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該如何理解?

西行降魔


寫春天景物的古詩很多,其中寫春雨的也不在少數。雖然主題相似,但每一首詩所要表達的意境和韻味都是不同的。

那麼,要想知道“小樓一夜聽春雨”所要表達的情懷,就要對整首詩以及作者進行一個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理解詩中意境。

該句詩取自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全詩為: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

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創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寫下了這首小詩。

根據詩歌的背景交代“小樓一夜聽春雨”說明陸游當時正在等待皇帝召喚,閒來無事,又正值春天多雨的季節。夜晚寧靜,春雨淅淅瀝瀝的下著,陸游很有興致的聽著,似有對人生仕途一種淡淡的擔憂。

下一句“深巷明朝賣杏花”意味也是非常美的。

春天真的的來了,在溫潤小雨的滋潤下,滿樹嬌嫩芬芳的杏花都開了。讓我們不得想象著早晨深巷裡姑娘賣的杏花的花瓣上還掛著晶瑩可愛的水珠呢!真是讓人感覺一切都那麼美好。

這句也隱喻著陸游對未來美好的一種嚮往和期待。

總之,陸游寫這首小詩的時候已經62歲了,經歷人生的起起伏伏,儘管詩中蘊含著一些陸游的心境的寫照,但更多的還是陸游在一種淡然心態下,對自然和生活的欣賞


春城花草香


謝謝提問,“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該怎樣理解?我是靜樹讀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一夜憂思一夜雨,一夜無眠一夜風。我獨自一人住在小樓上,聽著窗外的風聲雨聲久久不能入眠。

那風聲似乎就在耳邊忽遠忽近,裹挾著遠思近憂席捲一場若有若無的清夢;那風裡攜帶著雨滴,飄飄灑灑都落在心底的空谷,發出“嘀嗒”的回聲,和著清夢如一支古老的歌,一忽遠一忽近,不知是夢還是醒?是夢裡的雨下到夢外,還是夢外的雨落到夢中?

忽有“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意境,是莊子夢裡化作了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了莊子?是望帝的幽思情魄隨了杜鵑而去,還是杜鵑的啼思怨鳴勾去了望帝的心魂?許多事往復由來都是那樣的迷離,忽而清晰,忽而模糊,讓人在猶疑中思索,在選擇中煎熬,在風雨中徹悟,在夜色裡悽然而醒。

人在小樓中,風雨窗外事,多少憂思入心懷?“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那麼多的家國安危,那麼多的勇士逆行,試問,有心者,又幾人能安居小樓,獨享閒適?

小樓夜雨,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待天明,將無限思緒化為行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家國正經歷著風雨,為國堪捨身,為家當撐起一片天空,執著向前,也不枉固守的信念在心中埋藏。






靜樹讀書


如果單獨拈出來看,“小樓一夜聽春雨”這句詩寫得極為清新閒雅,甚至可以感覺到悠閒喜悅的心情。但是,讀詩從來就不能脫離整體來理解,否則並不能窺見真正的詩意。因此,筆者擬從下面幾方面來進行解讀:

  • 詩創作的背景

  • 整首詩的含義

  • “小樓”二句的賞析

  • 詩詞中“小樓”意象的理解

創作的背景

陸游的政治遭遇與辛棄疾頗多相似,兩人都是主戰派,辛棄疾寫過《美芹十論》、《九議》,陸游寫《平戎策》,均論對金作戰策略,兩人均被朝廷打壓,長期閒置,不予重用,一生鬱郁不得志。淳熙六年(1179年),陸游任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時江西水災,陸游下令各郡開倉放糧,又上奏朝廷,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因此事被彈劾自作主張破壞規定,陸游因此而辭官回山陰閒居。

此次閒置長達五年,後朝廷重新起用陸游為嚴州知府。赴任前,他往臨安覲見孝宗,在臨安客棧裡,寫下了這首《臨安春雨初霽》。

那一年,陸游六十二歲。

他的一生,為恢復大計而躹躬盡瘁,壯年時,多次向朝廷進言抗金之策。如整治軍紀、訓練士兵、北進策略、加強防守,謹慎用兵,揭發奸黨等,在王炎幕中,曾多次親赴抗金前線勘察軍情,“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那段時間的工作,曾一度最接近他的政治理想,然而,不久後他又被調任閒職。他滿懷的報國壯志,一次一次地受到打擊,眼中看著朝廷的軟弱與黑暗,心中充滿鬱懣之情。

壯志難酬、滿懷悲憤的陸游,何以會寫下如此清新悠閒的小詩?

