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木頭弟

平凡的,專注的,自由的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01我不想看見你,正如你看不見我一樣

先講一個我遇到的事兒。

2017年趕上好時機,買了套房,2018年中旬接到開發商收房通知,因為中途耽擱了些事兒,我沒趕上集中收房,再去被告知得去小區物業辦理收房手續。 找到物業,物業說得先交物業費,才給驗房給鑰匙。 我說,物業費肯定交,但你得先帶我去看看房子,沒啥問題,一分不少。物業說,這不行,必須交完錢再帶看房子。

我說,誰規定的。

前臺物業顯然被我問得不知所措,說不知道,得找我們領導。趕上那天下午還有事,看著前臺小姑娘也有點懵懵懂懂的,老婆說,算了,不扯了,交錢、看房、拿房、走人。說實在的,第一次跟物業親密接觸,感覺不太好,但很快我發現,這還不是最壞的,因為在這之後房子的維修問題一直拖拖拉拉,最終讓我忍無可忍,直接罵街。再後來,一直到現在,只要談及物業,我氣仍不打一處來。

錢給了,事沒辦妥,鬧心啊!

和朋友聚會,或和同事聊天,每凡談及自家物業,貌似所有人都一肚子氣,不是小區亂收停車費了,就是樓道幾天沒人打掃了,再或者是又來收物業費了……

物業,可能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差不多就是光收錢不作為、不好好做服務就想變著法子巧取豪奪、欺壓百姓的負面形象了。

網上搜一搜,電視臺熱播的民生欄目,似乎永遠充斥著大量業主和物業矛盾。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02我走的路和橋,你不懂何談與我對話

我們不經要問,物業和業主本來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如今關係為何走到這般?

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得先來認識下物業。

物業管理,80年代從香港引進的,伴隨改革開放,先是在深圳試行,後來隨著全國商品房經濟升溫而不斷髮展至今天。深圳也被稱為我國物業管理的發源地。

相信看見這裡大家也很奇怪,為什麼物業是從香港引入的,好像公攤面積也是從香港引入的,你猜對了,它們同屬一批“舶來品”。

作為改革開放的時代產物,一分為二看待新的事物更有利於我們理性認識和判斷。

說實在的,中國的商品房經濟也就短短四十年,這個伴隨著房地產經濟發展而來的行業滿打滿算也就四十年(其實沒有),同時這個行業還在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做跨越式進遞和發展,並不斷修補房地產大躍進中遺留的各式各樣問題。

你能指望它發展有多好,有多成熟,有多完善?

不能指望。

但我們呢,我們是不認這個賬的,人們很現實,我交了錢,我就得享受對等的甚至超值的服務。

這是人性,人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別是對公眾資源。

錯了嗎?人性沒有對錯,只是我們的期望值有點高。

好了,矛盾也就隨之產生。

西方有本書叫《塞萊斯廷預言》,它的故事是由一份神秘手稿開始的,這份手稿預言了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人類社會有一次巨大的變革,“我們的文化也將由此發展為一種完全精神取向的文化。”

書中說,起先這種變革總在不知不覺中,作為人內心那種焦躁不安的感覺而呈現出來的。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那種典型的"我第一"的姿態正是人們焦躁不安、有所企求的反映”,當人們都帶著這種態度來處理“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時,由於期望值過高,就使得這種關係幾乎變得不可能。

誠然,客觀地來講,物業近四十年的發展理應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不規範到逐漸規範。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這個行業是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野蠻發展而來的,而且從它一出生,還帶有一定的社會管理屬性。一個既帶有市場屬性又帶有社會屬性的東西,在紛紜變幻的時代,磕磕絆絆走到現在,實屬不易,而它本身的從業者素質又是參差不齊,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都是來自社會底層。

這些種種,遇到正在從物質文明向精神文明轉變的“焦躁不安”的我們,可想而知,這種不平等的對話畫面有多麼滑稽,又有多麼可笑。

講個笑話。

一個業主在小區裡看見野貓野狗比較多,建議物業處理下,物業很配合也很積極,第二天舉行了全員打狗大賽,整個小區哀聲遍野,結果又遭投訴。業主說,我讓你處理下,讓你打死它們了嗎,難道你們不知道阿貓阿狗也是生命?!物業沒人性。

當然,這只是個冷笑話,現實中或許不會發生,誰知道呢?

