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成趋势,比"啃老"都可怕,现实又残酷,父母提前提防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父母为了生计,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多都选择出去打工,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家里孩子直接留给了老人。老人既要忙家务,又要带孩子,不免有点力不从心。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出现新型"不孝"主要原因是什么?

1. 父母只负责生,不负责养

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生下来,等孩子断奶了,就把孩子留给老人,自己外出打工;更有甚者,自己只陪孩子到坐完月子,然后,就让孩子喝奶粉,自己远离家乡挣钱。

别的不说,单是喝奶粉就没有吃母乳有营养,母乳相对来说更加能给宝宝提供更全面的能量。

父母对于把孩子留在家,自己出去打工这件事,也有自己的说辞。大都是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指望不上。

如果自己在家务农,一样是干活,却没有出去挣得多,还有的说,女人就要经济独立,不然一直问老公要钱花,婚姻没有保证。如此种种,成了老人带孩子的借口。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事实上,父母应该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应该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实在是条件不允许,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以及老人的心理动态,倾听他们的故事。

这样孩子心理更健康,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的负担。比如我朋友也在外打工,但是她就经常给孩子和老人打电话,保持好的关系。

2. "隔空"指挥老人如何带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比较调皮。有时候会闯祸,和别的小孩打架阿,踩邻居的菜地阿什么的,这个时候别的家长不免"找上门来",孩子又不懂事,晚上打电话就哭给父母,而很多父母不管青红皂白,就开始指挥老人应该如何如何带孩子,但这种指挥很多时候都是错的。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孩子大了,到了上学的年纪,刚刚上学的孩子,正处在新鲜感和过渡期中,一开始不听话,导致分数较低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名词靠后之后,很多都容易发脾气,责怪父母为什么管不好孩子,自己往家里按月寄钱,就得到这样的结果?通常伤的是老人的心。

父母应该多听听老人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指责。老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得更好,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后辈。

很多时候,是由于时代快速发展,新旧观念上的原因,导致的代沟。比如我们邻居,父母两个人就多和老人沟通,听取他们的经验之谈,并教他们用新眼光看世界。

其实,就像当初老人耐心陪伴我们一样,我们也要对老人理解,有耐心。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3. 埋怨老人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不好

孩子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通常会问孩子吃了什么饭,做了什么。

在农村,本来就是一日三餐比较清淡,可是父母却开始埋怨老人为什么不让孩子吃肉,为什么不给孩子买贵点的好看的衣服。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觉得节俭也是种错,自己的尊严又一次被打击。

老人都是从那个贫穷的年代过来的,都知道生活的不易,对他们来说,能节省的就节省了,把钱花在刀刃上,能省的就不花。

可是他们对孩子是无私的,是爱的,只是在农村这个环境下,很难提供到如一线城市般的环境。

他们自己也想不到父母会如此埋怨他们。

父母应该将心比心,多站在老人的角度上思考,老人生活农村,他们从以前不发达的年代走过来,甚至很多老人都经历了饥荒,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要节约,因此老人一般都满足于现在已经较好的物质条件,没有想到再为孩子提供他们甚至没有见过的更好的条件,父母一定要理解老人。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4. 父母说话语气重,易伤老人的心

把孩子留在家里,每个月给家里寄来一部分钱。很多父母就觉得这样就是对得起孩子和老人了,所以孩子必须成绩次次年纪第一,老人必须让自己满意,可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带孩子不是种庄稼,不是浇水施肥后就永远不再管了,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就对老人发脾气,实在是不孝。

父母应该对老人多一点耐心和宽容,老人也是有着一颗脆弱的心,你的话,可能随时会让他们感到委屈。做为父母,要多一点孝顺,多让老人开心才对,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对老人发脾气。

新型不孝成趋势,比

而科学证明,孩子小时候如果由父母陪伴其成长,那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他的心理上会有一种优越感,不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等现象,而且孩子和父母的代沟较小,有事情都会想和父母说,这样也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的。

建议孩子由父母自己带。

如果条件实在做不到,那么只要避免这几个雷区,不让老人受委屈,做到真正的"孝",也是可以的。

老人一辈子不容易,请各位父母多和老人沟通交流,不要再让"不孝"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