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為科技戰“疫”貢獻力量?這場發佈會告訴你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5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發佈會並作介紹,其中,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這次疫情防控和科研攻關中,高校是如何為科技戰“疫”貢獻力量的?隨教育小微一起到發佈會現場看一看↓↓↓

高校如何為科技戰“疫”貢獻力量?這場發佈會告訴你

問題一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現在國外的疫情形勢越來越緊張,有很多國家檢測已經成為他們疫情防控的瓶頸。近日有媒體報道說,我們有高校向一些境外的國家捐助檢測的試劑盒,這些檢測的試劑盒在國內使用的情況怎麼樣?下一步出口這些試劑盒,要做哪些準備?

雷朝滋:


感謝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對高等學校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關注和支持。大家知道,在這次疫情防控和科研攻關當中,高等學校及其附屬醫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信息,可能是3月12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向格魯吉亞政府捐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情況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中央部署,在科技攻關組的支持下,教育部組織高等學校迅速開展應急攻關,在22所有研究積累和技術優勢的高校,針對核酸、抗原、抗體不同的檢測對象,選擇了多種技術路線進行佈局。高等學校聯合相關企業開發了一系列新冠病毒快速檢測產品,據初步統計,我們現在已經有7種由高校聯合企業研發的檢測產品,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審批,並在本次抗疫當中投入臨床使用。


在核酸檢測方面,高等學校研發出多病原檢測新技術,剛才提到的捐助試劑盒,就是由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聯合相關企業研發的。在2月底,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審批,可以同時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病毒。格魯吉亞政府也是瞭解到相關情況後,通過駐華使館向中國政府提出了這方面的請求。武漢大學還研發出了可同時檢測10大類40種常見呼吸道病毒的新方法,該方法還可以監測病毒的突變。在抗體檢測方面,共有3款高校聯合相關企業研發的試劑盒率先用於臨床使用,具備隨到隨檢、全自動高通量等優點。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方法聯合應用,可以有效縮短檢測的窗口期,提高檢出率。


當前隨著國外疫情發展,對病毒檢測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在保障我國病毒檢測需要的基礎上,我們的檢測試劑已經走出國門。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我們不僅捐贈了一批試劑,也已經向意大利、英國、荷蘭等十餘個國家開始供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我們非常願意加強國際合作,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我們的貢獻。


問題二

羊城晚報記者:

在疫苗的科技攻關中,主要有哪些高校在開展?目前有什麼進展以及新的發現?

雷朝滋:


疫苗作為疫情防控最有效的醫學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斷病毒傳播,不僅對中國取得抗擊新冠疫情的最終勝利、穩定經濟形勢、有序復工復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關係世界疫情的下一步走向。


在科技攻關組的支持下,教育部從春節開始就動員有研究優勢的廈門大學、四川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科研團隊,快馬加鞭、全力以赴,重點從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三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協同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加快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攻關。


其中,流感病毒載體疫苗特點是通過鼻腔滴注的方式進行接種,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預期4月底完成候選疫苗的臨床前研究並申請臨床試驗。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開展小鼠與兔子的動物實驗,並已掌握了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和高純度的疫苗蛋白技術。核酸疫苗是全世界都在積極探索的疫苗研發新技術,目前全球還沒有人用疫苗上市。中國高校利用前期中東呼吸綜合症研究中積累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快核酸疫苗研究,將盡快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還有高校已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分離出對新冠病毒具有很高中和活性的抗體,以此製備的高純度、全人源中和抗體,可以提供三週左右的短期免疫保護,正在準備進行動物攻毒保護試驗。


總體來說,高等學校疫苗研發工作都在按照預期積極推進,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有序開展,部分疫苗有希望儘快進入臨床研究或者應急使用。


來源|據中國網直播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