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诗人的条件有哪些?诗的意境和押韵工整哪个更重要?

俏渔妹海鲜


做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在此我愿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诗人,我认为首先要具备成为诗人的天赋。所谓天赋,就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素质。包括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就是具体表现之一),联想丰富,纯真浪漫,善良友爱等许多优良品质,诗心与爱心是相通的,没有爱的诗人成不了真正的诗人。当然,天赋欠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来弥补。

其次,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灵感。其实写诗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更不需要你必须有多高的学历(我认识的许多知名诗人文凭就不是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写作积累之后,灵感往往就在你暮然回首的一瞬间产生:平凡生活中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就是跳跃的诗情!

最后,你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一些诗技,也就是诗歌写作的知识和技法。包括如何立意、取象、抒情、升华、分行等诸多内容。

只要具备以上三点,通过不懈努力,相信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

至于诗的意境和押韵工整,当然是意境更重要。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诗歌何以为立?新诗是没有固定的韵脚的,如果你想学古体诗就要研究一下韵律的问题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关注与讨论。

2020.3.16夜郑冠清写于山居斋。



山居斋主


人不是天生就是诗人的。记得我在高中上课时,有一节课语文老师叫全班学生每人写一首诗,题目自拟,诗体不限。到下课的时候,只有二个人交了诗稿,其它人都没有交上诗卷。老师读了两位同学写的所谓诗,其实不象诗,就象几句话。为什么不会写诗?因为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只学过诗,没有写个诗。

古人擅长写诗,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个人遭遇等众多原因决定的。古代文化以文学盛行,诗歌形式的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从小受《四书五经》和《诗经》类文章的薰淘。因此写起诗来得心应手,大凡有些文化基础的人都能写诗。

成为诗人的条件有哪些呢?

(一)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没有文学基础就连文章都写不好,写一段文字要么语句不通顺,要么错别字多,怎么能写好诗呢?

我在学生时代没有写过一首诗,高中毕业后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所以后来陆续继续写了些诗。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诗人,成为诗人必须要把文学基础打牢。

(二)能掌握写诗的方法和技巧

不管是古体诗、格律诗和现代诗,它都有各自的形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律诗,你要了解声韵、字数、对仗等多种规律才能去写。要对各种诗的体裁形式充分的了解,要多读、多练和认真体会。

我写诗之前,认真读过《唐诗三百首详析》和一些宋词方面的书籍。仔细看过对所写诗的分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等。有了这些基础,加上我遇到坎坷的遭遇,所以学古人写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三)有真情实感的抒发

人为什么写诗?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如果这样,写出来的诗也没有味。写诗分为几重类型,有写风景的、有叙事的、有偶兴的和感怀的等等。我们看古人的诗,无论写什么类型的都含有深意的。即使是写景诗也是借景抒情、借物感怀。

对一件事物,只要是动了真心,就会情不自禁的有感而发,写起文章就有话说,就会有发至内心的肺腑之言。这个时候写诗,就不愁找不到词语。就象一个人心里憋了许多事,没有机会对人说,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很快的释放压抑很久的话题一样。

(四)要有写诗的天赋和灵感

人的天赋是有差别的,要成为诗人,有这方面的天赋最好,否则就要比别人多下功夫。有的人看到一件事物,能出口成章,有的人就无话可说。

灵感也很重要。诗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灵感来自于对瞬间细节的捕捉。

如果写律诗,一定要押韵工整,这是起码的要求。现代诗对于押韵和工整没有那么苛刻,当然能够押韵和工整对整过诗来讲更好,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现代诗如果不压韵工整,可能在朗读时有缺陷,只要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中心突出,不一定就不是好诗。

诗的意境重要吗?意境是表达诗的中心思想。好的诗意境能给人感召力,能让人受到启发,能使人积极向上和受鼓舞,能给人传播正能量。因此,诗的意境比押韵工整更重要。


大山之林


记得上学时学校搞了个写作比赛,体裁不限……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必须要写一篇,我因为贪玩到了要交的那天才想起,于是想到了写诗,因为以前从没写过也不知道写,就胡乱划了几笔。一个星期后学校公布的“红榜”上面我竟然获得了特等奖。我自己都很纳闷,跟我们老师说是乱写的,自己都不知道写的什么……老师告诉我这就对了,看不懂的,乱七八糟的就是好诗,说我以后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习惯性手滑


说了这么多,都有道理,也就都没道理,凑一个热闹吧。

诗人也好,其它自由体文学体载也好,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观察亊物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想象和逻辑组织是不可能的。李白天赋很高吧?你认为他没有生话基础,因为他的起点高,完全可以做到一览众山小。很多作家没学历吧,甚至是乡巴佬出生,仍能称大家。你在学院学这学那,我也看不出作品有多成熟,这就是我的感受。

