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一老師在教室被學生持物猛打頭部,仍在ICU未醒, 你怎麼看?

楊默晗


已經看過了這個視頻,一句話:憤怒。

據網傳的監控視頻顯示,10月24日12時21分左右,一名男性年輕老師從後門進入教室,準備將手中的雨傘撐開放在地上,另有一名個子比教師略高的男生緊隨其後雙手緊握疑似磚頭的物件從背後連續用力擊打該老師頭部9次。隨著擊打的“砰砰”聲,還有該教師的哀叫聲。隨後該老師倒地不起。

似是餘恨未消,面對已經倒地的教師,此後打人學生離開後又返回想繼續施暴,但被其他學生攔住拉開。

有消息稱,受傷老師正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傷得很嚴重”,目前仍未甦醒,醫生和家屬已多次“交流病情”。

這個事件讓人聯想到最近大連年僅10歲的女童被害身亡的慘劇。犯罪嫌疑人蔡某某因未滿14週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而不用承擔刑責。

據受害女童的親屬講,在女童失蹤後,蔡某某還來詢問是否找到孩子的下落了。“他那時神態很平靜,按照時間來推斷,那時候蔡某某應該是已經把她騙到家裡了,他竟然能神色鎮定地來打聽消息。”

與蔡某某殘忍地殺害女童的一樣,這名對老師痛下殺手的男生身上也表現出了暴戾和目無法紀的特點。之所以會這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難辭其咎。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中,子女們“唯父是從”,社會上“以老為尊”。但當下在不少家庭中早已異化為以兒孫為中心,這些被全家人嬌寵的孩子,自私任性、唯我獨尊、專橫跋扈。另有一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則是缺少應有的管教,也容易造成冷漠、攻擊性、情緒失控等不良性格特點。同樣,學校教育由於多年來“智育第一”,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或者即使有法制教育,也多為表面文章,缺少實效。再加之教師懲戒權的缺失,學生違紀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可以說也助長某些學生的囂張氣焰。

當然,正如《人民日報》關於《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孩 悲劇何以再次上演》的評論文章所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從家庭、學校,到政府、司法機關,再到社區,一個都不能少”。比如司法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讓故意行兇者受到應有的懲罰。

回到“仁壽一老師在教室被學生持物猛打頭部”事件上來。筆者認為不論該打人學生是出於何種原因,也不管是該捱打教師此前有何種過錯,一碼歸一碼,必須讓施暴者受到應得的懲罰!


牟山花下客


“10秒內用磚頭狂砸老師9次”,四川一初中生在教室裡這樣來報復班主任老師,而且是趁老師不備,從其背後偷襲式的攻擊,致使老師仍然在ICU未醒。這是一起令每個有良知的人痛心的事件,是學校甚至是教育界的奇恥大辱。身為一名普通高中教師,沒有任何名氣的小人物,我要說說我的看法,以希各位同仁能夠學會自我保護。

首先,我們從事教學的各位同仁要明白,這是一個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時代。現在孩子的家長出生於80年代後,當時正逢改革開放,老百姓要富起來,爆發戶不斷地湧現,甚至可以說當時是一切向錢看的年代。這些家長就是被寵著長大的,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艱難歲月。而且他們成長起來時正是花天酒地、燈紅酒綠、西方文化強烈衝擊我們的時候,他們從思想裡就接受了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另外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可以說被慣壞了。這些人,如果接受了高等教育還好些,否則就是在心中充斥著“金錢是萬能的”思想。現在他們成了初中生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他們懂嗎?甚至他們還認為自己是孩子呢,他們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可以說,這部分人中有很多都嚴重缺乏仁愛之心。明白了這些孩子的家長是這樣一批人,那麼身為教師的群體,就要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高危職業,不要把自己估計過高了。

其次,當下國家提倡尊師重教,可是還沒有真正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任何一個老師只要體罰學生,媒體曝光後,都會受到處罰。好像有全社會群起而攻之的架勢,你說令人寒心不寒心?試問,哪位老師會無緣無故體罰學生呢?可學生打了老師,又有多少社會力量在幫助老師討回公道呢?這是滿14週歲了,要受法律制裁,如果不滿14歲呢?誰又來保護老師呢?

