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黃山遺址、豐山古韻、月季長廊觀光帶、鄂城寺古塔、張衡故里 花海下,串起一路古文明


南陽:黃山遺址、豐山古韻、月季長廊觀光帶、鄂城寺古塔、張衡故里 花海下,串起一路古文明

豐山遠眺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每到四月的南陽,月季花海便會如約而至,悄然綻放。無論是在風景秀美的東改線,還是在南陽大大小小的月季園,抑或是城區的大街小巷、居民院落,處處都有月季花的綽約身姿。

今起徵集名稱的東改線(詳見今日9版)貫穿高速獨山站至張衡故里臥龍區石橋鎮,三十里路串聯起黃山遺址、豐山古韻、月季長廊觀光帶、鄂城寺古塔、張衡故里等諸多人文景觀。黃山遺址,對研究我國南北文化交流和文明起源等意義重大;豐山,是從遠古走來的一座文化之山,《山海經》裡有它的身姿,歷代詩人為它抒懷;張衡墓,吸引了多少人憑弔拜謁,撫今追昔……一個個史實和傳說,無不彰顯著這裡的深厚歷史底蘊……

春光明媚,踏青尋古。沿著東改線,登豐山、讀黃山、拜科聖,一路品讀,觸摸從遠古走來的文化印記……

山之巔,聆聽遠古的聲音

一塊塊略帶赭紅的土層殘存,一處處安躺“人骨架”的墓穴,一件件被髮掘的玉石器……這兩年,黃山遺址頻頻“出鏡”,因其一個個驚世發現讓南陽紅出文物圈、史學界。穿過村莊,掠過麥田,大片青綠與金黃呼應,生機盎然。黃山不高,不過高出地表25米左右,東與蜿蜒流淌的白河相依;北與蒲山、豐山遙遙相望;西南與“玉山”獨山相鄰,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山,卻埋藏著歷史的密碼,華夏文明的基因。

60年前,黃山遺址出土了“中華第一鏟”,把獨山玉開採歷史前提了500餘年;2019年的第二次發掘,仰韶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及玉器加工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的空白,對研究我國南北文化交流和文明起源等意義重大。其中一座墓出土一位“大王”,左手持武力象徵的弓箭,右手擎權力象徵的獨山玉玉鉞,足部放置大量象徵財富的豬頜骨等。令人不禁猜想他是誰?是否與黃帝有關?

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科學家、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親臨黃山遺址考察後,揮毫題寫了“中華瑰寶千年一遇”;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學部委員王巍考察黃山遺址後,也欣然題寫了“文明在宛”“獨山古玉黃山天琢”兩幅墨寶。

站在黃山向西北遙望,是南陽第一歷史文化名山——豐山。南陽著名的九架孤山中,豐山海拔225米,面積最小,不足1平方公里,但名氣卻在其它孤山之上。上古神話裡有它的故事,《山海經》裡有它的記載:山下之清泠淵居住著耕父神和雍和神。成語“白龍魚服”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詩人李白曾五次遊南陽,多次登豐山暢遊,並留下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遊南陽清泠泉》:“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西輝逐流水,盪漾遊子情。空歌望雲月,曲盡長松聲。”元好問也多次登臨豐山,在《豐山懷古》中寫道:“豐山一何高,古屋蒼煙重。開門望吳楚,鳥去天無窮……”

南陽:黃山遺址、豐山古韻、月季長廊觀光帶、鄂城寺古塔、張衡故里 花海下,串起一路古文明

科聖張衡像

松柏下,瞻仰聖賢科學之光

石橋古鎮人傑地靈,景色秀美,這裡不僅孕育了張衡這樣一位曠世聖賢,還有朱佑、張堪、張輔等歷史名人達士。如今在古鎮內遺留著張衡墓、鄂城遺址、宋代石獅、平子讀書檯、神道碑、山陝石刻等文物古蹟,有“十步一景”的美譽。在這裡觀賞繽紛月季,瞻仰張衡,品讀“宛北鍾靈”的鄂城寺塔,倒是別有一番情趣。

如果說東改線如一串珍珠項鍊的話,那麼依託張衡墓園而建的張衡博物館就是項鍊上一顆晶瑩的寶石。漢順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張衡歸葬於情牽夢繞的家鄉——南陽西鄂。從此,我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就安息在這片生他、育他的豐壤沃土之中,與天地為友,同草木為伴,靜觀著人世間滄桑的變幻……從歷史深處走來,這裡吸引了多少人訪古尋幽,憑弔拜謁,賦詩寄情,撫今追昔。仰望張衡銅像,靜默不語,在心中與之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漫步院內,肅穆清幽,渾天儀、地動儀等大型雕塑,講述著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發明。樹影婆娑,映照墓冢之上。環墓而行,輕踩掉落在地上的柏樹籽,發出清脆聲響……

千年古剎鄂城寺位於南陽市十一中院內,西與張衡墓相鄰。寺內西側門兩邊還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獅一對,雕工精湛,形象生動。“宛北鍾靈”鄂城寺塔,建築雄偉,造型俊秀,建築形式及結構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磚結構建築的重要實例。

不管是莊嚴肅穆的先賢古墓,還是千年屹立不倒的鄂城寺塔,都將時間停留在1000多年前,供後人不斷地探索、尋味。

南陽:黃山遺址、豐山古韻、月季長廊觀光帶、鄂城寺古塔、張衡故里 花海下,串起一路古文明

豐山古柏

花海里,繁花似錦憶“麗華”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和陰麗華的一見鍾情,成就了世界上難得的帝后珠聯璧合的愛情童話,他們之間的愛情,是古代宮廷史上最美好、最感人肺腑的一曲愛情戀歌;尤其是陰麗華在位二十多年,留下賢后名聲,位居中國古代“十大賢后”之一。

“春色四時常在目,但看花開月月紅”,月季花有“花中皇后”的美譽,花香悠遠,鮮豔卻不失典雅,有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徵,因此廣受世人喜愛。據《後漢書》記載:“陰麗華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性格恭謹儉約,少嗜玩,不喜笑謔。有賢后之名。”這或許是南陽人一談於此,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她的原因吧。

臥龍區是“中國月季之鄉”,南陽月季文化節源起臥龍區石橋鎮,從石橋鎮舉辦第一屆月季文化節開始,臥龍區、南陽市、全國乃至全世界層面已舉辦了10屆月季文化節,5月將迎來2020中國南陽首屆世界月季博覽會,臥龍區月季產業一直昂揚向上,快速發展。

作為名副其實的月季花海和花卉苗木產業集聚區,東改線已成為南陽的一張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道路兩側,兩萬餘畝月季一望無際,鬱鬱蔥蔥,吐露新枝;一個月後,“花中皇后”綻芬芳,笑迎八方客!

今起,我們將帶您閱讀豐山古韻、黃山遺址、科聖張衡、張衡故里、十大賢后陰麗華……

南陽報業傳媒 陳菲菲 李金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