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揭祕“集中營”真相

當地時間3 月13日,《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在電視節目中談到中國防控疫情的視頻,在推特上火了,播放量達500萬。

視頻中介紹了中國的各種防控細節,如何檢疫,在醫院的看病流程,如何隔離,如何切斷傳播鏈接,如何充分高效利用醫療資源,保證醫療資源不崩潰等。

這段視頻之所以大火,是因為美國所做的和記者描述的差距實在很大,可謂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code>主持人:
隔離的慘敗,我認為和隔離的慘敗是相關的……
作為一個國家,顯然我們把檢測的事搞砸了……
但是我認為自己被感染的人也應該隔離,針對如何隔離?
在那種情況下隔離有效?聯邦政府是否制定了明確的標準?
記者Donald Mcneil:
(我們國家)現在做的不是正確的方法……
在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勝利。
我們不知道接下來中國會發生什麼,因為當下中國試圖開放其經濟,
讓人們去工廠復工,乘坐地鐵,回到辦公室,餐館等。
但他們將以一種非常緩慢的方式,並且一直處於封鎖狀態。
但是我們通過無人機拍攝到的面貌,我們會想“封城看起來非常糟糕”,

“看街上沒有車輛行人”,這不是他們所做的重點。
封城只是為了落實他們的主要措施而做的準備,
那些措施是為了抗擊疫情的,那就是不斷的檢測、檢測、檢測,直到找到病毒。
所以無論你走到哪裡,即使你能出得了家門,
你進入任何一棟大樓裡,都會被檢測體溫。
我走進這棟大樓時,沒有人檢測我的體溫,他們問了我一些顯然我能撒謊的問題。
但在中國,你走到哪裡都會被測體溫,乘坐交通工具,進入大樓,即使最後到家,都會被測體溫。/<code>

原來我們國家採取封城,檢測,量體溫等一系列措施,現在看來是多麼有先見之明的一件事。之前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唱反調,很多人逃離。從現在中國所取得得成果來看,應該要理解,而且不得不佩服決策人員的智慧和先見之明,同時也感謝那些執行的工作人員。

視頻  |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揭秘“集中營”真相

<code>主持人:那如果測出發燒了怎麼辦?
記者Donald Mcneil:
那麼就把你送到發熱門診,不會被送到普通的醫院那裡。
而且醫生辦公室是危險的,其中一個檢測是讓你咳嗽,這會讓你的醫生也會感染的,
這樣整個辦公室就完了,你可能還把那些候診的人也傳染了,所以發熱的人會被專門送到發熱門診。
在2002年,中國對抗SARS的時候,他們就專門設立了這樣的門診,基本上是封存著的。
通常設在醫院入口,和主要的入口分開,那裡的人都穿著防護服。
在那裡測量體溫,會快速地詢問你有什麼症狀,是否接觸過其他人,如何被感染的?快速測白細胞數量。
大概半小時,判斷你是否有細菌性肺炎。
不會告訴你是什麼,但會判斷你是否感染了細菌。然後做一個快速的流感檢測,看你是否得了流感。
如果病因是這兩類,也許你就被排除了,可以回家了。
不是新冠肺炎,是別的什麼?但如果你兩者都不是。
你會被安排拍一個CT,在美國拍CT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就是那個貴死人的東西。

在中國他們有便攜式的CT掃描儀。一臺每天連續不斷能拍攝200人。
通過看肺部的片子來判斷是否感染相關肺炎。雙肺顯示磨玻璃影是很好的判斷依據。
如果這樣檢測後,你的結果呈陽性,之後你就會被拉去做核酸檢測。
這才是美國這裡經常說到的那個檢測。
通常做法就是拿一根棉籤伸進你的鼻子裡,感覺要捅到你的腦袋裡去了,確實挺不舒服。
但他們現場就做。他們將時間縮短了4個小時就能測出結果,不用送去國家衛生部門。/<code>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這些檢測步驟和方法,卻是做到了非常的人道主義,儘可能快地檢查出結果,這樣就把感染的幾率降到最低。

<code>主持人:所以你只需要坐在那兒等結果。
記者Donald Mcneil:對,你只需要坐在那兒等。
你被告知坐在那兒,等和其他人間隔開來。
人們描述給我說,就坐在那兒等著。他們手裡拿著裝著CT片子的粉色袋。
他們互相害怕,因為對方有人可能感染了,可能坐在你旁邊的人就感染了相關病毒。

