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警鐘敲得好——《你讓虛榮顯得那麼莊重》讀後

這個警鐘敲得好

——《你讓虛榮顯得那麼莊重》讀後

楊全華

賞讀了《新時代文學社》思維主編的詩作“你讓虛榮顯得那麼莊重——致熱衷於比投的詩人先生們”,不禁為之擊掌叫好。詩作似匕首,似投槍,以十分辛辣的語言,毫不掩飾、毫不留情的揭露並痛斥了熱衷於比投詩人們的虛榮之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熱衷比投於己、於人、於朋、於友、於社會所帶來的危害。聞之視之,雖非悅耳目,但卻猶如驚雷,令人猛醒,勝似良藥,利於治病。之前曾在網上看到關於詩文愛好者參加“比投”上當受騙,害了自己也害了朋友,甚至一步步滑向靠花錢買不值錢的榮譽的信息。但經過特意上網查找,遺憾的是未看到網上或“群”裡有揭露痛斥“比投”“行騙”的文字。思維主編可謂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毫無疑問,任何由文字形成的作品都是作者立場、思想、觀點的反映,反對什麼,贊成什麼,愛與憎自在其中,只是由於作品體裁及表現手法的不同,醒目程度有所區別,況且,明朗與隱性本身也是作者性格或思想方法的體現。

說句發自內心的話,本人是十分反對甚至厭惡“比投”的,思維詩作中對比投說得很實在,很到位。不言而喻,主辦方為金錢“行騙”,熱衷者為“虛榮”甘願,朋友們遭綁架不堪。

“比投”特別是“微投”是進入網絡時代,數字年代出現的新事物。它不僅僅侷限於詩作、文學界別,在諸如攝影,繪畫等藝術行業甚至設計等領域,只要有人有單位想“爭先創優”的方面都存在。其實這一活動應當說於網絡產生之前就存在了。曾記得前幾年看到一些有關來自域外的“紅點設計獎”的申辦爭創問題。其實那就是一項地地道道國人的“虛榮”心被西方人利用的典型事例。據專家撰文說,那項活動在西方並無立足之地,來到中國卻被南方一較大城市接受落戶,大開綠燈。主辦方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就是既要賺中國人的錢。又不能幫助中國人宣傳真正有價值的設計創新成果。據權威專家指出,他們看重的是中國地方領導的“上進心”,虛榮心。而中國國家級的創新他們不感興趣,所以像中國高鐵這樣的項目是經過專家據理力爭才上榜的。這與今日的“比投”,性質是一樣的。

說到“比投”,本人近兩年曾遇到過兩件親身經歷的事。一是去年5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一個意外息信,國內某攝影網站,通過在網上關注發現我的攝影作品不錯,於是主動聯繫我參加他們舉辦的“中國著名攝影師”評選活動,並告知,獲得此“殊榮”後好處多多,而且說依我的攝影水平,獲獎可能性很大。其實我當時對其做法,並非看重也並非信任。因為我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一個非國家辦的“中國著名攝影師”評比,缺泛權威性,沒價值,屬“虛名”,但鑑於“盛情難卻”,又抱著不花錢可陪著玩玩的思想,參與了進去。當做完前期工作要進行“微投”時,我對主辦方明確提出:“我對網上投票不感興趣,因為不客觀”。主辦方答覆,微投佔分值很小,達到800票即可,最後主要是評委說了算,而且他們聘請的評委都是曾在國家攝協擔任過要職的退休專家。於是我仍然抱著觀察與玩玩的思想繼續“比投”。後來經過幾關過,主辦方正式通知並祝賀我已過關斬將獲得“中國著名攝影師”的光榮稱號。要求先於某賬號輸入3000元錢,於某月某日攜“獲獎感言”進京參加頒獎大會。我聽後於是在主辦方的一陣惋惜聲中,斷然婉言謝絕了。當然事後我在群裡確實看到一些參與那次“比投”而獲得的“中國著名攝影師”,然而我並不後悔且不羨慕,因為它是虛名,戴在頭上凡而感到難堪。另一件事是,去年12月份我接到一個通知,告知我的攝影作品在省內某市舉辦的國際攝影大賽中獲獎,獎項要待2020年1月某日頒獎時明確。要求先在某賬號上打入1980元錢確認參加頒獎儀式,而後製作獎盃、證書。如收不到費用,主辦方即視為主動放棄。我在想,他們已拿到我的攝影作品,如果以作品水平為標準,作品的質量擺在那裡,即是收不到費用,獎項也不應無效。而照他們的說法,如果獲獎者都不交錢,這獎是不評了呢,還是依次遞進,以次充好呢?這國際級的賽事,究竟值多少錢?於是我二話沒說,回覆:“因事不能前往”,即告辭。

今天,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再賞讀思維主編“你讓虛榮顯得那麼莊重——致熱衷於比投的詩人先生們”這篇佳作,發自內心地說,“這個警鐘敲得好”!




【楊全華||這個警鐘敲得好——《你讓虛榮顯得那麼莊重》讀後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