作品解讀:悠閒背後的無奈與失望

我們先看一下整首詩。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起句直抒胸臆,感嘆世味淡薄,這個“世味”,說的是政治風氣、官場環境。一上來就表達了失望之情。這麼淡薄的世味之下,我不好好地呆在家裡過悠閒自在的生活,卻跑來臨安,為啥呢?

他自覺壯志難酬,“為國戍輪臺”的理想無法實現,既無奈不甘心放棄,在家閒置絕非所願,所以這兩句詩,細味之下,充滿了無奈、失望又不甘心於現實的感情。

如今他棲身臨安客棧小樓之中,一夜無眠,聽著窗外春雨瀝瀝,清晨,樓下小巷傳來賣杏花的聲音,他似乎感到無比的寧靜。這江南的春天如此美好!

閒來無事,他找來小書箋,寫下斜斜的行草。又沏一壺好茶,以茶匙輕輕攪動茶湯,直到看到茶湯麵上那些細細的泡沫。如此細緻地描寫喝茶寫字,顯得他是多麼地悠閒無事。

陸游行草書法


素衣,潔白的衣服。晉代陸機詩有“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淄”之句,因此以“素衣化淄”比喻清白被玷汙。這裡,陸游自嘲了,說我才不擔心自己被臨安的風塵汙染,反正清明前我又就回家了。一方面,他表達了志向不改、不向黑暗勢力低頭的志意,另一方面,卻又隱隱地對錶達對官場的失望,畢竟,他已經多次被貶、被閒置,這次重要被召,仍是不會重用。

這首詩,從開頭的牢騷,到頷、頸二聯的悠閒,到尾聯的失望自嘲,大有壯志消磨、心灰意懶之感。然而,這種悠閒是暫時的,而且決不是陸游追求的,悠閒的背後,透著深深的無奈。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思想與藝術境界

此次入京面聖,陸游並無多少興奮之情,孝宗對他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瀏覽賦詠。”其時陸游詩名已盛,皇帝把他當作一個吟詠山水的文人。這是可悲的。陸游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早已學會接受現實,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

“小樓一夜聽春雨”,一夜,說明徹夜無眠。這一個晚上,他就在這個小樓裡面,靜靜靜地聽著春雨淅瀝瀝地下。有心事的人,不易成眠。他內心裡並不真的平靜。

讀者讀詩的時候,要代入作者的心境,在作者的角度來體會詩意。

春雨綿綿,作者的愁緒也如這春雨一樣綿綿不絕。

這一個夜晚,他可能想到許多事情:過去的為官生涯,種種被彈劾之事,抗金恢復的各種努力,戰鬥前線的軍事實踐,閒置的鬱悶生涯,朝廷的各種黑暗軟弱等等。他在山陰閒居五年,如今,他被重新起用了,世事變幻,等待他的又是什麼呢?明天面見皇帝,他要說些什麼?皇帝又會和他說些什麼?對於一個內心並不能真正放下政治理想的人來說,此種種事情令他內心生起波瀾。

臨安客棧中的陸游,不是閒居在家的陸游,在閒居和重新踏入官場這個轉變之際,在失望與希望之間,儘管他不抱多少希望,但他不能不內心有所波動。五年過去了,如今又是一個春天,可是,王師北定中原的大計,何日才能實施?