如果當天等不出來結果,他們得去一個賓館,專門隔離的賓館。等結果出來,和家人分開。
這就是關鍵,在中國沒有患病後的居家隔離。
在中國75%~80%的傳播是家庭聚集性傳播。
在新聞上我們看到的是“哦天哪,監獄裡出現聚集感染”,“哦,天哪,議會出現聚集感染”,
哦,那個不是在中國,你能聽到這種言論。
但是75%~80%的傳播確實發生在家中。中國明白,要阻止這一切才能阻止病毒。
所以人們被快速的帶走,離開家。/<code>

此處記者著重強調了,中國沒有患病後的居家隔離。凡是作為一個人,都能夠想到,患病後,怎麼會讓你在家隔離。何況在中國,一切都是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優先的國家,患病後你只能去指定點治療,不許你回家傳給家人或者其他人,這樣就很有效地阻斷了進一步傳播。

而現在國外就在實行著患病後的居家隔離。現在在英國、瑞士等國家,民眾就會被告知如果你是輕患者或者疑似患者,你不要給國家打電話,你自己回家隔離,這是多麼絕望的回覆。但在我國不是,我們一開始就把輕患者和疑似的都隔離起來,進行醫學觀察和治療,確保那些沒有感染的人後續不被感染。

<code>被帶到空曠體育館之類的地方,那不是“集中營”。那裡有床、有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進行照料。
在那裡甚至有舞蹈班。因為當有一群年輕的、年長的女士在那裡。
坐在那兒等待結果,看是否OK。如果你把他們召集起來跳支舞。
第一,假如身患肺炎,那就可以幫助他們肺部換氣。
第二,體力無法跳舞的人,或許就是那些重症的。
這不是一個糟糕的政策。看到中國病人們跳舞的照片,我們在嘲笑他們,他們穿著宇航服一樣的衣服。
但事實上在醫學上是很聰明的做法……所以情況是,在中國這群人與家人隔離開。
在這個體系裡,人們按病情分類,疑似病例,輕症病例,以及在醫院的重症病例。
這個體系的關鍵之處在於它打破了傳播鏈,而且也竭盡所能確保了醫療資源不崩潰。
因為醫療系統一旦崩潰,醫生不得不去做的就是,好吧,讓他活著,讓他活著,但他死,他也會死。
因為他年輕,還有孩子,放棄這位奶奶。現在意大利北部,他們就在做著這樣的選擇。

很快整個意大利都會變成這樣。我們美國也會變成那樣。/<code>

每當看美劇,只要提到“集中營”三個字,就意味著艱苦,折磨,地獄甚至是死亡。在這裡記者也特別說到了集中營。我們把病人集中進行治療,並沒有放棄任何人,不管你是小孩兒,年輕人還是老人,醫護人員都會竭盡全力去救,那些被治癒的患者中年紀最大的都上百了。

視頻  |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揭秘“集中營”真相

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老百姓,在生命面前都是一樣的,一樣享受國家免費治療的待遇。而現在在國外,那些年紀大的,那些家庭貧困的,是最可憐的,他們只有等著被拋棄,等著死亡。可能,這就是很多在國外的中國人竭盡全力都想回國的原因吧。

<code>主持人:民眾肯定會把這一段採訪剪出來,送到各地衛生部門。
因為我們如今所做的準備和你描述的簡直天差地別。
/<code>

現在國外疫情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各個國家對待疫情的措施也是讓人大跌眼鏡。

視頻  |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揭秘“集中營”真相

比如在英國,輕症患者不給檢測;如果你有症狀不要給醫院打電話,請自行在家隔離7天;很多家庭將失去親人,請做好準備,並且他們不採取什麼硬性政策,學校照常開學,商場照常對外開放;而且民眾也會面臨高額的醫療費用。

英國試圖讓群眾形成“公共免疫”,“群體免疫”,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老弱病殘在養老金和社會保障方面是給國家拖後腿的,所以這部分人可以失去。這樣的思維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我們幸運,生活在中國。但是也不要對國外的情況幸災樂禍,生命是沒有國界的。從全球來看,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個人類,有血有肉有生命的靈魂,我們應該都具備作為人的同理心。

現在也終於在中國看到了,什麼叫尊重生命,什麼叫人道主義,什麼叫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