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實施定向降準+MLF 利率不變

中國央行實施定向降準+MLF 利率不變

美聯儲“放大招”,全球央行“降息潮”再度來襲

正如市場預期的那樣,本週伊始,美聯儲就再次“領銜”全球央行開始降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當地時間3月15日,美聯儲再次緊急降息1個百分點至零利率,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創下了美聯儲史上最大的單次降息幅度。隨後,新西蘭、韓國、阿聯酋等政府央行先後宣佈降息。這是美聯儲不到半個月內第二次緊急降息,市場反應非常激烈,15日、16日美股連續觸發熔斷。此時,中國央行的反應備受市場關注。昨日,中國央行公告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利率保持不變。

■新快報記者 許莉芸

貨幣寬鬆救市效果並不明顯

原本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在3月18日的議息會議上再度降息50-75基點,但美聯儲不僅出手時間提前,實際降息幅度也超出市場預期。當地時間3月15日,美聯儲直接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至0-0.25%的超低水平,並將緊急貸款貼現率下調了125個基點,至0.25%,美聯儲還將數千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同時美聯儲還宣佈啟動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計劃。

降息、降準、QE一氣呵成,前所未見。美聯儲的動作,再度引發了全球央行的降息潮,新西蘭、阿聯酋、韓國等政府央行先後宣佈降息。Wind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全球已有超20個國家和地區宣佈降息,另有多國和地區開啟寬鬆政策。

然而,寬鬆流動性對於穩住金融市場的邏輯似乎正在失效。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並沒有能對幾天後的市場崩盤形成鉗制。15日,美聯儲宣佈降息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32個基點,美股道瓊斯指數期貨和標普500指數期貨雙雙大幅下跌,再次熔斷。16日美股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跌超7%,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截至發稿,道指跌逾11%。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這無異於“飲鴆止渴”,正確的應對方式應該是儘快控制疫情,以短期代價換取長期勝利,然後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來穩增長。

多家券商研報均認為,未來全球資本市場是否回溫要取決於抗疫進展情況。此輪降息過後,留給全球央行的後續降息空間非常有限。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過去十年來各種政策輪番上陣,但並未對全球經濟起到太大的提振作用。歐盟、日本已經邁入負利率,美國利率也接近零點,貨幣政策空間不大。

LPR有下降可能性

在全球央行聯手降息的同時,中國央行宣佈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但利率保持不變。

“過去兩三年,我國貨幣政策還是相對比較獨立,是根據自己的經濟形勢、通脹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而定。美聯儲無論加息還是減息,國內並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同步的調整。”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短期內中國央行可能不會“跟進”。而在全球重啟寬鬆的背景下,這將給中國國內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提供了空間。

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也認為,短期內,中國央行的降息概率低。“因為前期央行針對疫情影響,在流動性供給和利率水平降低等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當前要做的是讓政策落實到位,並觀察政策效果如何,等3月份數據出來後再評估能否完成年內的統籌目標,再決定是否降息。所以,3月份降息可能性較低,除非有特殊情況。”

這從監管近期的表態中也可以覺察到,並不會採取“大水漫灌”的激進貨幣政策,而是通過把握政策節奏,逐步穩定市場預期。3月3日,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中,就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釋放LPR改革潛力”。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本月LPR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性,因定向降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而下調LPR報價也是銀行向實體經濟適度讓利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