要符合我的五观,记住了,不是专家学者说的三观。一句话,要从各个角度来评判作品,思想立意,意境,规则既平仄,语言美感雨朴直,框架丰整或奇巧等,实不止五观,总之要满足我的文武观,我才认可你的作品。别整太多没用的,放下你们的风花雪夜,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矛盾雨生活,注定不是现当代诗者,你的东西就不能流传。

意境和规则谁重要,无休止的争论了很久,我已在相关说过,你如果还想让我说过真的话,学院派或唯美者们面子扫地,我写了一点诗,可是从来不想当诗人,能写一点,兴趣一点就行了。象辛弃疾辈,作文只是他的副业。这个平台要求不高,当然几乎没有真正的诗人,要得到社会认可,要有学者理顺,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才能说你是不是诗人。不敢或懒于怀疑否定权威,从这一点看你不能成家。


用户晓月915089906200


我觉得诗人应具有某些优秀的特质

1.有丰富的情感,一花一叶总关情,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热爱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知美的心灵。

3.有丰富的学识,懂韵律。

4.崇尚自由,富有个性及人格魅力。

5.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至于意境和押韵哪个更重要?

我认为意境更重要些,因为许多好诗都是在幽美的意境下作者灵感一现,随口而出,而非经过长时间的推敲而作的,若是就不是好诗了。象大文豪苏东坡到杭州西湖游玩,即景生情写下:水光潋滟晴偏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公认的最好的咏西湖诗,诗中苏东坡把西湖比做战国时代的美人西施。无论一袭晨袍淡妆或是全副浓妆,她都同样美丽。西湖在晴天和雨天各有醉人的风韵。这是多好的意境啊,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创作灵感,终成名诗。



郑标龙


命无华盖犹空路,行有苦吟许不知。

条件只有两个,满足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诗人:

一、八字里有两个以上的文昌星或华盖星。

二、像杜甫贾岛白居易一样时时修改不休。

第一个就像你一出生就具有王菲级别的嗓子和悟性,根本不用当什么音乐人,学什么创作做词和谱曲以刷存在感,会有无数人人会排着队求你唱歌,这叫老天爷赏饭吃!羡慕不来。

第二个就是以一生的命运为代价启动苦吟模式,要么“两句三年得”,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按正常进度计算,你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个真正诗人的真正含义是被后人所认同,被时代所镌刻,被历史所铭记,经历千百年之后,你的名字依然和诗连在一起。

这两个条件都难于上青天。第一个你自己无法掌控,取决于爹娘和祖坟是否冒青烟。第二个更难,用数十年之力做一件事实在是太亏。在这个诗歌无法生存的时代里,假诗人会有钱有势,有名有利,有房有车有女人,而真正的诗人则贫苦,落寞,孤独,潦倒,人生混得连狗都不如,扯出一头猪来都比诗人幸福。

诗人的近义词是不幸,是流离,是痛苦,是伤逝,是绝望,所有的负面都会和诗人紧密地吻在一起。

所以,小可并不赞同题主成为诗人,但是成为假诗人倒不失为一道出路。

我一直在纳闷,诗人有什么好呢?

古代诗人,一个个都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作多情。

现代诗人,一个个都是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奸懒馋滑。

宁做小人,不做诗人。


亦有所思


1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什么叫诗人。诗人,虽然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能写诗的人很多,但能称之为诗人的必须是不光诗写的好,而且在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诗词创作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人。

2:现代社会,诗的形式也在大变,西方诗文的影响,现代中国白活文的影响,现代诗歌的影响已超过中国古诗文的影响,意境更为重要。而从好诗从来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

那唐代李贺天天苦寻佳句,又把诗写得过于格式化(用了个现代词),内容多为空洞,结果不可能成位列唐代一流诗人之中。

3:有个词叫做诗人气质,有的人天生就是带有诗人气质的,比如说林黛玉。

别人看见花落了,最多说一句,哎呀真可惜啊,但是林黛玉看见花落了,她不仅可惜,还要把花葬了,葬完落花她还会有感而发,写下一长篇的诗。

4:我认为意境更重要些,因为许多好诗都是在幽美的意境下作者灵感一现,随口而出,而非经过长时间的推敲而作的,若是就不是好诗了。

象大文豪苏东坡到杭州西湖游玩,即景生情写下:水光潋滟晴偏好。

5:诗以言志,深刻的思想情感才是诗词的精髓,格式仅仅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写作建议,依照格式,比较容易写出韵律优美的诗作。

但人的情感却是无法规范的,如果一味强调格式,等于削足适履,背离了诗词写作的初衷。

大家好以上是我的个人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与观看!