終於無眠到天明,春雨停了,清新的花香傳進小樓,深深窄窄的小巷子裡,傳過來賣杏花的聲音。多麼美好的江南春色!深巷,說明巷子幽深安靜,在繁華的臨安城裡,這是一個讓人暫時心境平靜的地方。江南二月,春雨初霽,杏花還帶著露水,“杏花春雨江南“,真是能寫出江南春天最美的感覺。

  • 這兩句詩何為如此美?

因為它有非常美的意象。江南的小樓本就給人雅緻的感覺,令讀者聯想到青磚灰瓦,素雅的顏色。綿綿春雨充滿了詩意,“聽”字,彷彿聽到春雨那淅瀝瀝的聲音,“深巷”是幽深的巷子,令人想到江南的青石板小巷,彎彎曲曲,石板上長著青苔,在微雨中溼潤而清新。杏花又是江南春色最好的代表,令畫面明亮了起來,充滿了春意。臨安城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江南的人文、風景的代表之地,“杏花春雨江南”這些極美的意象,在這裡都有了。

詩詞中的“小樓“意象

“小樓“,在詩詞中是一個常見又獨特的意象。

小樓,是一個小環境,因為小,所以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反映在心理上,與外界有一定的隔絕。小樓,又是一個有某種專屬性的環境,在小樓裡,可能曾經有著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喜怒哀樂、離愁別恨。因此,小樓常常被用來代表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情緒,反映著與外界的某種隔離、聯繫、反差、矛盾。

亡國之君李煜寫下無限哀傷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的小樓,是囚禁他的地方,有他屈辱的人生,哀傷的淚水,小樓裡,鎖著他滿懷的亡國之痛。

秦觀筆下的“漠漠輕寒上小樓”,是婦女的閨閣,她的小樓,有著曾經的少女生活的悠閒,她的這個小樓裡學詩、寫字、憧憬幸福,也曾快樂無憂,也曾無聊閒愁,所以,代表著閨中女性的生活。

李璟寫思婦的詞句“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個小樓的女主人,她的丈夫在塞外從軍,歸家無期,這個曾經充滿了幸福歡笑的家,如今顯得冷落寂寞。她的小樓,代表了思婦的思念與期盼。

辛棄疾閒置上饒,寫下“功名渾是錯,更莫思量著。見說小樓東,好山千萬重。“他的小樓,是壯志未酬投閒置散的地方,不是他人生理想所在,所以他的小樓裡藏著一顆鬱悶的心,在小樓裡仍不忘言功名,雖然這只是一種故作曠達之語。

  • 陸游的小樓

而陸游的小樓,是一個暫時棲身的地方,他從五年的閒居到被召為官,這個小樓,是一個轉折點,他結束閒居,在這個小樓等候皇帝的接見。小樓的“封閉“環境,令他有心理上的暫時安寧,但是,走出小樓,等待他的不知是什麼樣的人生風雨。

同時,這個小樓,也是江南這個大意象中的一部分。這個小樓,在江南二月的杏花春雨中,在江南腹地的臨安城中,自然地被賦予了優美的詩意,它與杏花春雨組成了關於江南的最優美的聯想中的一部分。所以,千百年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兩句詩,廣受傳誦,被譽為寫出了江南春天的魂魄。

結言

陸游被重新起用之後,相繼任過幾種不同的職位,均非要職,期間又被彈劾,閒置達十三年之久。直到完成編撰國史的任務後,正式致仕,其時已經七十九歲。朝廷無能,恢復無望,陸游憂憤成疾,終於病逝。他至死都沒有等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在英雄的心中,“小樓一夜聽春雨”非生平所願,他的心中藏著殺敵報國的鬥志,他的風雨,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冰河,才是他的理想所在。


大晟府小書僮


“小樓一夜聽風雨”應該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出自宋代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陸游內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戰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唯其抑鬱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便是在這種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於是,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陸游六十二歲的春天。