第三,我們要學會自我保護,要學會教育自己,然後再教育學生。學生打老師,還有必要談它的是非性嗎?誰能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呢?至於這名學生的家庭背景,我們沒有必要再去談論什麼,我只想說說老師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巡邏隊發現的問題,把學生交給了班主任黃老師,那麼黃老師應該怎麼辦?我們看到警方通報說,該生對黃老師日常管理不滿,在教室內用磚頭將老師黃某頭部打傷。看來,巡邏隊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黃老師平時如何管理學生,我們並不清楚,但黃老師應該對這個學生的情況清楚啊!身為一名教師,我極其不願意說出下面的話:我們會教育自己嗎?自己平時又是如何對待這位學生的?有沒有有失公平?教育學生採用的是什麼態度?學生的自尊心或者說虛榮心是不是受到了傷害?這個學校是不是學生違紀也要扣班級量化分?扣了量化分是不是影響到老師的班主任費?老師是不是把量化分看得過重,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我不想再繼續發問,每一個問號都像一把小刀在剜我的心。

總之,我們要認識到,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還沒有形成,自己是弱勢群體裡的一分子。在這種環境下,首先要向孔老夫子學習如何做老師,持之以恆地修身,那麼學生所有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自己就能平心靜氣地對待了。一名具有良好心態的老師,能夠寬容學生的一切錯誤,不在意學校裡的量化分,只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以此為指導原則,我想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因為學生從我們這裡感受到的是溫暖。





周永振老師


驚聞此事,深感憤慨!同時對捱打老師深表同情!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一初中學生(15歲)對日常事務管理不滿便對老師下毒手,竟然用磚頭猛擊老師頭部9次造成重傷,老師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我想問:

1.老師管理班級,規範每一個學生的不當行為,教書育人,天經地義!每一個學生聽從老師教誨,學做人,學知識,理所應當!老師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把所有事百分百都做好,都做對!老師在教學生的同時也在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學生15歲,正值青春期,可能偏執,魯莽,但是不能作為打老師的理由啊!我想問,對老師不滿,可以和老師談,可以找校領導,是什麼心理導致要對老師下毒手呢?

2.這個打老師的學生手裡的磚頭哪來的?校園裡不應該有磚頭?從拿磚頭到走進教室打老師這個路段沒人看到?沒人制止?學校安全保衛怎麼做的?如果有人制止,也許悲劇不會發生。

3.這個學生打老師頭部9下,不是1下,是9下!當時班級裡沒有其他學生嗎?沒有人制止?沒有人幫助老師嗎?真希望班級的監控這個時候不是壞的,能夠還原事情真相!

4.警方拘留了這個學生,又是不到16週歲,想看看最終怎樣處理有如此暴行的學生?

5.這個學生這個年齡就敢下黑手打人,他的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平時的家庭教育

是怎樣的?想看看出事之後家長的態度。

6.捱打老師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如果能康復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康復,以後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這個老師該怎麼辦?醫藥費誰買單?為這位老師及家人擔憂!

在依法治國,掃黑除惡的大環境下,最起碼的尊師重教做不到,威脅到老師的安全,甚至生命!太可怕了!


江南小雨369


首先,我要為教師鳴冤。中學生在課堂上打老師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如果老師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試想一下,老師以後如何面對班上的其他學生呢?是管教還是不管呢?其次,反思老師的教育方法。通常違規學生要用:1“課堂指正與課後淡心”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長溝通”相結合,學生屢教不改的缺點,要告訴他們家長,消除其間的誤會。因調皮不守紀律的學生總為自已開脫,說老師不對,不公平等。2.剋制情緒,避免課堂發生衝突。3.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第三,瞭解事發前的症狀。如果老師案發前,在班上批評指責學生,口無掩飾的罵,可能激化了學生情緒,出現了打老師的畫面。如果老師只是提了一下,學生就動手拿磚頭拍老師,說明學生是事先早有打老師的動機,這學生有報復心理,要嚴肅處理。第四,學校要出面為教師撐腰。找家長,派出所到場,陳述事情經過,指出不足,給予法律法規教育,讓學生承認錯誤並保證以後不再犯了。讓家長帶學生去老師那裡道歉,給予老師精神安慰。第五,學校還要協調,將此生安排到別班,避免以後直接接觸。第六,更重要的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與學校溝通,使類似事情不再發生。


希望教育82157170999


大家好,我是藝術需要沉澱。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下我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一初中學生在教室持磚頭擊打老師頭部致其重傷住進重症監護室(ICU)。仁壽縣公安局25日晚發佈警情通報稱,受傷老師正在接受治療,涉事學生已被刑事拘留。

今天我們來談談觀點: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和教育,都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往往是猛然意識到哪一點,就趕緊管一下;然後看到不順眼或是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發愁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和大學畢業以後的婚姻和就業。

然而這樣的憂慮,很容易毀掉孩子的未來。

我們為什麼對孩子的教育這麼焦慮?