咔秾


写诗很简单,想成为诗人太难。首先,佩服你的勇气,一出手就是诗人的风范。我认为,先写写诗,找找感觉,时间长了,所谓的意境和压韵,或许就无师自通。

当今,写诗的人不多,能称之为“诗人”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先别妄谈诗人。古体诗,格律诗太复杂,讲究太多,想写好,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没有特殊情怀,也许始终写不出佳篇。不如写点现代诗,自由诗,所思,所想,所感,自由挥洒,落笔成诗,稍注意一下结构和韵脚就可以。何必去墨守成规,束手束脚呢。

写诗同样需要生后积累,不是闭上眼睛就能出诗,有生活,有感受,有胸怀,才能有所谓灵感。只要有扎实的基础,“灵感”一来,出口成诗,一气呵成,意境,工整,压韵等,均自然体现出来,然后,稍加修饰,润色,即刻成诗,信不信由你,有时它就这么简单,远性于刻意造诗。


诗语之旅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成为诗人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基本的创作素养。

这里的素养不是说非要学富五车,而是懂得基本的创作规律。比如创作秦腔的老农可能不识字,但是他一定懂得这些句子怎么排列能感染人,怎么唱好听。还有田间地头的那些顺口溜,看着简单,而且可以套用,那是因为创作者已经摸清了创作规律。

然后,天赋。

爱迪生说话的那句话“一个人的成功需要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后半句是“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很多人努力一辈子都写不出一句比得上“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句子,有些小孩则出口就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心理学认为,人存在“精神坯胎”。同样环境下长大的人,同一件事情,有人悲有人喜。我们生下来就存在差异。一个优秀诗人必备的素质:对事物的敏感,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一条,当然是努力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的文学素养,对生活的深度体验,无数次的练习。王羲之这种大神级人物,为了写好字,家里的洗笔的池水都变成墨色了。不管任何领域,能称得上大神的,全是千锤百炼过的。很多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也能创作出几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想成为大师,那就难于上青天了。而且诗人嘛,自封的可不算数,一个优秀的诗人一般思想学识、思考深度都要在一般人之上。

人人都有天赋,但是要好好利用,天赋才能成为创作的助力。因为有天赋而不努力的,结果就白白浪费了天赋。很多人把自己的不行归结于天赋不够,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努力根本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

第二个问题:意境和押韵工整哪个更重要?

不押韵怎么成为诗歌呢?押韵是最最最基本的。即使是现代诗歌和歌词大部分也是押韵的。

我想题主的问题可能是意境和诗词格律哪个更重要。

当然意境更重要,但是不代表格律不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格律是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然后为了规范后人的创作而设,并不是先天就存在。

我们上学先学拼音,因为会拼音了就会自己读字,认字。学习格律也是如此,可能你阅历和学识没有那么丰富,但是会格律也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歌。这才是格律的意义。

等你创作熟练了,真正写出好作品,有好的意境,有深度,外在的格律反而是次要的。我是反对凡诗一定要符合格律的。诗词群里合格律的诗词很多 ,但是陈词滥调也多,墨守成规对文学创作无益处。

但是新手,一定要先学好格律,会用格律,这是基础,也是捷径。


一起读经典


成为诗人的条件有哪些,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什么叫诗人。诗人,虽然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能写诗的人很多,但能称之为诗人的必须是不光诗写的好,而且在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诗词创作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人。举个例子比如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唐后主李煜,比如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他们的作品在诗词史上都有一定成就与地位,他们作为诗人是大家公认的。明太祖朱元璋与清高宗乾隆也都有诗词流传至今,特别是清高宗乾隆留下了非常多的诗词,但是仔细想来有哪些能够让我们留下很深印象的呢,他们都是一代圣君,但是不能称之为诗人。

 

诗的意境与押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说哪个更重要,肯定是押韵更重要。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韵律是诗歌的灵魂。从诗经开始到后代流传至今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押韵又叫合辙,顾名思义,写的东西都不合辙了还能叫诗词吗。一首诗如果没有了韵,不用说那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能感受的到,就是普通人也能感觉的到,因为读起来首先就不那么朗朗上口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如果押韵的话,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山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所以说如果就诗词来说,押韵最重要。但是诗词的意境也非常重要,在满足押韵的大前提下,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韵律是为我们服务的,在精于韵律的基础上,有些时候韵律也可以让步于意境,文心第一,雕龙第二吗。但是首先雕的是龙才能做到文心第一。所以诗的押韵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