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析《知否》里面的盛纮,盛纮两榜进士出身,为人儒雅健谈,非常懂交际的人,谈吐风雅,气质不俗,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在面对上级时也能不卑不亢,长袖善舞,说话得体又不谄媚。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虚怀若谷,善于听从他人意见,官场上人人都夸他老实厚道,是谦谦君子。关于宠妾灭妻,一是他本身庶出,小时候受尽白眼,二是他的大娘子,是一个糊涂又固执的老婆,王氏的娘家比夫家厉害,自己又不能狠狠教训。综合原因下才出现了宠妾灭妻。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电视剧里面的盛纮在教育子女身上,给人的感觉太过于偏心,其实小说里不是这个样子,盛紘是庶子出身,很清楚刁奴欺主,欺上瞒下那一套,他从来不会听信王氏说“孩子们都很好”就什么都不管了,但凡儿女们说哪个丫鬟妈妈有所怠慢,就要被换出去。

明兰的母亲死了之后,盛纮多次亲自照顾明兰,怕她夭折,在盛紘的约束下,盛家的庶出儿女都能平安健康的长大,有相对不错的待遇;虽然他常会偏心眼,但比起些只管生不管养的男人,已是强上许多了。连盛明兰都说,在那个时代,他实在是个不坏的父亲。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一、延请名师,注重儿女教育

为了儿女的前程,他仔细寻捡名师。为儿子找来了名满天下的庄学究,长柏能一次考中,就得益于这位名师的指点,为了请来庄学究,盛纮前前后后礼物送去好几车,诚恳的书信写了一打有余。为了教养女儿,他让老太太请来了名动京城的孔嬷嬷,经过孔嬷嬷的深刻教育后,他明白了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不再独宠林小娘,他还恭敬地和庄先生商量一番后,把让三个女儿也跟着上课,虽说女孩子家无需学出满腹经纶来,但为人处世,明理是第一要紧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二、亲自操持儿女婚事。

盛紘也许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但他却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他一有空闲总不忘记检查儿女功课,指点儿子读书考试,训导女儿知礼懂事,并不一味骂人。关于儿女婚事也极为上心,即使是庶子女,盛纮也为他们遍寻好的亲事,从来没有想着让自己的女儿当人家的妾室。就像小说里面的齐衡的父亲说的,如果盛宏有踩着自己的女儿向上爬的心思,以他家女儿的容貌,在王府里当个侧妃都是合格的。可是盛纮没有这么做,在古代他是少有为了儿女,特别是庶子女考虑周全的好父亲。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1、长女华兰,嫁进忠勤伯爵府。

华兰作为长女,最受盛纮重视,他要求男方要门第好,家底厚,其中最要紧的是后生要有能耐,要么读书有功名,要么会办事的有产业,要么有武功爵位,袁文绍能干懂事就符合他的标准。为了华兰,他查了人家三代,从家底各方面考量,后来又四处打听袁文绍的人品才干,最终才定了他。婚后华兰在婆家受气,盛纮亲自和老伯爷说项,老伯爷很给面子,明确表示管好自己的夫人。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2、长子长柏,迎娶海宁海家嫡女。

盛纮对长子长柏的前途有长远打算,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入阁、进中枢无望了,最好了混个堂官,有个三品体面退休就不错了,如果长柏将来在朝堂之上,有个根基深厚的岳家才能更好地发展。果然长柏中了进士之后,盛纮替他定了江宁海家家主的嫡出二小姐,书香世家,满门清贵,父兄皆在朝为官。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盛纮很喜欢海氏这个儿媳,当海氏怀孕后怕她没有精力照顾孙子,他舍不得让王氏照看,而是抱到寿安堂让老太太代为教养。当王氏便想给儿子塞个通房,盛纮就会立刻表示他对书房伺候的两个丫头很有好感。结果是儿子没有添人,丈夫却多了两个通房,王氏气的半死,她刚要去寻衅海氏,盛纮就会立刻表示,他又发现了几个很有理想很有才华身世凄苦的俏丫头。王氏只好转移注意力,奋战到妻妾斗争的第一线上去,没有功夫闹腾儿孙了。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3、四女墨兰,嫁入永昌伯爵府。

关于墨兰的婚事,电视剧里盛纮最初给她选了文敬炎,墨兰嫌人家家境不好,后来私通梁晗。墨兰曾是盛纮最心爱的女儿,但自从她不顾家人而自私谋算,差点断送了盛府的名声后,盛纮对她失望透顶,连明兰都可以清楚的从他的目光中看到失望和厌弃。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4、五女如兰,嫁给新科进士。

