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他兼取吳浙兩派繪畫所長

卻被歷史忽略?


世事萬物或許都有定規定法,有相應的記錄之道,這樣後世才能有跡可循,追憶歷史。不過,並非每個畫家的一生都會留下許多可追之跡的喔,就如今天要說到的這位,許多人稱他是“被忽略”的大畫家,所查不多的資料更為他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 暮雲詩意圖 扇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他廣覓名川勝水

是明代的“旅遊愛好者"?他便是明代大畫家——謝時臣。


謝時臣,字思忠,號樗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擅山水 ,師法吳鎮、沈周,亦工書法,長於隸書 。明代畫史對他有簡略記載,如姜紹書《無聲詩史》說他“善畫,頗有膽氣,長卷巨障,縱橫自如”。


“樗仙”的由來/


謝時臣給自己起的名號叫做樗仙,而橒仙這個名號是有典故的,樗是指沒有用處的高大喬木,仙是灑脫不羈的方外之人,兩個字合併起來可作略有自貶且隱居世外的寓意,謝時臣給自己起這個名號並非自謙,更是側面表達不願接受束縛,嚮往自由灑脫生活的意志。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 選梅折枝 扇頁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他作為職業畫家

卻能平衡文人畫所特有的雅緻意境?

//

浙派繪畫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國畫壇的重要繪畫流派,明代中後期流派衰弱,其優勢位置被吳門畫派取代。浙派繪畫由於其開創者兼畫家、學者戴進是浙江錢塘人,故得名。

//

看過此號前幾篇推文的朋友應當對“吳門畫派”有了些許瞭解,而謝時臣則兼有“吳門畫派”和“浙派”筆法,但又不受主流畫派影響,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擅長巨樟長卷,頗有膽氣,亦能韻秀小品。


謝時臣繪畫成就很高,活躍於明代中期的蘇州,他在正德、嘉靖年間頗富聲望,受到當時人很高的讚譽,亦有諸多畫作被人收藏。


另謝時臣閱歷豐富,廣覓山川,自然之境賦予了他極大的創作靈感,在明代繪畫漫長的發展中,一位這樣的人物卻在歷史上鮮有記載,不可謂常理,與之相悖的是其流傳的作品卻十分豐富,多為山水,比如《溪山攬勝圖》、《策杖尋幽圖》、《武當霽雪圖》等...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策杖尋幽圖軸》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謝時臣山水畫風格可大約分為兩種,一種用墨清淡近“吳派”,如《策杖尋幽圖》、《溪山秋晚圖》等,或為小幅,或為長卷,及一些山水扇面,這些作品追求安逸的文人趣味;另一種是用墨濃重近於“浙派”的《乾坤四景》之類的大幅作品,畫面構圖複雜,追求動感,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如《太行晴雪圖》等。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太行晴雪圖》

現藏於青島市博物館


他是在“吳派"極盛的時代中,極少能兼浙、吳兩派特色的畫家。早前畫家們對謝時臣是有過推崇的,他的早期作品風格接近於沈周,而且與當時“吳派”的文人畫家們其實都有交遊,如文徵明二子文彭、文嘉還曾在謝時臣的畫作上作題跋:


“郭外青青堆亂山,眼中不復見荊關。石翁仙去樗仙老,我欲神遊楮墨間。

每見石翁長卷,愛其墨汁淋漓,雲氣蓊鬱,既脫去畫家畦徑,無一點塵俗。此卷已造石翁堂奧,若非自題,幾於不辨,信樗仙之能事也。/文彭題。[文徵明長子]

樗仙筆法老逾工,寫得江山似石翁。一卷煙雲足舒展,蕭閒如到水晶官。

思忠此畫,不特追蹤白石,真得董巨遺法者。/文嘉題。[文徵明仲子]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仿王蒙山水圖》

現藏於南京博物館


聽聞謝時臣還曾幫人鑑定書畫真偽,鑑定的是沈周的作品,畫作一無題跋二無標識,這樣他都能辨出作品的真偽。可見 ,雖他與前輩沈周相差六十歲,但其對沈周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且還自稱“私淑石翁有年”,

“乾坤四景”是謝時臣的畫作裡經久不衰的主題,從許多傳世的作品中可見,確有受其他大家的影響,或汲取靈感向前人致敬;或借仿作表達尊敬之意,如沈周的《乾坤四大景》;再到晚年的《仿王蒙山水圖》等。


至正藝術博物館裡的謝時臣畫作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代·謝時臣 《松下撫琴圖》

縱86*橫43.5cm

現藏於至正藝術博物館


謝時臣常繪山水,原仿照吳鎮的筆風,後來又汲取了沈周的精髓,風格獨特。但他在歷史上卻鮮有記載,這使得這位山水畫家又多了許多傳奇色彩,給我們後世留下了一個個謎團。謝時臣常作長卷巨樟,峰巒雄偉,筆墨縱橫自如,富於氣勢,介於戴進和沈周之間。

謝時臣,被忽略的藝術大師

▼明 謝時臣《松下撫琴圖》局部

此圖繪高土松下撫琴,坐對湖岸平遠,另有同伴凝神傾聽,一片靜謐和諧之景。設色沉穩,尤以水墨烘染未能。


軼事一則/

二零壹七年·十一月三十日,故宮博物院獲捐了一幅曾流失日本,極富珍貴歷史價值的文物——《絲路山水地圖》,據說是有人以重金從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回,之後再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的。

《絲路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橫0.59m*30.12m,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應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其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的遼闊地域範圍。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座標,標註了中國的敦煌和伊朗的伊斯法罕等許多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當時有聲音傳出認為此畫是明代仇英的作品,不過據相關著名古代書畫學者研究之後得出結論認為《絲路山水畫》的繪畫筆法、建築物的構圖風格,均與仇英不同,但卻發現其與明中期的“吳派山水”非常接近:精細鮮麗的青綠山水和界畫能力等,很接近謝時臣的繪畫風格,此畫創作時間應屬於明嘉靖三年以後,深受“吳派山水”謝時臣風格影響的繪畫筆法繪製的,是當時嘉靖時期的作品。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我們未曾經歷的,不代表它不存在

歲月沉澱的過程中

會帶給我們新奇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