所以,物業淪落到不受待見也就不足奇怪。

你得知道,當所有人都在對你說,這樣不對、這樣不行、這樣不是時,你做任何事都是徒勞,因為近四十年甚至更長遠,重複的話被重複的說,重複的雞毛蒜皮被重複家長裡短。

不斷重複的說法只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裡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複的主張的人,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而事實上,我們已經對它深信不疑。

數量,莫種意義上,即是正義。

所以,物業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可能會持續下去。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的話。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03原來你的另一面其實也挺美

2020年正在發生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陡然發現,身邊的物業原來也有“另一面”。

似乎是一夜之間,朋友圈和網絡,鋪天蓋地都是讚美“咱家”物業有多麼認真負責,多麼用心在“保衛”我們的家園。疫情,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平日不去刻意分辨的黑與白。

物業確實衝鋒在抗疫的最前線。

病毒肆虐,千家閉門,萬人空巷,他們用責任擔當,毅然“逆行”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叫響並踐行“治療一線在醫院,防控一線在物業”的口號。

戰“疫”已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看到物業的價值。

你得認清一個事實,中國行政體系的末端在社區,社區的執行大部分依靠物業。

現在我們應該慶幸1981年物業從香港被引入內地,如果社會管理的組織機構仍靠社區和政府,那這次抗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效果,取得最終勝利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以我住的小區為例,物業從國家頒佈“戒嚴令”以來,幾乎全天候24小時對小區進行防控;每天會發防疫常識和政府通知給到手機上;每天對小區樓道、電梯進行消毒,並在公共場所安心的放上一次性抽紙;每天小區出入口進行登記、測溫、陌生攔截。

甚至有的小區為隔離人員、獨居老人主動提供買菜上門、遛狗、快遞代取、醫藥物資救急等暖心服務......

新冠疫情下,業主與物業關係空前融洽。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04今天的你應該被銘記

有人說,物業突然變了。

我說,首先,得承認是距離產生了美。

我們和物業的距離,因為這次疫情,變近了。

但以前很遠。

第一,是不瞭解;第二,是不想了解;第三,我們以為只是那樣。

是的,平常沒有多少人關注他們,他們是誰,他們每次在做什麼,他們幾點上班,除了物業費,我們關心。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看見,保安大叔每天24小時測溫登記,不放過任何一個進出小區的人。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看見,保潔大媽每天清晨6點揹著沉重的消毒罐子滿園來回多少遍。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看見,年輕的物業小姑娘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在群裡不斷髮出新冠疫情的及時通告,讓我們第一時間瞭解發生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自己。

因為他們做到了,所以新冠疫情病人沒有爆發式增長。

決策者應該被表彰,但執行者更應被銘記。

他們是這場抗疫戰役能取得勝利的基石。

05你突然懂了我,謝謝這是物業費,請收下

是的,或許我們應該多些耐心,多些時間,給予他們。

是的,就如同我前面說的,當所有人都按照慣性思維說你“不對、不行、不是”時,你做任何事都是徒勞。

但這並不是事實,一個行業有這個行業的發展邏輯,你否定它或者漠視他,並不會讓他消失,也不會讓他不向前走,不管怎樣,他們也走了將近四十年。

多些包容,也就多些機會,也就多些理解。

這次“突然變了”不是偶爾,我們平時看不見聽不著,不等於他就沒有做。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如今他們被重新認知,是必然,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停過。只是他們從前給予我們的和呈現給我們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罷了。ps:我們看到,房地產行業因為這場疫情,對產品的研究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多的從智能管理系統加強了投入,或許,未來的物業管理人工智能化時代即將到來。第二點得承認,這次疫情發生後,物業的價值閃光點正好落在了我們的期望值上,我們也就感覺他變了。所以說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對與錯,是與非,只是認知帶來了評判標準,然後時間一直在改變這個標準。

