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抑郁好转之后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能力特别淡,变得冷漠无情,害怕被别人靠近?

清婉o


你说的“麻木”是一个很恰当的词。今早刚好想到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案例中见过。麻木也是一种情绪状态,里面可能混合了愤怒、悲伤等多种情绪,只是可能隔离了,这些情绪能感知到,但触碰不到。可能你说的抑郁好转是指患者没有了过激的情绪表现,但这个情绪未经疏通,也未曾完结,触发情绪的因素也可能仍然存在,而这个部分是药物无法单独完成的,建议结合心理咨询与治疗。


让你别当真


我的母亲虚岁八十岁了,抑郁症差不多六年了!当时是因为父亲胃出血受到惊吓!只是确诊抑郁症就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妈妈只是说心里好难受,不舒服,医院到处做检查,后来严重到想跳楼!😭😭身体也消瘦的厉害,才确诊!经过全家全力以赴的治疗,现在很稳定!说一下妈妈没有抑郁时的性格:妈妈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父亲是老师,还是那种特认真,特敬业的!所以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我们姊妹兄弟四个,两儿两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和姐姐高中文化,哥哥和弟弟大学毕业。这在那个年代是少有的!基本都归功于妈妈的坚持!所以才现在才有孩子们都算不错的家庭和工作!可是自从妈妈抑郁后,性情大变,变得小心翼翼,变得委屈求全😭😭说起来都心疼!不过关心父亲,疼爱孩子依然没有改变!因为吃的治疗抑郁的药是进口的,怕花钱,上半年竟然偷偷的停药了,我们都没有察觉!赶紧的又吃上药,又稳定了!我平凡可怜又伟大的母亲啊!😭😭祝福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





用户54287812089


原来大家都一样呀!我还以为就我一个呢?我现在几乎达到了“佛系”的状态。

经常被我亲戚说“说了你这么多,怎么感觉你一点都听不进去呢?一点反应都没有”。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只是想开了,感觉他们提出的问题在我这里不是问题,我已经学会和自己妥协了。

比如说我胖,说我黑,我已经从心里认同我这个样子了,胖还可以运动节食减肥,但黑我真的觉得还可以,只要皮肤好,黑就黑吧。开始总是有人叫我买国外的美白产品,但是我用国外的很容易过敏,用国内的老牌子温和,又说我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我对护肤的想法只是单纯的希望肤质好,不要太干起皱纹就好,美白什么的真的没有太多想法。还有就是否认我的眼光,认为我买的衣服难看,但是既然有人生产就证明有人会喜欢,我阿姨一直说“你买衣服目的是给其他人看的,所以要我们喜欢才行”。我不赞成这观点,虽然自己喜欢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但是即使再合适不喜欢又有什么用,为什么要活在他人的眼里。在他人眼里过得再精彩,自己不开心就是不开心,完全没有关系。

可能就是以前太和自己较劲了,所以放下了就不计较了。我的家人就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一直影响我的为人处世,后来看透了,犯法和违反道德的事一定不能做,其他(包括眼光,穿着之类)的很私人的事情就随自己的想法吧!


蓝啊悠


不要着急,抑郁症好了,别的慢慢都会好起来的。我经历过,在抑郁期间我们企图让亲人朋友帮我们走出来,但是你发现他们也不能救赎你,有时候还不理解我们,伤了我们的心,所以走出来之后会觉得这世上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了我们,救不了我们,而我们本身会崩溃,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等你抑郁全好了就不会这样了,时间会让你忘掉抑郁期间的事情,之后就都正常了。


慕丁麻麻


我怎么觉得你说的是我?我一直以为我这些年感情淡漠,感觉冷清是因为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讨厌人群,别人一个举动我都有可能崩溃……哎!抑郁症后遗症,要走出来有多难?我这没有心理医生怎么办呢?只能靠自己,呵呵……


许愿灯静妹儿


你好,我是心理学专业,我来回答。题目中说的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与原本使用的治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通常药物治疗比较快速,但是复发率也较高,认知行为治疗,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但是也有一定的复发率,精神分析治疗复发率相对来说极低,但是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 具体而言,如同医学,我们在抑郁治疗过程中如果,诸多的因素会发挥作用,对我们产生影响。出现题目中的情况,就可以认为其实是没有治愈的,只是症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也就是心理病毒没有清除干净。对于抑郁症而言,目前采取的药物加认知行为治疗,确实有复发的风险,一旦环境恶劣,把以前暂时被转移被压抑的带有负面情绪的不自由想法激活唤醒,症状又会出来了。医学认为,抑郁症多次复发,终身服药,就是因为其治疗是治标没有治本,每一次复发症状都会比前一次严重,旧伤未了又添新伤,那么服药时间就要更长,药量要加大。这对于我们的患者往往得不偿失。简单分享,欢迎关注 自然会有答案。



柠檬心理


抑郁症是一种顽固性的心理精神疾病,区别于纯生理病疾,纯生理疾病一旦治愈,不会在心里留下太大印记。抑郁这种疾病一方面靠药物维系,另一方面还要自我心理干预与外力的结合。那抑郁何为好转呢?感觉上疏通了心理情绪,这种疏通可能源自自己+外力,说白了就是有点强迫性的,离真正的康复还有很大距离。

