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顯身手 中西醫協同創下山西速度

大顯身手 中西醫協同創下山西速度

“除了感謝就是感動,感謝醫生對我全力以赴的救治,感謝護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3月13日下午,在晉中市傳染病醫院,已經坐上轉運車準備回家的李女士還在說著感謝。她是我省確診的133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後一個治癒出院的,這一聲聲謝謝背後凝聚著無數醫護人員的付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同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在53天內跑出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動態清零’”的好成績,保持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紀錄,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首例確診患者為全省拉響警報

1月20日,臘月廿六,家家戶戶都在為春節的到來忙碌著。山西白求恩醫院發熱門診,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任偉正在值班。16時左右,23歲小夥曉武(化名)由於發熱,前來就診。任偉例行檢查並詢問曉武病史後瞭解到,曉武除了發熱沒有其他症狀,但是5天前曾去武漢旅遊。“那一刻,我的神經緊繃起來。”任偉回憶道,他們當即給曉武進行血常規、胸片等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白細胞、淋巴細胞降低,肺紋理加重。醫院當即為他完善胸部CT檢查,發現其右下肺感染病灶,與新冠肺炎非常相似。

警報拉響,山西白求恩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醫務處、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急診醫學科等多科室專家進行緊急會診,並立刻向省衛健委應急辦及醫政醫管局進行彙報。省衛健委經過調查後指示醫院立即啟動上報程序。與此同時,醫院預防保健科工作人員配合臨床專家組,第一時間上報了傳染病疫情報告卡,之後積極配合小店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採集患者咽拭子標本並於21日凌晨4時將樣本送至太原市疾控中心。

1月21日上午,經省、市疾控中心採用優化後的檢測試劑盒檢測,結果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醫院醫務處負責人立刻將結果彙報省衛健委,在省衛健委協調下,曉武準備轉院至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

一刻不曾鬆懈,一分不曾耽誤,完善的醫療救治應急預案,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

作為新冠肺炎省、市定點救治醫院,一接到省市衛健委指令,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突發的疫情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神經緊繃,有人取消了計劃好的旅行,有人退掉了回家探親的車票,有人放下尚在哺乳期的幼兒,有人推掉約定好的婚期……短短1個小時,披著“白衣”的醫護人員迅速集結,走進戰場,再次開展防護培訓並啟用重症救治樓的負壓病房。護理部第一梯隊的15名護士入駐應急病區,該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範夢柏,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與山西白求恩醫院的急診科主任閆新明溝通了曉武的病情。範夢柏看到,曉武的CT片子右下肺有一片不小的高密度陰影,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這是肺內炎症暴發的前兆。得出判斷後,範夢柏提前制定治療方案:積極氧療、激素跟進、靜丙球保護、抗病毒治療、中西醫結合……“患者的生命安危就在於醫務人員對生命的態度,科學救治是醫生的天職。”範夢柏說。

12時40分,範夢柏、張卓彥、馬雪婷、張磊、孫哲5名醫務人員在電梯口接到了用負壓救護車送來的患者。“剛被隔離的時候,心裡很恐懼,沒有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家人也被醫學隔離,情緒一度很焦慮。”那一刻的曉武忐忑不安,眼神中流露出絕望。

“一人一策”全力救治每一個生命

入院後的曉武切身感受到了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大家在為他進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氧療等一系列醫學診療的同時,還邀請全國名中醫賈六金進行會診,並及時進行了心理干預。該院特殊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卓彥與他建立了微信聯繫,時不時會陪他聊聊天,還經常給他帶一些生活用品和零食水果。他親切地稱張卓彥為“主任小姐姐”。

1月29日,在經過8天的治療後,曉武各項指標全面好轉,臨床症狀沒有了,體溫也完全恢復了正常,兩次病毒核酸檢測均呈陰性,肺部陰影基本吸收,經省級專家組評估,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曉武的治癒出院,極大地鼓舞了全省醫務人員,也為其他確診病例的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為了減少死亡率,全省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集中到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統一救治。1月28日,山西省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轉至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負壓病房。隨後10個危重症、12個重症病例陸續轉入該院。而這些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且大多都有基礎疾病。針對這一現狀,省、市先後成立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並調配重症、呼吸、影像、心臟等領域的專家,每日巡查會診,為每位重症、危重症病例制定“一人一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最先進的技術和人力資源“嚴防死守”。

在所有接診的患者中,來自壽陽的張先生已經86歲了,他是年齡最大、病情最危重的一位。2月11日下午,轉診到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時,老人高燒、呼吸困難、腎功能不好,還有高血壓。專家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為老人“量身定製”了一套治療方案。

抗病毒的劑量調整到適合老人的劑量,激素用藥也十分嚴格。雖然老人感染得到了控制,但出現了嚴重菌群失調,迅速請中醫專家及時給予止瀉藥物,情況好轉。但隨後老人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又請心內科專家協同治療,同時給予留置胃管,加強營養支持。醫生們“不拋棄、不放棄”,終於在28天后,老人治癒出院。“整個病例救治過程,就是不斷優化、不斷改進的過程。”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白永亮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在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重症、危重症病例救治中,肺部脫水治療也是“一人一策”。針對肺部滲出多,有呼吸衰竭情況的患者,每3個小時就用一次脫水利尿劑。肺部滲出少,70歲以上的患者每12個小時用一次脫水利尿劑。

中西醫協同發揮山西特色優勢

“發揮優勢、及早介入、保證質量、全力救治、提高療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中醫藥早介入、早治療提出明確要求。

