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知否》裡面的盛紘,盛紘兩榜進士出身,為人儒雅健談,非常懂交際的人,談吐風雅,氣質不俗,為人處世八面玲瓏,在面對上級時也能不卑不亢,長袖善舞,說話得體又不諂媚。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虛懷若谷,善於聽從他人意見,官場上人人都誇他老實厚道,是謙謙君子。關於寵妾滅妻,一是他本身庶出,小時候受盡白眼,二是他的大娘子,是一個糊塗又固執的老婆,王氏的孃家比夫家厲害,自己又不能狠狠教訓。綜合原因下才出現了寵妾滅妻。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電視劇裡面的盛紘在教育子女身上,給人的感覺太過於偏心,其實小說裡不是這個樣子,盛紘是庶子出身,很清楚刁奴欺主,欺上瞞下那一套,他從來不會聽信王氏說“孩子們都很好”就什麼都不管了,但凡兒女們說哪個丫鬟媽媽有所怠慢,就要被換出去。

明蘭的母親死了之後,盛紘多次親自照顧明蘭,怕她夭折,在盛紘的約束下,盛家的庶出兒女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有相對不錯的待遇;雖然他常會偏心眼,但比起些只管生不管養的男人,已是強上許多了。連盛明蘭都說,在那個時代,他實在是個不壞的父親。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一、延請名師,注重兒女教育

為了兒女的前程,他仔細尋撿名師。為兒子找來了名滿天下的莊學究,長柏能一次考中,就得益於這位名師的指點,為了請來莊學究,盛紘前前後後禮物送去好幾車,誠懇的書信寫了一打有餘。為了教養女兒,他讓老太太請來了名動京城的孔嬤嬤,經過孔嬤嬤的深刻教育後,他明白了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不再獨寵林小娘,他還恭敬地和莊先生商量一番後,把讓三個女兒也跟著上課,雖說女孩子家無需學出滿腹經綸來,但為人處世,明理是第一要緊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二、親自操持兒女婚事。

盛紘也許不是個好兒子,好丈夫,但他卻是一個合格的好父親,他一有空閒總不忘記檢查兒女功課,指點兒子讀書考試,訓導女兒知禮懂事,並不一味罵人。關於兒女婚事也極為上心,即使是庶子女,盛紘也為他們遍尋好的親事,從來沒有想著讓自己的女兒當人家的妾室。就像小說裡面的齊衡的父親說的,如果盛宏有踩著自己的女兒向上爬的心思,以他家女兒的容貌,在王府裡當個側妃都是合格的。可是盛紘沒有這麼做,在古代他是少有為了兒女,特別是庶子女考慮周全的好父親。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1、長女華蘭,嫁進忠勤伯爵府。

華蘭作為長女,最受盛紘重視,他要求男方要門第好,家底厚,其中最要緊的是後生要有能耐,要麼讀書有功名,要麼會辦事的有產業,要麼有武功爵位,袁文紹能幹懂事就符合他的標準。為了華蘭,他查了人家三代,從家底各方面考量,後來又四處打聽袁文紹的人品才幹,最終才定了他。婚後華蘭在婆家受氣,盛紘親自和老伯爺說項,老伯爺很給面子,明確表示管好自己的夫人。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2、長子長柏,迎娶海寧海家嫡女。

盛紘對長子長柏的前途有長遠打算,覺得自己這輩子是入閣、進中樞無望了,最好了混個堂官,有個三品體面退休就不錯了,如果長柏將來在朝堂之上,有個根基深厚的岳家才能更好地發展。果然長柏中了進士之後,盛紘替他定了江寧海家家主的嫡出二小姐,書香世家,滿門清貴,父兄皆在朝為官。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盛紘很喜歡海氏這個兒媳,當海氏懷孕後怕她沒有精力照顧孫子,他捨不得讓王氏照看,而是抱到壽安堂讓老太太代為教養。當王氏便想給兒子塞個通房,盛紘就會立刻表示他對書房伺候的兩個丫頭很有好感。結果是兒子沒有添人,丈夫卻多了兩個通房,王氏氣的半死,她剛要去尋釁海氏,盛紘就會立刻表示,他又發現了幾個很有理想很有才華身世悽苦的俏丫頭。王氏只好轉移注意力,奮戰到妻妾鬥爭的第一線上去,沒有功夫鬧騰兒孫了。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3、四女墨蘭,嫁入永昌伯爵府。

關於墨蘭的婚事,電視劇裡盛紘最初給她選了文敬炎,墨蘭嫌人家家境不好,後來私通梁晗。墨蘭曾是盛紘最心愛的女兒,但自從她不顧家人而自私謀算,差點斷送了盛府的名聲後,盛紘對她失望透頂,連明蘭都可以清楚的從他的目光中看到失望和厭棄。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4、五女如蘭,嫁給新科進士。

