我也承認拖欠物業費這事不太地道,但我有自己的理由。

平常購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是貨真價實的喜悅感和收穫感,而小區裡交物業費,作為業主,我獲得了什麼?有人說不交錢而享受物業服務,本質上是對人的侮辱。可老實說,物業服務與享受之間,相差太遠。

可能是我們小區物業費不高的原因,除了基本的日常管理,平時物業基本沒什麼存在感,就更談不上服務了。物業的努力我看不到,與他們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中,壞臉色倒是看了不少,叫我老老實實交錢,這不是鬧心嗎?

很多人不願意交物業費,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滿意物業服務。我相信在絕大多數人心中,物業的面目都不太正面。物業與業主,通常是橋歸橋,路歸路的關係,許多新聞中,物業更多扮演的是一個欺壓業主的黑惡勢力,而非正正經經的服務角色。這一點,物業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有人把物業費比作小區的“稅收”,我覺得這個比喻比較貼切。要不是具有強制性,試問,誰會上趕著納稅呢?

今天能一口氣補交三年的物業費,是因為疫情讓我紮紮實實體會到物業工作人員的不容易。以前從沒感覺到物業公司有多重要,這次突然發現,原來“萬惡”的物業還有溫情的一面。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聽說好些小區的物業員工怕危險紛紛跑路,相比之下,我們小區物業的一線員工主動承擔起疫情防控的責任,門口的保安檢測工作細緻嚴格,小區的日常消殺也沒斷過,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還提供“跑腿”“代購”等服務,一些隔離在家的業主在業主群裡為物業點贊,這種擔當和作為,讓我對物業有了很大改觀。

這段時間,朋友圈和網絡上充滿了對物業人員的讚美,一改物業往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輿論局面。我的確也看著自家物業衝鋒在前,守衛著我們的家園。沒有專業的防護知識、防疫設備,卻在保護每位業主的生命安全,我並非一個鐵石心腸的人,看著他們在犧牲,為防疫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怎麼能不受觸動。

疫情使我看清了很多善惡美醜,物業為業主撐起的一道防線,已經足以讓我向他們致敬!

作為業主,我並不求物業做出多麼轟動小區、造福萬家的事情,只要日常服務中帶點人情味,有時候一點一滴的小事,就能打動人。一個實實在在為小區服務的企業,誰會死皮賴臉拖著物業費不交呢?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每一位堅守崗位的物業人,一定都要健康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