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武漢本地人基本不去黃鶴樓,去的基本都是遊客?

半導體國際資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中國有句老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黃鶴樓雖說久負盛名,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稱。今年國慶期間,更是遊客爆滿,躋身全國網紅打卡勝地。對於武漢本地人來說,對黃鶴樓太熟悉了,每次經過長江大橋都會看到黃鶴樓,大多進去看過一兩次了,所以覺得不新鮮。再一個黃鶴樓外觀雄偉壯觀,氣勢恢宏,在外面看一下就可以,進去了可以觀賞的地方不多,加上要收65元的門票,當然也沒有必要經常去了。

所有的景區都一樣,對於外地人來說,來一兩次不容易,對景點很新鮮,都想一睹為快,對於本地人來說,他天天能見到,再好看的景點在他眼裡也不新鮮了。象桂林山水一樣,外地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形容山是“奇秀險”,形容水是“靜清綠”,對於桂林本地人來說,沒什麼好看的,天天見到就是那個樣子。道理是一樣的。

對於外地遊客而言,黃鶴樓作為千古名樓,還是有必要遊覽一下的。上學時代課本里都有黃鶴樓的詩詞,相信那時都是想親眼看一下黃鶴樓的尊容。既然來到了武漢,花65元,了卻自已的一樁心願,不亦樂乎!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環遊漫步


不請自來,雖然下面的網友回答了很多,但其實沒說到關鍵,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武漢本地人基本不去黃鶴樓。

一是武漢是山水園林城市,免費的江湖美景綠地公園已成為市民的家常便飯

截止去年十一月份為止,武漢市內修建了各類公園七十多個,基本上比較好一點的小區都有街心公園,附近不遠就有休閒綠地公園,提供給市民玩樂休閒的地方太多,不少公園佔地面積廣闊,還附帶湖景,以及各種臨水景觀。而且對於類似楚人性格,骨子裡比較自由奔放的武漢人來說,沿江沿湖的地段更加吸引他們的腳步。

武漢的水與海邊不同,雖然常常感嘆水面寬廣,卻沒有颱風海嘯的風險,更沒有在海上空曠寂寞的悵然感覺,加上大量住宅小區沿湖沿江分佈,所以武漢的江水湖景深受市民喜愛。另外還有廣闊漫長的江灘景色、沿湖綠道,這些地方都建設得美輪美奐,又有專業的景點維護,很多景色遠勝於傳說中的西湖,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全都是不收費的,所以廣泛的成為武漢普羅大眾的家常便飯。而黃鶴樓反正大家去過一次就可以了,家門口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就像美味的家常便飯天天都有得吃,黃鶴樓嘛,就沒必要再去和外地遊客一起湊熱鬧了

二是黃鶴樓在武漢人印象裡是人文建築,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意義,並非休閒遊玩的考量

黃鶴樓歷史太悠久,含義太深刻,它是武漢千年文化的一個代表,甚至是國運的象徵,最早的黃鶴樓的傳說是南朝大神——全能的科學家祖沖之記載的,宋朝蘇東坡也寫詩記載了他那個年代黃鶴樓發生的神奇異事,其他道家典籍記載與民間傳說不計其數,與黃鶴樓有關的歷代文學作品輝煌篇章更是洋洋灑灑,多如牛毛。它在歷朝歷代屢次被毀,又重新修復,歷朝歷代都是用最好的工藝來更新重建它,傳說中它與國運休慼相關,所以它在,武漢就在,它在,則吾國安好。

文化厚重的黃鶴樓對於武漢人來說,那不是玩的地方,那是文化之地,是學習的地方好吧,因為其人文太厚重,所以即使是找到一個最沒文化的武漢土著,他也不會把黃鶴樓當做遊玩的地方,他會說:那裡不好玩,要玩就克別滴地方。所以外地朋友來,不少武漢土著也不想陪著去黃鶴樓,要去就讓外地朋友自己去好了,因為那裡面隨便走一步就是幾百年到一千年的歷史文化,武漢人又會說:你又不是專家,克那裡揍麼司,算鳥算鳥,那反正是個後修的樓,你就莫克了😂。

