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你的教育經就成功了一半

說到零食,相信很多媽媽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讓孩子吃!


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你的教育經就成功了一半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提到零食,我們聯想的詞語就是高熱量、高能量、反覆加工、食品添加劑……總之一句話,就是不健康。


“孩子吃了零食就不愛吃飯了!”“很多零食都有色素、防腐劑,對孩子健康無益!”

“甚至有一些零食會有一些激素,導致孩子性早熟!”……


要說列舉吃零食的危害,相信媽媽們隨便一說就能說出幾十條。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零食充滿著誘惑力。一邊是孩子的喜愛,一邊是說不完的壞處,但零食這種東西,要明令禁止嗎?

該不該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

當然是,NO!

研究發現,吃零食和孩子的心理狀態甚至性格塑造產生深遠影響:不缺零食的孩子更快樂,包容度高;越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往往越不快樂,包容度更低。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快樂。

想想我們小時候,最令我們開心的,不也是可以吃各種各樣的零食嗎?即使是現在做了媽媽,愛吃零食的應該也不少吧,自己都控制不住,還指望孩子不吃,可能嗎?

更何況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會成為渴望,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在幼兒時期任何心理上的極度不滿足都會在這個孩子身上留下烙印,並伴隨一生。

看到過一篇新聞:一名19歲的女孩,因為小時候被嚴格控制不能喝碳酸飲料,在上大學之後,沒有了家長的管束,把碳酸飲料當水喝,結果把牙齒喝壞了。


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你的教育經就成功了一半


不得不說,幼兒時期得不到滿足的要求,成年之後只會更加渴望,一旦自己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孩子只會加倍“補償”自己。


所以,不要禁止孩子吃零食,並不是所有零食都是“垃圾食品”,百害無一利,只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和發育。

1


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你的教育經就成功了一半

幼兒時期的孩子
為什麼需要吃零食

兩歲正是探索欲爆棚的時期,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要體驗和嘗試,同時行動力、理解力又增強了,知道了世界上竟然有那麼多好吃的,而且那些好吃的就在店裡貨架上花花綠綠地擺放著,去“拿”就可以。兩歲又是一個自制力幾乎還沒有的年齡,小傢伙追求的是慾望的即時滿足,不能滿足就痛苦。“零食戰爭”往往從這個時期開始,因為孩子再小一點的時候,多半是我們給什麼就吃什麼,主控權掌握在我們手裡。

從給孩子添加輔食開始,可以看配料表,給他挑選的零食,揀成分儘量簡單、添加劑少的。買回的零食都放在他夠不著的櫃子裡,家長來決定什麼時候拿給他吃、吃什麼、拿多少。

可是老母親的零食支配特權沒維持多久,兩歲多起,小小的自我開始聲張,鬧著要拿回零食自主權了!

對於孩子來說,吃零食其實是用口腔去探索、體驗外部世界,不同的味道帶給他們的愉悅和發現感是特別強烈的,給予他們很多快樂(哎,別說孩子了,我至今都還記得將近20年前自己第一次吃到水煮魚時,那種驚豔和美妙)。而買的過程,也會給他們一種“我能選擇”“我能擁有”的美好體驗。


世界上如果沒有零食這種東西也就罷了,可是既然有,而且還到處都是,那麼他們當然要去探索、鑽研、熟悉、掌控。我猜,這種強烈的衝動,或許就跟我們的原始人祖先要對自己居住的周邊環境熟悉、掌控並且最好能瞭如指掌一樣,因為事關生存呀。

也許可以不誇張地說,孩子體驗、探索零食,也是一種自主學習,也是在自我建構。


另外,從生理上說,孩子胃小,而運動量相對來說又大,所以需要比大人更頻繁地進食;正餐沒有著落的時候,零食就是很好的能量補充。


2


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你的教育經就成功了一半

對於吃零食的孩子

我們該怎麼辦?

專家建議是3歲以內孩子的零食就是奶、奶製品、水果和軟麵食。比如核桃、瓜子、芝麻、花生、杏仁、松子、板栗等等等,這些堅果類食品可以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健腦益智,可以當零食給孩子食用。

蘋果、獼猴桃、香蕉等水果營養豐富,非常適合作為大小朋友們的零食,也可以加工成果泥果粒等食用。

各種奶製品豆製品,如牛奶、奶酪、豆漿等含有豐富的鈣和其他10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能夠促進兒童的體格和智力發育,也是兒童極佳的零食選擇。

01

控制寶寶吃零食的恰當時間

零食的時間應該與正餐的時間至少相隔1.5—2個小時,以不影響正餐的食量為準。因為在進餐前兩個小時吃零食的話,寶寶可以很快的消化掉這些食物,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食量。媽媽們記得每天不要零食放在外面太多,適量的給孩子吃一些零食。

02

量不干擾正餐

零食既然是為了緩解正餐之間的飢餓感,那必然不能影響正餐的正常攝入量。根據不同年齡的寶寶,媽媽可以用一個小碗預先裝好適量的零食,堅持每次只給這點量,不再添加。

03

別拿零食當獎勵

平時把零食藏起來,只有表現好的時候才拿出來給他吃,這種辦法可行嗎?教育專家表示,這是很多家長的常用做法,但這樣做很不好:

其一,零食買回來卻藏起來,這實際上就是不信任孩子,在防備他,這給孩子的感覺很不好。藏零食是處理孩子吃零食的最糟糕的方式,這實際上是“引誘”孩子偷零食吃。

其二,表現好才拿出來給孩子吃,這是把零食當做了獎品,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零食是一種獎勵,是一種好東西。

有句名言說:教育始於孩子讓我們為難的那一刻。
零食對孩子來說是零抗拒力的,沒有孩子不愛吃零食,家長若能做好“零食”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零食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孩子的培養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