省衛健委建立中醫藥應對機制,組建中醫藥專家隊伍,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救治辦法。全省11市全部安排省級專家深入定點醫院辨證論治、開方用藥,進行包點指導。根據各定點醫院的實際需求,安排省級專家分別深入晉中、呂梁、運城等市治療一線進行中西醫聯合指導。

作為山西省中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組的組長,全國名中醫王晞星從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開啟了“加速跑”的模式。這位年過六旬、享譽全國的醫者,帶領專家組成員深入晉中市傳染病醫院、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以及平遙、太谷等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行程3000餘公里,參與臨床會診、討論20餘次。會診結束回到醫院,他就把自己關進辦公室裡,再次分析病例,結合西醫的診斷,查閱大量文獻,制定中醫治療思路。最終,經過鑽研探索、科學論證、辨證施治,以國家中醫防控方案、省級方案為指導,依託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診治經驗,再結合山西省新冠肺炎發病人群、發病區域、發病特點以及山西地理特點、氣候特點,王晞星認為新冠肺炎的主要病機是“溼、熱、毒、瘀”,與武漢溼邪較重不同,山西發病患者熱象較重,更易傷陰。

為此,我省中醫專家從易感人群、輕症、中症、重症、恢復期及核酸不轉陰患者入手,制定了六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提出了“通過瀉肺、養心、保肝、益氣、涼血、清熱、解毒等方面來治療”的中醫防治新思路。山西省中醫院針對新冠肺炎發展的不同階段,研究論證形成了系列防治方劑。益氣除瘟顆粒、除溼清肺顆粒、解毒護肺顆粒、葶藶瀉肺顆粒、補肺健脾顆粒、益氣祛毒顆粒、清肺排毒合劑七個中藥製劑涵蓋了新冠肺炎治療的觀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復期和促進核酸轉陰期的全過程。2月14日及2月25日,七個中藥製劑先後獲得了省衛健委、省藥監局的備案批覆,全部應用於全省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從確定處方到備案批覆,僅僅用了8天時間。山西也成為繼廣東、四川、陝西、雲南之後,全國第五個獲批防治新冠肺炎製劑生產的省份。山西省醫療保障局第一時間將獲批的治療新冠肺炎中藥製劑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按甲類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中藥的使用可減輕服用西藥產生的副作用,使重症轉輕、輕症轉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秉承這種思路,專家組多次深入平遙、晉中傳染病院、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針對重症、危重症患者實行“一證一策、一人一方”,做到因證立策、因人制宜。多次調整重症、危重症患者患者用藥,將防治方案第一時間應用於臨床,邊應用邊調整,形成日益成熟的中醫治療思路,實現了中西醫協同治療,保證中醫藥全流程、全鏈條參與到對抗疫情的工作中,實現了1+1>2的效果。山西省衛健委統計數據表明,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我省中醫藥總體有效率達到98.5%。

53天實現確診病例“動態清零”

對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馬霞而言,這個春節註定是難忘的。2月5日,作為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的她被省衛健委抽調,入駐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馬霞與其他抽調的專家一起負責危重症病人的會診和救治工作。“為了明確下呼吸道病原,更好地指導抗感染用藥,我們需要為患者做支氣管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很容易誘發患者的咳嗽反射、分泌物外濺,這些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我是醫生,又是團隊負責人,為了救患者,再危險,也得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馬霞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那些天裡,她每天只睡4小時,幾乎一刻不離地守護在患者床邊,實在累得不行就在值班室眯一會兒。

“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至少要4至6個小時才能脫掉,口罩戴久了鼻樑和顴骨有壓痕,汗水蒸發、霧氣蒸騰,護目鏡被蒙上一層層水霧,導致現在所有的工作都是慢半拍的。”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應急一病區護士長張磊說,對於一線醫護人員而言,所有工作都在成倍付出,但是,大家沒有氣餒,隔離區的護士成為治療班護士的腿和手,治療班護士成為隔離區護士的眼和耳,大家彼此依靠、默契配合、爭分奪秒、不眠不休,困了累了,站著也能入眠,眼睛一睜又開始戰鬥……

這只是全省一線醫護人員的縮影。採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僅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除了經歷非典、禽流感等多次大考的本院600位醫護人員,還有來自山醫大一院、山醫大二院等省市醫院重症ICU、老年科、心血管的近200位醫護專家們,成為強大外援。眾志成城,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一位從武漢來晉探親的患者因病情危重被轉入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出院時,要求看一眼自己進院時拍的肺部CT片子。當他看到左右兩邊發白的肺葉時嚇了一跳,此時他才知道,是山西的醫護人員把他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不禁被他們的精湛醫術折服。

2月9日,我省第一例危重症確診病例在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治癒出院。走出醫院大門的那一刻,58歲的暢女士眼含熱淚,向送行的醫護人員深深地鞠了一躬。“整整8天,鋪床、餵飯、清理大小便,她們比親人還親呢!她們做的,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暢女士說。

3月9日,我省確診病例中年齡最大、最危險的一名患者治癒出院,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趙愛斌感慨道:“老人能夠治癒出院,不是一個奇蹟,而是多個奇蹟疊加的效果。”

2月15日,呂梁“清零”;2月24日,陽泉“清零”;2月25日,臨汾“清零”;2月29日,朔州“清零”;3月1日,太原“清零”;3月2日,長治“清零”;3月3日,忻州、晉城“清零”;3月10日,運城“清零”;3月12日,大同“清零”;3月13日,晉中“清零”……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出來。從1月21日到3月13日,整整53天,我省實現了確診病例“動態清零”,而且是100%治癒,醫護人員也無一感染。

春天,真的來了!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