其實我還真聽導遊講過黃鶴樓的文化,有的真是亂講一氣,好沒文化啊🤣。所以不少武漢土著並不隨便去。但是他們遛娃的時候會去,給娃講的時候不怕講錯,反正先給娃灌輸一點傳統知識,娃娃以後會自我完善提高的。至於外地盆友嘛,要就別去,要你就自己去,你又不是我伢🤣。

三是作為遊客來說,自己熟悉的東西再寶貴也已習以為常,只有遠方陌生的景緻才是風景

其實黃鶴樓是在一個很大公園裡面,黃鶴樓外圍的公園是免費的,附近居民長期就在公園裡溜達,對他們和所有的武漢人來說,黃鶴樓的文化雖然很了不起,但也已經習以為常了,反正玩的地方又多,而且還都免費,就不要和外地遊客去擠黃鶴樓了。

就像有個記者問西安本地人關於大雁塔的視頻,外來遊客去西安都會去大雁塔,但是那個當地人坦然的說,大雁塔沒什麼好玩的,一個塔而已。因為他已經習以為常了。還有號稱桂林山水甲天下,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這些地方,你去問問當地人,他們會對自己習以為常的風景感冒嗎?

就像我們武漢人天天在大江大湖之間生活,早就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這是什麼風景,結果傻傻的跑到以湖景盛名天下的某地遊玩,才大失所望的明白,原來自家門口居然有這麼閃的風景,自己卻不自知,所以武漢人不去黃鶴樓,卻跑去看鸛雀樓或者雷峰塔,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遊客心理,沒什麼奇怪的。


白雲黃鶴江湖水


感謝樓主的問題分享,我就是武漢人,對於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河樓也有自己看法,以下純手打,希望看到的朋友閱讀,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謝謝大家了!

關於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而去的一般是遊客,其實是這樣的,黃鶴樓處於武昌區,算是市中心了,旁邊也是戶部巷,吃玩都比較方便,可謂是一個很好的去出了,並且也是國家5a景區,要名也有名。但是這其實已經不是以前的黃鶴樓了,這是經過一番翻新,甚至是重做的樓了,並沒有以前那種原滋原味,古風之樓得感覺。而武漢本地人基本都知道這個情況,並且遊玩的地方也比較少,佔地不大,從心裡角度來講,我也不願意付這張門票錢再次去看一下這座現代化復古的人工樓,而外地人來旅遊,基本就是有名的景點都會去看看,出一趟遠門不容易,能體驗的都去體驗一下,感受一下都可以的。就像武漢人吃小吃一般也不去戶部巷,會去街邊,小巷子,發現真正的美味,聽長沙本地朋友說,他們也不會去火宮殿,也是去路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本地人一種習慣吧!

再次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可以的話,點個關注唄







迷途的追夢人


中國有句老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黃鶴樓雖說久負盛名,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稱。今年國慶期間,更是遊客爆滿,躋身全國網紅打卡勝地。對於武漢本地人來說,對黃鶴樓太熟悉了,每次經過長江大橋都會看到黃鶴樓,大多進去看過一兩次了,所以覺得不新鮮。再一個黃鶴樓外觀雄偉壯觀,氣勢恢宏,在外面看一下就可以,進去了可以觀賞的地方不多,加上要收65元的門票,當然也沒有必要經常去了。

所有的景區都一樣,對於外地人來說,來一兩次不容易,對景點很新鮮,都想一睹為快,對於本地人來說,他天天能見到,再好看的景點在他眼裡也不新鮮了。象桂林山水一樣,外地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形容山是“奇秀險”,形容水是“靜清綠”,對於桂林本地人來說,沒什麼好看的,天天見到就是那個樣子。道理是一樣的。

對於外地遊客而言,黃鶴樓作為千古名樓,還是有必要遊覽一下的。上學時代課本里都有黃鶴樓的詩詞,相信那時都是想親眼看一下黃鶴樓的尊容。既然來到了武漢,花65元,了卻自已的一樁心願,不亦樂乎!


