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究竟應不應該去養老院?

謝京瀚


小朋友到了三歲都自覺的去了幼兒園小班,也有更小的去了幼兒園,那老年人為什麼不能去養老院?社會成立養老院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方便老人養老用的嗎?

還有,小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甚至爺爺奶奶們都教育小朋友要聽話,要團結小朋友,那人老了為什麼不能像小朋友一樣聽話?為什麼不能團結老人朋友呢?難道老是一個人哭哭啼啼,怨天怨地,可憐巴巴的最好理由嗎?

養老院為什麼很難正規?為什麼護工的水平都很難提高?是因為老人們還有社會上的人都排斥!不支持不認可養老院!非常有偏見!以後養老院是老人們養老的主流不去養老院難道把子女們拴住嗎?說實話你拴不住,因為現在的孩子思想變了,道德不好綁架他(她)。

還有的說去養老院就是等死,豎著進去橫著出來!也別說的那麼瘮人!難道你守著兒女會豎著活一輩子?說不準兒女心累了讓你橫的更快!老年就是一個等死的時光,無論在哪裡都是等死。放平心態,開朗陽光,勇敢面對老年時期,充滿正能量,想辦法讓自己不討人煩,讓自己的靈魂變的更有趣,這樣的老人無論到哪裡別人都會喜歡。


生活掃描儀


我親人5.1之前住的養老院,在廣州,因為她女兒在香港住不方便照顧他們,他們交了5年的錢,兩個人差不多幾十萬把,有能力的話才能說這個該不該,至於其他的都是後話,養老院的條件很好的,我老公和我爸去看了他們,回來都說一線城市的養老院比我們這裡的還好,還便宜,伙食也好多了,因為我另一個長輩也是住我們這裡的養老院價格高,伙食還差


藍色夢幻75962314


人老能動怎麼都好說,如果躺下了去養老院就是送死,我婆婆的哥哥去養老院半年身上褥瘡就死了,我婆婆癱瘓十五六年了,孩子們也替一個月養,現在還好好的活著,我就在想,躺著活著沒有質量,可是孩子們的磨的一點脾氣沒有了,如果在養老院,沒有血緣和親情,老人多護工少,根據我親身經歷,我覺得在家養老好,如果都像我婆婆一樣癱瘓像植物人一樣活十五六年,孩子們怎麼生活,現在社會一天不掙錢也不行,真的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是我不看好養老院,我也不想磨我孩子,我老了就自己給自己解脫


陽光麗女


當你行動不是太方便的時候,應該去養老院,我有切身體會,前段時間我突發腎結石,女兒正好出差。我老公身體不好,當時真是欲哭無淚。還好老公把弟弟弟妹叫來,送我去醫院,看著弟妹們上上下下的跑來跑去辦各種手續,扶著我做各種檢查。當時我疼的不能動,後來和老公講,以後還是去養老院。女兒不可能時時刻刻守護著我們。她也有自己的工作,萬一她有事,我們怎麼辦。在養老院至少就醫方便一點。至於其它方面只好放在其次了。


綠茶139280676


在哪養老的問題要根據各自家庭情況而定。兒女有孝心,有條件會為你安排好這是最好的。我的母親癱瘓在床幾年了,我就是給她租房子在我一個小區,專門請個保姆護理,特訂了一張全自動床,氣墊。保持身上乾淨,不爛,母親在家安安靜靜的度過,這是最好的。人老不怕,怕的是癱瘓在床,事事都靠別人,不生褥瘡,不痛不癢,有吃有陪,這就是最好結局。


用戶名善行


我是80後,因為自己婚後和婆婆一起住而體會到很多矛盾,都是兩代人不同思想觀念造成的,所以以後我老了,我會選擇有老伴的時候單獨居住,如果兩個人活得都很久條件也允許,到老了動不了了會顧個保姆,伺候我倆,或者兩個人一起去高檔的養老院,如果一個不幸早逝,剩下一個,能動能自理的時候也是自己一個人過,但是我會重新買房子,離孩子近一點的一個小區或者一棟樓,方便有事可以照顧一下,如果動不了了,我自己就把房子賣了,去高檔的養老院,直到死為止,我不會選擇和孩子一起生活,首先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觀念不同,而且獨生子女壓力大,如果我提出要去自己的孩子家住,對方的父母也提出要去住,這樣孩子在中間會很難做,所以明智的老人不會選擇和孩子一起生活