“ 为何抑郁患者感觉好转后变得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变得冷漠无情,害怕别人接近?”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抑郁患者感觉好转后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我们都知道抑郁患者的表现为:心境低落、少言寡语、自卑封闭、认知出现幻觉或扭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灰色的。对抑郁的治疗更多以疏导情绪、排除郁积、扶正情志。患者在自我不能排除心理郁积的情况下,就需求助于外力,外力也是心理干预,倾听排解,扶正患者认知。患者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潜意识的心理知道这是在纠正或扶正自己的认知,尽管有抵触心理但也配合,因为这是在给自己治疗抑郁。当然这种心理干预、扶正认知过程是漫长的,心理医生要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扶正患者认知。患者会努力配合疏通心理情绪,时间久了外力的观念就强迫灌输到患者心里,患者似乎也明白了造成自己抑郁情绪的认知是有问题的,看似想通了、看似排除了郁积、看似抑郁有了好转,实际上心理的情绪根本没有彻底。如果把抑郁患者的心理比喻成一个扭变形的“易拉罐”,那以上的动作就是强迫还原的过程。这样一种强迫、灌鸭式的好转表现,会使患者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他会觉的大家说的都对,同时强迫自己认同,不必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自己的所有的感知感情都会产生情绪,强迫自己不去想、放空自己,当心理放空到无物时,又没有新的东西充实,麻木、感情感知淡化就由此产生。



二、 “抑郁患者感觉好转,为什么又会冷漠无情,害怕别人接近呢?”抑郁患者感觉好转了,只能说少了点情绪,放空了一点心理,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无形中启动了自我心理干预功能。莫动感情、远离事情,不看、不闻、不听,怕自己脆弱的心理再次受到击打,尽弃前功。不停的告诫自己心理,万声不入耳、淡漠与己无关的事情,感觉自己变得冷漠无情了。害怕别人接近是自我保护的体现,国人皆有病耻感心理,认为抑郁是难以启齿的病,总希望让别人看到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抑郁好转了这种心理更强烈,避开他人,待到彻底病愈回归群体,让自己更有勇气与底气面对大众,基于这种心理患者害怕接近别人。



抑郁症是极易反复的疾病,治疗与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病情的好转意味着希望的诞生,种种后遗症会有的,不要太纠结其中,当下首要的是保持治疗战果,随心随性莫要刻意纠正,当自己真正回归时,这些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更多心理情感关注头条@慕三子

如果你对回答满意请关注点评


慕三子


如果感知下降,怕人靠近,那我不认为这是好转。真正的好转,一定是心情见好,愿意跟人沟通,有兴趣做一些事情了。到最后完全像正常人一样了。

我不知道您说的好转是什么形式的好转,您是用药物控制的吗。您是轻微还是中度或者重度抑郁呢。如果不是想过自杀,或者自杀未遂,那么我不建议您用药,因为抑郁来源于内心,要治愈只能找到根本问题去解决掉

抑郁的人思想偏激扭曲,比较封闭自己,想问题消极,长时间对任何事失去兴趣,自怨自艾,有羞耻感,也害怕麻烦他人。如此恶性循环,走不出来。

我们要找对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治好,我希望您与他多沟通沟通,帮助他找到原因,也许是一些没处理好的小事,压在心底,忽略了,慢慢影响着他的情绪,帮他梳理梳理,告诉他正确的想法,让他相信自己是可控的,和他一起面对自己,不要逃避,坚持下去,也许会失败很多次,但一定能找到原因,然后去解决,形成习惯。不再消极看问题才是关键



枕边的小草


人之所以抑郁,是因为想不通、放不开的东西太多,继而形成心病。抑郁好转,也就是你已经没那么在乎得失了,心态变得淡然,身边的事物似乎已无法让你的情感炽热。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差不多就是这种境界吧。

差不多也等于差很多!你的麻木和冷淡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虽然表面冷漠无情,拒绝别人靠近,但心底还是渴望得到关爱,只是害怕失望和被伤害罢了。


你的抑郁应该跟出身以及成长环境有关,比如自小家庭环境不好,跟父母感情淡薄,成长环境也欠佳,长大后就很容易会造成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多见于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的人。

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习性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要知道,你描述的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和排斥、恐惧人际交往等心理,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然而,你也要明白,人生于世,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有人爱你,你若认为合适,就欣然接受;人际交往方面,想必你不擅长,那就该交往时才交往。

你就是你,本来就有抑郁了,还强迫自己换一种性格,那不是给自己制造更大压力吗?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凡事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好。

最后送你四个字,“莫若以明”!


倚斋听风雨


你这不是好了,是严重了,抑郁症严重的时候是麻木不仁的,和僵尸一样,没有痛苦,没有快乐,就是麻木到你和这个世界隔绝或者分离,相信我,去精神病院看专科,用药,抑郁症分几个类型,有一种必须用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