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們在做,做了哪些,並且做得還非常好,符合我們的想象,滿足我們的期望。

最直接一點就是,物業費沒有白交,看清楚了,看到用在哪兒了。

後來到2月底,我也主動繳納了物業費,給了那個經常發我微信的物業管家,雖然還沒到期。後來我私下問她,她說,因為這次疫情,小區物業費收繳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而且,更多的人在提前繳納物業費。

因為知道了,所以相信了。

這倒印證了那句古話叫“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你成天想著怎麼賺這賺那錢,忘記了自己應該幹什麼的,“竹籃打水兩場空”。相反,你做好你應該做的,然後靜等花開,水到渠成,不用你煩心,物業費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讓老實人吃虧;業主是善良的,你若沒有歪心思,我們也就沒有壞心思。你做的好,就表揚你,就讚美你,就擁護你,就支持你;你做的不好,那我們就教育你,批評你,排擠你,反對你。大道至簡。

成見並非一成不破。

所以,一個人打破成見的最好辦法是行動,同時真心實意的願意承認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真心的進行改正(贖罪),如此這般,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顯然他們這次做到了,無論過去你在人們心目中有多爛,或者沒有說的那麼爛,或者真就是那麼爛,但你今天的表現已經證明了自己,同時我們也希望能繼續證明下去。時間是最公正的評判者。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

06喧囂落幕時,我們如何相見相處

我們還可以有更多的坦誠布公,如果這個行業願意的話。

社會在進步,業主也在進步,人們的期望值會繼續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並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講究,物業是否準備好?你們是否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僅僅是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守門員,繼續等待業主來找“麻煩”?

物業雖然是服務行業,但必須與時俱進,跟上被服務者的節奏。

這場“戰役”畢竟是短暫的,平時才是漫長的。戰“疫”終將勝利而結束,迴歸常態的那一天,我們又該應該如何相處?

其實,矛盾來自不安全感。

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你是否準備好,是否能跟上我們的節奏。

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要一個蘋果,你是否還會給我一個梨。

我們想要的,無非就是安全感、痛點和隨時間變化的期望值。

我們衷心希望,隨著這場戰役落幕,“我們的”物業能以此為鑑,心貼心,把距離繼續拉近,把溫暖繼續傳遞,與我們一起,迎接全新的未來,不負這場戰役的考驗和並肩作戰的友誼。

當然,也莫太急,別慌,努力迎著光,你終能見到曙光。

07迴歸本源,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老子學說中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叫做“迴歸本源”。迴歸本源,就是去除生命中多餘的色彩,讓生命中只有它本來的顏色。

對業主來說,本源就是我給你錢,給你物業費,你提供讓我滿意、滿足的服務,符合我期望價值點的服務。簡單又直接。

對物業行業來說,本源不是收物業費、不是掃地、不是看大門,不是變著法子賺錢,而是用心去做服務,什麼叫用心呢,就是用心去感受業主想要的,比如這次疫情防控,就是用心在服務。

當你用心了,網上和新聞媒體自然也就會一片叫好,現實中主動繳納物業費。就像這次一樣。

物業費,不是你收上來的,是我心甘情願給你的。

本源,是一個人或者一個行業立身之道。

當你追求道以外的東西時,哪怕只是一種做事的技巧,或是一種你隨喜的德行,只要稍不注意,也容易背離大道。

因為,人心非常微妙,少了一點點觀察和警覺,就容易變成作秀、表演,就算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也是一種虛偽的東西。

所以,請別再感動自己了,人生來去匆匆,我們只能關注與自己有關的事,有關的人。

所以,也請別再作秀了,我們需要真實的服務!你的用心,沒有人不會感受到。感動別人,才能感動自己。

所以,做任何事,只要動搖了智慧的本體,忘掉了事物的本質,去追求或塑造一種本末倒置的假象,一定會背離大道。大道就是無常,就是變化,就是萬事萬物執著的本性。

迴歸本源,才能面向未來。

初心不變,才能方得始終。

對物業是這樣,對我們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