對於如蘭的婚事,因為如蘭的嫡女身份,早期盛紘對如蘭有更長遠的打算,比如他曾經想過,把如蘭說給自己的好朋友柳家,柳家家世顯赫,家底比盛家厚實,可是後來因為對方是祖父做主已經定了才罷了。後來如蘭和文敬炎暗通款曲,盛紘最後退而求其次。不過盛紘果然沒有看錯了文敬炎,文敬炎後來也入了閣,如蘭最後也有了誥命,不過這就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5、六女明蘭,嫁入侯府。

當知道盛老太太屬意賀家的賀弘文,盛紘還是很盡責的照例探查了一番賀家底細,來回估量了一遍,連連點頭道:“雖家裡單薄了些,倒是個殷實人家,哥兒也懂事能幹,明兒有老太太看顧,是個有福的。”即使後來明蘭無奈定了顧廷燁,盛紘也沒有馬虎,關於顧廷燁,盛紘也打聽了好久,考察項目一切按照當年打聽袁文紹的標準。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小說裡還特意提到了明蘭和如蘭的嫁妝,盛紘明確表示,要求王氏把自己的嫁妝一分為二,不能薄待明蘭,王大娘子雖然心不甘情不願,最後還是照辦了。還有一點,不讓王氏惦記盛老太太給了明蘭多少陪嫁。這種明顯偏愛明蘭的舉動,你還能說他偏心嗎?

6、次子長楓,迎娶官宦世家柳氏。

關於長楓的婚事, 雖然長楓相貌不錯,但是自己兒子是什麼貨色,他很明白,他要求家世只要說的過去就成,但女方人品必須要好,務求一位端方識禮賢能淑德的兒媳,最好性子還有點烈的女子。他深知長楓就得有人提著他的筋過日子,這樣既能替他撐住場面(頂得住刻薄婆婆欺負),又得能壓得住他胡來的(不讓他風花雪月耽誤正事)。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最後幫助長楓娶了他最要好的同僚柳大人的嫡生女兒。柳家是真正的世代書香官宦,綿延一兩百年的世家望族。柳氏為人端莊,是持家良婦。盛老太太為了長楓親自去上門提親。在這裡說一句,自林小娘去後,盛老太太和盛紘就是對長柏最好的人,長楓也是盛老太太看著長大的,她也盼他能一生順遂,將來好有個靠山。

盛紘對長楓的媳婦柳氏很好,長楓不上進,盛紘力挺柳氏,凡是柳氏的主張都是對的,凡是柳氏的做法必有深意。又藉著“盛家長子必要嫡出”的話,發落了長楓屋裡四個通房,柳氏機敏,藉此收住了丈夫的心。後來柳氏生了個女兒,長楓十分喜歡,見誰都要自誇一番,把他岳母柳夫人感動得一塌糊塗。柳大人也高興地拍著長楓肩膀,慈愛道:“賢婿呀,好好讀書,明年春闈為妻兒博個功名回來。”後來這個女孩長得極像華蘭,一家子喜歡的不得了。盛紘多次教導長楓“你媳婦是個賢惠的,你不許淘氣胡鬧。”後來長楓也中了兩榜進士,入仕為官。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三、為長柏認真謀劃前程

為了長柏的前程,盛紘先是讓長柏留在京城,到翰林院當了庶吉士,王氏覺得翰林學士清苦、清寒、清貧,其實後來小說中借顧廷燁之口,說出了盛紘的良苦用心。那個朝代進內閣大致有兩條路:一條是由進士入翰林,從皇帝身邊的侍讀侍講,一路熬資歷到翰林大學士,直至入內閣。還有一條是翰林庶吉士期滿後,入六部或六科實力辦差,再一路熬資歷升職,期間或可能外放一兩任歷練,然後累積資歷直至六部侍郎或尚書,接著就可能進內閣。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這也就不難理解,後來京城時局不穩,為了讓長柏別摻乎到京城的黨爭的鬥爭中,盛紘讓兒子長柏外放做官。因為長柏外放的地方,窮鄉僻壤,長柏的母親王若弗十分不滿,老太太斥責她目光短淺,越是這種不顯眼的地方,越少些利益糾葛,只要長柏好好經營地方,與民休息,修橋鋪路,鼓勵農桑,反而能做出一番成績來。如果去那些富庶之地,各種關係糾纏,後頭層層勢力,長柏動不得,碰不得,才是不好過。

後來果然,長柏在地方勤政愛民,修橋鋪路,鼓勵農桑,很得百姓愛戴,上司也頻頻褒獎。最後,盛長柏入封名臣閣,他是兩朝元老,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知否》人物十一:盛紘一位為子女長遠計的好父親

四、盛紘晚年及成就

盛紘一生為兒女操勞,他的大娘子不堪大用,兒女親事都是他一人照應,而且每一個都親自考察後,才能放心。從這一點上來說,比現在的父親還要盡職盡責,他的兒女都極有出息,兒子都是兩榜進士出身,仕途順遂。他的女兒們得嫁高門,連庶女的前程也是一般的嫡女門比不了的。最後盛紘以從二品退休,比他預計的還高了一個品級。父母之為子女計,則計深遠,這句話放在盛紘身上最合適不過。盛紘這樣的父親,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