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區:產業特色成扶貧亮色

鶴城區:產業特色成扶貧亮色

鶴城區坨院街道巖添村、坨院村的貧困對象在九豐農博園勞作。

紅網時刻懷化3月16日訊(通訊員 郭飛 姜龍 馬貴能 李洋)“簽了合同就安心啦,今後有這個線上平臺幫著賣,咱們的農產品再也不用愁銷路咯!”3月15日,懷化市鶴城區黃金坳鎮水環口、仇家村的丁忠林、王小紅等7位村民來到鎮上,與鎮裡的惠農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蔬菜、家禽供貨包銷合同。他們告訴記者,近幾年,自己按照政府的指導,努力種植生態蔬果、養殖特色家禽,獲得了良好的收益。今年再與線上簽訂供貨包銷合同,以後銷路也不愁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據瞭解,懷化市鶴城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當作“一號民生”工程來抓,立下軍令狀,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為目標,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提高脫貧質量、實現穩定脫貧的重要抓手,嚴格按照“四跟四走”要求,因地制宜選準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著力增強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內生動力,健全完善長效利益聯結機制。

在鶴城區坨院街道巖添村,過去流傳著“年輕人往外走,老年人守窮窩”的順口溜。現如今,村裡通過發展蔬菜栽培等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不少年輕人都選擇留了下來。“人在家中坐,錢從菜園來,沒人離開這個窩,在家門口掙錢真好。”貧困戶曾玲玲笑著說道,目前,她負責蔬菜栽培工作,一個月能掙2800元。

據村幹部介紹,巖添村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源於政府的“造血”幫扶工作。為解決村經濟發展內動力的問題,鶴城區委、區政府招商引進集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旅遊觀光為一體的九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模式,不僅推動了該區蔬菜產業化革命,還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園區採取入股分紅、委託分紅、吸納貧困戶務工、土地流轉、技能培訓等方式,累計帶動貧困戶734戶年分紅46.22萬元,戶均年增收600餘元。同時,園區為37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人均務工年收入3萬元以上。另外,公司流轉附近村落土地600餘畝,年支付土地流轉金額63萬元,帶動周邊200餘戶村民穩定增收。”懷化九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樹珍自豪地說,“公司已累計接待遊客150萬人次,生產優質蔬菜2000多噸,實現農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

不僅是巖添村,鶴城區石門鄉雙村村也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去年,我們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實現產值1700萬元,直接或間接給村民帶來勞務收入900萬元。”全國勞動模範、懷化市及鶴城區人大常委會委員、雙村村黨支部書記黃秀佳自豪地表示,雙村村通過大力發展佳麓山莊文旅品牌,解決了50位村民長期就業,200多位村民季節性務工,並實施委託扶貧2000人,每年向貧困戶分紅36萬元。

如今,佳麓山莊已成為懷化有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先後被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湖南省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園。而雙村村,也已成為懷化市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一面旗幟。

記者瞭解到,鶴城區在2019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600萬元的基礎上,2020年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600萬元,新建24個產業扶貧項目,將吸收和帶動全區15093名貧困對象人均增收800多元。目前,全區所有貧困對象已實現產業扶貧幫扶全覆蓋。

截至目前,鶴城區依託現有的19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40多家各類專業合作社,推行“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貧困戶”等多種模式,成功打造了武陵山雞、侗湘黑豬、特色水果、生態蔬菜、倒地中藥、巴頡蛋雞等20餘類特色產品。該區累計投入資金1.45億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85個,與全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年均分紅916萬元,實現貧困戶人均增收1200元。同時,鶴城區通過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和“管長遠”作用,全區已脫貧的14981人,去年人均收入達到3600元以上。

“挖掉貧困的根子最終要靠產業發展。我們擔子責任壓得緊,幫扶對象瞄得準,通過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在扶貧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上下足功夫,紮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鶴城區委書記熊安臺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