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头条丨株洲:“四位一体”构建群众信访举报绿色通道

红网时刻 记者 聂千川 实习生 王非小 株洲报道

株洲市司法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龙松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原副区长、市公安局天元分局局长文树忠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12月10日,株洲市纪委监委官方网站清风株洲网连续发布2条领导干部被审查调查的消息,这些消息刷爆手机“朋友圈”。这是株洲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信访举报转化为监督效能的战果之一。也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生动体现。

畅通信访渠道 正风反腐在身边

“你们反复上门跟我解释,我的困惑解开了,辛苦你们。”2019年10月15日,炎陵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干部走进鹿原镇一位村民家中,就他之前实名举报村干部不作为问题进行反馈,事情弄清后,举报人表示理解。

近年来,株洲市纪委监委信访室在准确把握监察体制改革后信访举报受理方面的变化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信访举报工作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洽党向基层延伸。在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上创新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和鼓励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精准有效举报,努力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平台。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以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在来访接待窗口建设上不断改进,规范信访接待工作制度、对信访接待室合理布局、配备便民服务设施等,提升了信访接待场所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接访工作安全、规范、有序进行。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现象,不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提升信访监督研判作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面对面收集解决群众身边存在的党员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了干部下访常态化,把问题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不仅如此,为了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市纪委监委聚焦民生和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筹建了“幸福株洲”监督服务微信群,把纪委“信访热线”装在了全市人民的指尖上。

2019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1130件,立案661件,处分处理1188人,追缴资金2620万元,退还群众资金628万元,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主动倾听民声 解决百姓烦心事

2018年,株洲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信访3450件,2019年共受理各类信访件2257件,信访件下降近四成。

监察体制改革后,株洲市第一时间出台《株洲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办理工作规程》,从受理原则、受理范围、办理流程、办理要求等完善了信访举报在接收、登记、分流、处置、反馈、了结、归档,以及监督、汇总、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流程,确保基层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

同时,县市区结合地区实际,建立“听、记、讲、问、谈、办、答”的七步走机制,确保全时段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还有一些基层地区实行划片联组工作办法,整合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和派驻纪检组工作资源,解决信访力量不足的问题。”株洲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钟兴安表示,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建立,为新形势下规范、高效开展信访举报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此外,领导接访在株洲也形成了常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通过落实定期接访、限时办结、包案督办,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积案。

今年1月16日,市民H带着厚厚的材料来到株洲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举报其楼上邻居房屋改造、出租造成自家房屋常年漏水。当天接待他的是株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邓为民。在了解H多年来回奔波无果后,邓为民现场要求相关部门在H家中召开交办会,限期整改。3天后,H房屋漏水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全市各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知晓民意,化解群众心结,加大初信初访办理力度,切实把领导干部接待群众的过程,变成倾听群众呼声、疏导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未来,株洲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之以恒为督查检查考核“瘦身”,坚决防止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台账记录、工作笔记作为工作衡量标准的行为,坚决纠正以“属地管理”为由层层“甩锅”责任的行为,坚决查处多头重复要基层填表格、报数据、写材料的行为,切实为基层减负。持之以恒整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建好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落实好信访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用好“幸福株洲”监督与服务微信群,让民生问题及时反映到“掌上”,迅速解决在“线下”,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