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思维:战胜疫情恢复生产是出口拉动经济的契机吗,您会怎么做?

伯乐斯坦刘让飞


中国是敞开怀抱欢迎全球化滴。所以,全球的经济社会稳定才是重大利好。一个混乱的世界,我认为对我们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等待被收割的老韭菜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1978年中国GDP是3679亿元,2018年达到90万亿元。 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不断释放各种消费,高度重视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 在2010年,消费拉动、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的贡献率。 最近5~10年,中国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消费拉动快速增长,到2019年消费拉动已经占GDP的60%左右,出口和投资占了另外的40%。

  如果要进一步保持国家经济的长久增长,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就必须要继续保持或扩大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个人消费虽然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增长空间的比重不大,有巨大潜力的是政府的公共消费。 以往的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比比较大,公共设施投资和消费比重不足。

  公共消费包含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方面,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比重往往比较低。 以医院为例,1978年全国医院数量为9293个,2018年为33009个,增长了3.55倍。 在这四十年GDP增长240倍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卫生方面的投资就显得很不够了,2018年中国卫生领域政府财政支出1.6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1.7%。

  所以,疫情之后,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投资。 这里有个概念,如果政府财政拿1000亿元投资在高速公路、铁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上面,这1000亿元转化为当年的GDP一般最多只有30%左右; 但是如果这1000亿元投资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及其设施上面,其转化出来的GDP可以达到60%~70%。 就这个意义而言,同样的财政投入,如果投入到公共卫生领域,对GDP的拉动反而更好。 同时,它还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形成社会服务的平衡。

  为此,政府财政应该把原有投向基础设施的钱,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里面来,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用这一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整体质量提升的投资空间巨大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我国现在的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除了北上广深杭等医疗设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以外,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 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配置都不到位,中等城市、小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配置也很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 为什么大城市的大医院忙得不得了呢? 实际原因是整个城市的医疗资源设立不齐全、不合理,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小医院的设施太差,所以老百姓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 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要像修铁路、高速公路一样,修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中国33000多家医疗机构可能会变成5万家、6万家,而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能够极大带动经济的发展。


期市晓文


一、疫情状况下的国际形势分析:

纵观本次疫情发展,截止目前来看1、由于西方国家政治意识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失去了疫情控制中国🇨🇳为其争取到的时间窗口。以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为首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疫情基本失守,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以英国、挪威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宣告防疫无政府主导地位,只将疫情防治资源投入到收治的医院,向医护人员和重症病人负责。无政府状态会给世界留下无穷无尽的后患!紧急状态下,经济社会活动会受到影响,但是叠加无政府管控,经济的有效流动更加遥遥无期!

2、国际社会在中国🇨🇳抑制疫情机会点时,对疫情没有在物质保证上甚至是在意识上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疫情还在快速扩散。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有1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失守!更有甚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已经传染或疑似或在隔离,这已经给全世界造成恐慌,社会恐慌最直接受害者就是人,而人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人都不安了,经济确定是动荡不安!

3、适逢世界疫情大风暴之下,地缘政治的角力也在此时风起云涌。以美国、俄罗斯、欧盟和中东国家之间的石油暴跌造成的世界性股市、期市、油市和汇市连锁反应。一片狼嚎、一片墨绿,这是当前经济的符号,就可想而知经济状况是何等的差!经济指数断崖式下降,全球社会经济的热词是口罩😷、试盒的时候,你能想象到人们关切生命保障的时候,世界经济主旋律在发生重大变化。

二、疫情状况下的国内形势分析:

中国国内由于有强大社会制度支撑,经过举国上下全力以赴的防治。目前初步取得了疫情国内疫情胜利✌!但是湖北及武汉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外来输入病毒风险级别提搞,影响到正常复工复产的程度和进度。自本次疫情开始至今,由于全国上下的封堵,造成中国的黄金消费季节丧失,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骤停,社会经济几乎停顿!这对于我国的经济有深刻的影响。截止目前,全社会待工待产的服务业无法正常营运,人员流动性还是限制性的有序流动。更大问题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度加剧,复工复产后企业的经营会受到疫情发展影响而是否顺应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经营风险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三、面对疫情发展的基本走向,我们如何实现自救和再发展:

结合以上国际国内的疫情发展和影响,结合我们自身情况针对性提出几点意见:1、从国内经济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是单一依靠某一种经济发展引擎,无论是投资拉动型还是出口外贸型还是内部消费型,而是采用复合型发展模式。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国家对新基建规模投资、新农村建设投资和城市轨道基础建设等等的实施,目的就是尽快使经济活动启动起来,保证经济有效流动,使社会经济活动有序走向恢复。但是我们内部消费启动的时间节点还有待观察,因为一方面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导致断崖式经济停止,消费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的消费设施和项目还没有解禁,人们无法消费。

2、国际疫情下,世界经济活动也是雷同我们现状,大量需求的只能是围绕防疫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所以围绕这些产业,发挥我们优势既能增加企业效益,又为世界抗疫胜利尽了我们的力量。因此需要加大加快脚步,增加关联产业联动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走出口拉动经济方式我本人认为有待商榷。共克时艰,我们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面对后疫情时代,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加快疫情扫尾工作,做好疫情再发性的防治及预案设计、评估和实施动员,为经济快速恢复扎好篱笆。2、以国内市场为主轴线,尽快复工复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复工复产。中国有14亿人的消费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统一性市场。做为国内市场主体的企业更应该在这里找到机会和市场,更何况在疫情下,中国目前是独善其身的。没有包袱,轻装上阵!3、围绕本次疫情造成的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国家治理方式的突变,我们要用辩证思维和进化思维来重新认识疫情,无论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等方面,从中会找到契机。这种经济契机会造就无限放大的商业逻辑和模式,进而会成就国家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譬如国家因时施策,目前进行的5G、大数据等新基建工程。就是带动产业快速恢复和快速扩张的形式。做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否有能力来顺应这一机会点是我们深刻考虑的。再譬如由于本次疫情,微生物学这一领域,从病毒研究到病理性分析以及病理药理研究到临床治疗的研究开发等等产业发展。再如居家防疫后,物资的最后一公里到家服务等等。这些都是疫情后时代带来的机会,抓住机会,必将成就商业!还需要拿着金碗到国外讨饭吗?

谢谢!本文由经济师程革炜撰写。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洞三微学社


不一定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疫情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大幅扩散,景德镇能不能独善其身还难说。那怕独善其身,全世界市场都被扰乱了,后果恐怕是祸福难料。

疫情如果中断了其它国家的生产,表面上看,景德镇可以挤占其它国家份额。实际上,这种挤占只会短时间。

长时间看,其它国家生产被打断了,景德镇获取原材料也会困难,生产出的产品量就会减少,价格会攀升。

同时,国外人民因为封闭而购买意愿、购买力降低,消费量也会缩减。

因此,那个时候,景德镇出口未必会增加,生产也未必会扩大。

总体而言,短期内外国生产秩序被破坏,景德镇出口会有一波增长。如果疫情持续下去,所有人都不会好过。


超短线极客方大宝


当然,国外疫情增长意味着着供应链的混乱,中国调整生产的速度快,全球形势变好后,中国出口有报复性反弹


Hunthan


机遇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