家長的焦慮,是因為沒有持續關注孩子,孩子出現了問題就多關注一些,沒什麼明顯問題或是看起來正常就少關注一些。

就這樣,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不該做什麼,就連父母自己心裡也沒底、不確信,因此會感到慌張和焦慮。

父母為什麼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確信呢?

大多數父母在結束讀書生涯以後,有了工作家庭,也有了孩子,就認為已經“成家立業”了,便放棄了對於理想和未來的追求。雖然看起來悠閒自在,但是很多遺留的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一邊。

這樣就沒有煩惱了嗎?不是的,安逸的生活看起來很輕鬆,但是到頭來很可能要付出更多。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成年人在四十歲以後,思想情緒要麼越來越豐富,更具魅力;要麼視野見識越來越狹窄,甚至與外在世界隔離。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與自己、與他人和與世界的三組關係來定位。如果我們對於人生和未來不抱什麼期望和想法,那麼有很多可以逃避的辦法,而最簡單的,就是保持現狀。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父母都埋頭於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和繁忙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生活中的煩惱和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正視與自己、與他人和與世界的三組關係,正視生活和家庭中的煩惱與痛苦,才能和孩子一同成長。

父母和孩子,不可能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作為父母,生活的困頓尚且可以逃避,可是面對孩子的天性和直覺,我們卻似乎無處可逃。

從某種程度來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

開明的父母,能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能夠督促父母把孩提時代忽略掉的課程補上,讓自己的人生地圖變得完整,甚至重新拾起自己的未來。

如果父母始終處理不好自己與他人、世界的關係,又如何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如果父母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理解和體會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學習的過程。

有了孩子以後,很多父母都會感慨:“如果不是在教育孩子時遇到了困難,我根本不可能去探索和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

的確如此,父母是孩子的指路明燈,如果父母首先抗拒學習和成長,就會把成長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就對孩子諸多要求,恨不得讓他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孩子。如果我們和自己家的孩子不能充分溝通,也不能融洽相處,在心裡就會始終惦念著別人家的孩子,憑空構想出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能夠符合自己的期待和嚮往。

就這樣,父母的全部生活就像是被孩子“綁架”了似的。孩子被老師表揚了,考試取得好成績,父母就很高興,一整天都很愉悅,孩子不聽話,考試也考砸了,父母的心情也隨之抑鬱。

然而孩子只有一個,不可能擔負起父母兩人的成長意願;這樣的教育方式長此以往,肯定會出問題。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成長

誰都明白,當我們不再逃避直接面對問題,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感受和情緒都要離開舒適區,進入一個探索問題和定位問題的過程。

教育方法和技巧,始終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我們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處事態度和人生感悟。

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只要陪伴孩子寫作業,教會他作業裡的疑難問題,讓他在學校考試裡能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但是實際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進來。

當然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會更重一些。對於大多數媽媽來說,很可能就是一門心思地撲在廚房裡,整天和柴米油鹽打交道,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肯定是有所疏忽的。

對孩子的教育,並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世和生活常識的情商教育。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也要同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

如果父母只知道“低到塵埃裡,洗手做羹湯”,然後就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地以“別人家孩子”的標準和形象來要求自己的孩子,而不能腳踏實地面對家庭和自身的實際問題,和孩子充分溝通理解,那麼這樣教育方式就是失敗的,只會讓父母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與孩子的矛盾隔閡也越來越深。

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栽培自己。

家庭教育最理想的狀態,肯定是孩子懂的父母也懂,不然哪會有共同語言呢?

教育的本質就是學習,不但孩子要學,父母也要學。不但要學知識文化,還要學為人處世,只有父母和孩子溝通默契、共同進步,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起點,就是父母的肩膀。

總之,父母的勤學好問、直面問題和不斷成長,決定了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起跑線。所以,對於教育孩子充滿焦慮的父母們,還等什麼呢?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藝術需要沉澱


我的微信裡,一年有多次師生動手,打的很激烈,出手全下狠手沒完沒了。也有收補課費女孩自殺的。我賣菜接觸人多,都講補課費,家長會害人。孩子多養不起,各種名目收費。不交學生在校受氣,老師和國家免費教育唱反調。上海補課費多少萬。沒完沒了,學好多年卻一無是處。上課時不教,收補課費教。這種現象上千年少有的。天價補課費逼學生自殺。教師心裡是以要錢為目的,不是教書育人,網上馬雲任正非急抓教育,今天的教育實際變了味?人品差的人別當老師誤人子弟。好老師要尊敬,不要傷害好老師。法律保護老師學生,要不早學校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