999999974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每個人的想法和家庭不一樣,而且人到一個年齡段,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我現在考慮的是怎麼幫孩子們把他們的孩子帶好,孩子們的孩子能上幼兒園和著到上學了,不需要我們了,我就和老伴回老家,真的到那個年紀自己照顧不了自己了,我會選擇去養老院,不過我們兩老口能相互陪伴彼此,要會選擇去養老院,不能拖累孩子們,因為現在還在們太辛苦了,時代雖然進步了,可這個時代讓人們過的不踏實,所有人的目標“錢”當先,絕逼綁架孩子們,獨生子女太辛苦了,全讓獨生子女趕上了,辛苦,比我們那個年代還辛苦,我們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都過得那樣,沒有貧富差距,過的沒現在孩子們那麼累。可憐哦!


遠方六姐


我家廚衛窗戶對面的一樓二樓分別住著兩對老夫妻,他們都在這幾年裡陸續過世,看年紀去世時都有八十多了,他們直到過世也沒去過醫院,更別說去養老院了,也沒和子女一起過,始終是單獨居住,一樓是老太太先走的,樓上是老頭先走的。四位老人家從不能自理到過世,也就幾天時間,那幾天四位老人的家裡都擠滿了人,燈通宵開著,然後就看見了門口有了花圈。


彤心彤舒


我覺得不是該不該去的問題 而是有沒有條件不去。如經濟富裕就不去,那怕生活自理不了的 可請人來護理,一個工人不夠請兩個。問題首先要有錢。上一次此欄目我曾經說過見到一些民營養老院由於條件限制,老人就像被圈養著的動物。這又回到該不該去的問題。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不好,家裡沒有人能照顧,那就該去,到老人院起碼有碗飯食。我是七十多歲老人了患婁風溼關節炎再過一兩年致殘機會極大,所以一談到此話題,心寒。


西関龍公


這個問題是個沉澱澱的社會話題 ,其實問的是銀髮社會 你採取何種行式養老?你去不去養老院養老不僅取決於你的個人意願還要結合你的身體壯況、經濟條件、 子女的情況和態度、還有養老院的服務質量綜合考量後決定。我認為人進入老年後 有三個階段,一般講60一70歲為健康生存期、70一80歲為半失能期、80歲後為失能期。(當然不是絕對的)不同的時期應採取不同的養老模式。就我個人而言 ,我是個獨居老人 70歲了,處於健康生活狀態 ,經濟條件一般。現在在家庭養老。如果隨時可能發生的一場大病使我半失能或全失能了我那時去養老院也可能是唯一選擇。(但我不想去)就社會而言,4050後已進入養老階段,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是這些老人的子女都是 獨生子女 ,多數在企業退休工資較低 ,又很多沒有穩定的工作。他們一但半失能或全失能了就成為家庭的難題和社會的普遍向題。這是個個人無力解決的困難已經是社會的嚴重問題!我認為 :當前我國根據國情民意應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係,採取以家庭養老、低收入者補助、政府出資購買社會服務、建立社會養老自願服務組織、鼓勵抱團養老、互助養老、養老儲蓄(即參加養老服務的人員將來可得到獲得養老服務的補償)的多種措施來完善家庭養老模式 ;還要擴大公益性社會養老機構建立,對民辦養老院加大扶持力度和立法監管,一定要促使他們提高服務質量;特別是對全失能的老人、失獨老人、特困老人他們會拖垮兩代人,政府應實行兜底服務,把這些老人收養到公益養老院或安排到條件較好的民營養老院,財政支持。這些措施同時並舉才有可能解決這一代人的養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