印象武漢


解放前的黃鶴樓不是真的黃鶴樓,真的黃鶴樓被燒燬了。但是有一座黃鶴樓的配樓,矗立在江邊,人們可以自由遊覽。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修建長江一橋時,這座“黃鶴樓”被拆除。八十年代政府重建了黃鶴樓,門票一塊五毛錢,當地很多人遊玩了過後再帶外地趕來的親友去玩。

現在黃鶴樓門票幾十元,外地遊客多,本地人覺得既然看過了,不必再去湊熱鬧。


擱板天天裝佛系


有句話說的是,旅遊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去。

沒去過武漢,更沒有去過黃鶴樓,不過聽說現在的黃鶴樓是後期重建的,而且在重建的時候居然安裝了電梯,這樣的文物修復不要也罷,文物修復過程中,需要儘量還原文物之前的舊貌,就算不能全部恢復,也不能隨意加上現代的設計,至少黃鶴樓裝電梯這個事情就不該發生。

一般情況下,熱門景點當地人都不大愛去,就像上海的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南京的夫子廟秦淮河,成都的春熙路、錦裡這些地方,本地人很少去的。

不去的原因是,平時去的機會多,去的意願不大,而且熱門景點的遊客太多,一來擠的慌,二來東西價格高。











劉曉曉


這個是事實,武漢本地人基本都不去黃鶴樓的。
黃鶴樓是武漢最有名的景點,不僅在書本上有多次呈現,而且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稱號,使得它享譽海內外。作為一個這麼著名的景點,為什麼反而還得不到本地人的青睞呢?原因還是有很多的:
首先,很多人都是伴隨著它長大的,已經把習慣當成了自然,已經見怪不怪,意識中並沒有想去遊覽的念頭,所以也就不會去遊玩了。而且,這個是屬於家門口的景點,腦中並沒有覺得有新鮮感,所以更加不願意去了。
然後,也有些人從小就被學校組織遊覽過,以至於長大後,不太想再去看。再就是,景點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為了遊客而設置的。作為本地人來說,有更多值得去看的人為景點,而且更符合自己的遊覽需求。除非有工作上的接待,或者是陪伴外地過來的親朋,一般都不太願意去湊熱鬧。最後,就是景點已經被商業化了,對於商業化的景點來說,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如若只是為了滿足心理上對於古文化建築的一種追求呢,黃鶴樓也已經是經過多次重建的,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意義,理性上來講,看與不看並無大礙。


水煮網事


打個比方,你家附近就有個旅遊景點,你天天路過都能看到,你說你還會想去看看嘛?


Hi差不多


這個好解釋,你老家附近的什麼什麼公園,以前不要票,現在要票,而且價格小貴,你還會去嗎,呵呵


渡之秋


1.門票

一半會去旅遊的遊客,第一次想到的一定就是門票了,如果一個景點能不收門票,那無疑對遊客來說就是最好的去處。那麼黃鶴樓的收費門票是怎麼算的呢?早期的黃鶴樓門票僅5元,後來漲到10元,20元,40元,到現在的80元。感覺對比其他的旅遊景點,確實便宜。但武漢本地人還是覺得這些錢還不如燉只雞補補身體。

2.偽“古”建築

黃鶴樓,已經被本地人稱之偽古建築物,重修了至少6次,而且還有電梯。據說上去看個風景還可以做電梯,真是“挺方便的”!

而且武漢本地人稱,就算上去也沒什麼好看的,門票還這麼貴。有些武漢本地人活了幾十年都沒去過黃鶴樓。黃鶴樓就是專門坑外地遊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