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閒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一開頭就道“世味薄似紗”,正是作者對現實的否定,也體現出作者的剛直氣節。嚴酷的現實,使他不得不對朝廷對皇帝,對人生對社會作出一些陰暗的結論。與他的許多寄夢詩不一樣,在深夜,萬籟俱寂時,作者眼前沒有現實生活的情景攪擾,可以對著曠遠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說任何放言達詞。而身在繁榮帝都,作者卻身不由己。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託情夢,只好借春色說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並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後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於政治舞臺上的傾軋變幻,對於世態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於是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說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於“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游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於一生奮鬥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游來說,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頷聯點出“詩眼”,也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裡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後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緻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劃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陸游這裡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作者有很多的詩篇有有著憂國憂民的作品,他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這裡面這些都不是直抒胸臆,作者也寫了很多鄉村的樸素作品,當遇到作者沒有被眼前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所打擾他對著遠處的星空,還有雨繼續幻想著,想要表達自己現在繁榮的帝都,卻總是身不由己,這個時候作者都是清醒的,他只在表面上看到繁榮面膜和人世間的盲目,還有想想到了自己壯志未酬,只好藉著春色來說出自己的愁緒。這裡反映了作者內心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戰場上、星空下,還有偶爾徘徊的時候,作者的性格是非常複雜的,但他始終非常的剛強不屈,難免也會惆悵抑鬱,所以才有這種強烈的情懷。作者在年少的時候就深受家庭的影響,有著深深的愛國思想,他這一生的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因為出生在名門望族,有一些都是陸家史學的重要典籍,他從小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在十二歲就可以為詩作文,因為出生在兩宋之間國家的不幸還有民族之間的矛盾都給作者小的時候留下的不好的影響。反映了作者陸游內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戰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唯其抑鬱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複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鬱。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唯其抑鬱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詩中一開頭就道“世味薄似紗”,正是作者對現實的否定,也體現出作者的剛直氣節。詩末拂袖而去,也是詩人對浮華帝都的不屑。因此,透過原詩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孤舟放鶴


謝謝你的提問,現在奉上我的一知半解。

“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該如何理解?

個人感覺是一種回憶往日歲月嗎,對於當下歲月的感嘆。對於這句話的理解要結合整首詩,以及詩人的創作的背景,有哪些發生的事情等。

出自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白話文: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感覺是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整首詩寫出詩人,在清明時節前去一趟繁華京都,在這裡感覺自己官場的人走茶涼,已經歲月的流逝。聽了一晚上的春雨,自己心情也想通了,能早點回老家,還是回老家。

小樓一夜聽風雨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對於詩人,生在宋朝風雨飄零的時期,心中對於國家有著深深的情懷,夕陽報效祖國,為國家的貢獻自己能力,但是在這樣時期,對於詩人沒有這樣機遇,詩人才會感覺到是世味年來薄似紗。

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遙想當年自己那些壯志凌雲的想法,已經一去不復返。

那時候已經是耳順之年,自己年少已經不再,窗外的小雨已經下一晚上,聽了一晚上,早上賣杏花的,還有很多的小店已經開門,詩人一晚上沒有睡著,寫出詩人對自己一生的反思,已經回顧,感嘆自己已經不再回來歲月,已經當下自己碌碌無為的歲月,這繁華之地已經不屬於自己,還是趁早回家,回家過清明。

對於碎語流逝往往是我們一回頭,就過去的。


衣袍公子


該詩句出自《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句是該詩的詩眼,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它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

詩人陸游一向是以“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等一身報國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徵著稱,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閒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該句詩人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表現的更為含蓄深蘊,表達了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會惆悵抑鬱。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





一枝百合的小確幸


“小樓一夜聽風雨”,出自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全詩內容如下: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對於宦海浮沉,詩作主人已是意興闌珊,人情冷暖薄得像一張紗。又是何種機緣,讓我乘馬來到京都沾染繁華?暫住小樓,聆聽一夜春雨,第二天清晨,小巷深處,正聲聲叫賣杏花。簡單地鋪開紙張,隨意寫下一些字句。正值雨後晴日,春光明媚,在窗前慢條斯理地煮水、沏茶,輕輕抿上一口。不用嘆息繁華都市的街道揚起塵土,弄髒了自己乾淨的衣衫,大概到清明,就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陸游詩中更多的是“鐵馬金戈”、“氣吞殘虜”之雄渾氣魄。