对于如兰的婚事,因为如兰的嫡女身份,早期盛纮对如兰有更长远的打算,比如他曾经想过,把如兰说给自己的好朋友柳家,柳家家世显赫,家底比盛家厚实,可是后来因为对方是祖父做主已经定了才罢了。后来如兰和文敬炎暗通款曲,盛纮最后退而求其次。不过盛纮果然没有看错了文敬炎,文敬炎后来也入了阁,如兰最后也有了诰命,不过这就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5、六女明兰,嫁入侯府。

当知道盛老太太属意贺家的贺弘文,盛纮还是很尽责的照例探查了一番贺家底细,来回估量了一遍,连连点头道:“虽家里单薄了些,倒是个殷实人家,哥儿也懂事能干,明儿有老太太看顾,是个有福的。”即使后来明兰无奈定了顾廷烨,盛纮也没有马虎,关于顾廷烨,盛纮也打听了好久,考察项目一切按照当年打听袁文绍的标准。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小说里还特意提到了明兰和如兰的嫁妆,盛纮明确表示,要求王氏把自己的嫁妆一分为二,不能薄待明兰,王大娘子虽然心不甘情不愿,最后还是照办了。还有一点,不让王氏惦记盛老太太给了明兰多少陪嫁。这种明显偏爱明兰的举动,你还能说他偏心吗?

6、次子长枫,迎娶官宦世家柳氏。

关于长枫的婚事, 虽然长枫相貌不错,但是自己儿子是什么货色,他很明白,他要求家世只要说的过去就成,但女方人品必须要好,务求一位端方识礼贤能淑德的儿媳,最好性子还有点烈的女子。他深知长枫就得有人提着他的筋过日子,这样既能替他撑住场面(顶得住刻薄婆婆欺负),又得能压得住他胡来的(不让他风花雪月耽误正事)。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最后帮助长枫娶了他最要好的同僚柳大人的嫡生女儿。柳家是真正的世代书香官宦,绵延一两百年的世家望族。柳氏为人端庄,是持家良妇。盛老太太为了长枫亲自去上门提亲。在这里说一句,自林小娘去后,盛老太太和盛纮就是对长柏最好的人,长枫也是盛老太太看着长大的,她也盼他能一生顺遂,将来好有个靠山。

盛纮对长枫的媳妇柳氏很好,长枫不上进,盛纮力挺柳氏,凡是柳氏的主张都是对的,凡是柳氏的做法必有深意。又借着“盛家长子必要嫡出”的话,发落了长枫屋里四个通房,柳氏机敏,借此收住了丈夫的心。后来柳氏生了个女儿,长枫十分喜欢,见谁都要自夸一番,把他岳母柳夫人感动得一塌糊涂。柳大人也高兴地拍着长枫肩膀,慈爱道:“贤婿呀,好好读书,明年春闱为妻儿博个功名回来。”后来这个女孩长得极像华兰,一家子喜欢的不得了。盛纮多次教导长枫“你媳妇是个贤惠的,你不许淘气胡闹。”后来长枫也中了两榜进士,入仕为官。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三、为长柏认真谋划前程

为了长柏的前程,盛纮先是让长柏留在京城,到翰林院当了庶吉士,王氏觉得翰林学士清苦、清寒、清贫,其实后来小说中借顾廷烨之口,说出了盛纮的良苦用心。那个朝代进内阁大致有两条路:一条是由进士入翰林,从皇帝身边的侍读侍讲,一路熬资历到翰林大学士,直至入内阁。还有一条是翰林庶吉士期满后,入六部或六科实力办差,再一路熬资历升职,期间或可能外放一两任历练,然后累积资历直至六部侍郎或尚书,接着就可能进内阁。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这也就不难理解,后来京城时局不稳,为了让长柏别掺乎到京城的党争的斗争中,盛纮让儿子长柏外放做官。因为长柏外放的地方,穷乡僻壤,长柏的母亲王若弗十分不满,老太太斥责她目光短浅,越是这种不显眼的地方,越少些利益纠葛,只要长柏好好经营地方,与民休息,修桥铺路,鼓励农桑,反而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如果去那些富庶之地,各种关系纠缠,后头层层势力,长柏动不得,碰不得,才是不好过。

后来果然,长柏在地方勤政爱民,修桥铺路,鼓励农桑,很得百姓爱戴,上司也频频褒奖。最后,盛长柏入封名臣阁,他是两朝元老,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知否》人物十一:盛纮一位为子女长远计的好父亲

四、盛纮晚年及成就

盛纮一生为儿女操劳,他的大娘子不堪大用,儿女亲事都是他一人照应,而且每一个都亲自考察后,才能放心。从这一点上来说,比现在的父亲还要尽职尽责,他的儿女都极有出息,儿子都是两榜进士出身,仕途顺遂。他的女儿们得嫁高门,连庶女的前程也是一般的嫡女门比不了的。最后盛纮以从二品退休,比他预计的还高了一个品级。父母之为子女计,则计深远,这句话放在盛纮身上最合适不过。盛纮这样的父亲,你喜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