而這句“小樓昨夜聽風雨,”下句緊跟“深巷明朝賣杏花。”風雨過後,看到了杏花般的春色,給人明媚旖旎之感。按說春色給人的感覺是意氣風發,積極向上的,但整篇詩還是透露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

陸游祖上做官,算是官宦子孫,空有抱負並未得到重用。風雨飄搖的年代(兩宋),傾軋變幻、世態炎涼,無不伴隨著著詩人的一生。

整詩情趣盎然。春雨、杏花、寫字、煮茶,莫不給人以美的享受。但詩人的情懷卻在詩的首尾兩句。“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無奈和厭倦,渴望規避的心態。


李糖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老實的好漢被奸詐的壞人們合起夥來騙得團團轉,而老實人還滿存希冀地希望這一次能遂自己的願,眼看著他可憐巴巴的樣,人都實在不忍看下去了,實在是太讓人窩心了!

就像林沖當初在廟前放過要調戲他娘子的高衙內,甚至帶著幾分討好的媚色希望衙內能記著他的好,以便將來能提攜他一下。他哪裡知道,衙內簡直把他當成一個男婢,要的只是他乖乖就範。林沖老實巴交地一讓再讓,結果把自己的尊嚴都讓沒了,把自己的男人本色都讓沒了,結果可想而知,輸了娘子,差點也丟了性命,人生從此再無快樂可言!

南宋有兩個一心復仇的忠臣,兩個以文學聞名天下的文人,一個是辛棄疾,一個是陸游。他們整日以前臣遺老自居,喊著要恢復大宋江山。搞得南宋的統治者們是既愛又恨,愛的是有人給自己抬轎子了,恨得是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你們整天瞎喊啥呢喊,那幫金人是你們能對付得了的?當年我們祖先都被打成啥了,你們再別給我鬧心了!

陸游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唐末後,詩歌界一片唱衰,再沒有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問世,多的只是文人之間的漚餿。然而英雄一出,獨立江湖,立馬讓人看到了詩歌的迴光返照,光彩迷人,膾炙人口的佳作一篇篇迭出,讓人彷彿回到了詩歌的鼎盛時期,讓人彷彿感覺自己活在過去,一下子回過味來,哦,原來今人也可以寫出古色古香的詩句,看人古人也並不像我們想得那麼神奇的!

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是我們上高中時的一篇課文,畫面感超強,一下子就拔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某一根弦,在我心中勾起了某種曾經有過的情愫,尤其是那句“小樓一夜聽風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總讓我覺得自己春睡初醒,出門望著深深的巷子,某種過往的或想象的情境在心頭索繞。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好好讀一下這首詩吧,感受一下放翁的情懷!





騎驢去高考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沙,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釋意:世態人情這些年來薄的像是透明的紗,誰讓我還要騎著馬來客居京華呢?

隻身住在小客樓上,一夜裡聽到春雨淅淅瀝瀝,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

短小的紙張歇著運筆,閒時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看著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戲著分辨茶的等級。

作為一介素衣,不要興起風塵會玷汙我衣服的感慨,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小樓昨夜聽春雨,是寫詩人徹夜未眠,是他心情不安的一種表現。

而小樓昨夜聽風雨,這句話便是從陸游的詩轉化而來,說的是一種寂寥無寧的心境,一種獨自等待黎明,孤獨於彷徨共徘徊的憂傷。


輕疊鶴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 還是自我安慰說 “清明可到家”, 都是開篇兩句的註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在陸游的眾多著名詩篇中,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憂民之作,有寄夢抒懷、悲憤悽切之作,也有優美淳樸的鄉村生活描寫,也有緬懷愛情、追思往日幸福的傷感之作如《沈園》等等這些,都與《臨安春雨初霽》極不相似。 《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複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鬱。從詩中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